拍电影如何绿色低碳?“影动未来”给出建议

拍电影如何绿色低碳?“影动未来”给出建议

2025-11-22 动态更新

“法国电影机构要求制片方必须参加环保培训并提交碳排报告,才能获得税收优惠。一部法国电影平均碳足迹750吨,而美国大片则高达3500吨,相当于600辆汽车年排放量。”2025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期间,法国导演费利普·弥勒(Philippe Muyl)在“影动未来”活动上的一番比较,无疑显现出拍电影也要绿色低碳的紧迫性。

与会嘉宾集体大合影

“影动未来”活动聚焦新质生产力与电影产业融合、文艺赋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两大核心议题。

从融资到播出的全流程重构,“绿色转型不是口号”

活动现场,国家一级演员刘劲、国家一级演员颜丙燕、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陈炜、国际合拍合作资深出品人宁宁四位电影人宣读了“影动绿色未来”倡议书,分别从技术应用、个人行动、行业协作、社会倡导四个方面,倡导电影产业绿色低碳转型。

四位电影人宣读“影动绿色未来”倡议

刘劲指出:“当我们谈论电影的未来,不仅仅是在谈技术的迭代与画质的提升。虚拟影棚让山川与城市共存于一幕之间,清洁电源让创作能量更纯净。”他结合自身担任绿色形象大使的经历坦言:“扮演周恩来总理30年,他勤俭节约的品质潜移默化影响我的创作。剧组需签订环保保证书,外景拍摄绝不能以破坏植物为代价。”

陈炜则从女性视角提出“温柔催化剂”作用:“女性角色可通过守护家园、日常细节、社会发声三方面传递绿色理念。比如剧本中设计角色随手关灯、携带布包等细节,让环保理念‘随风潜入夜’,如春风化雨般浸润人心。”

国际制片人宁宁以中法合拍项目为例,提出具体实践路径:“制片方应建立碳排放预测机制,拍摄阶段用环保材料制作道具,宣发环节用回收塑料瓶制成环保海报等物料。绿色转型绝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从融资到播出的全流程重构。”

低碳拍摄,“在技术应用与环境保护间找到平衡”

圆桌对谈环节,曾在2014年执导中法合拍片《夜莺》(李保田等主演,该片曾代表中国内地角逐2015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法国导演费利普·弥勒以一件穿了42年的西装,诠释了何谓可持续理念:“质量好且体重未变,便是低碳生活。”

弥勒导演还透露说,自己的新作将在中国拍摄鲸鱼搁浅题材,并会坚持用硅胶实体模型而非高耗能的数字特效,“我们要在技术应用与环境保护间找到平衡”。

“新质生产力助力艺术与科技共融”板块对谈现场 

联合国气候谈判中国代表团前成员钱国强从宏观层面指出:“中国更新2035年减排目标后,影视行业完全可以借鉴奥运标准:当好‘领航员’,做好顶层设计;广为汇聚资源,把社会上各个方面的力量聚集起来;要做到‘扩音器’,扩大社会影响力——这正是影视行业最大的优势,进行呼吁和倡议。”

转载请注明来自研顺网,本文标题:《拍电影如何绿色低碳?“影动未来”给出建议》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