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78万博士天价学费,也是一种“教育”

上海交大78万博士天价学费,也是一种“教育”

2025-11-11 动态更新

撰文丨青柳

前不久,上海交通大学发布 2026 年校本部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拟计划招生规模 5000 名左右。其中所附的学费标准中,非全日制会计博士以每期 78 万元的 " 天价 " 学费,引发网友热议。

昨日(11 月 10 日),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一工作人员在回应媒体时表示,学费标准中的一期时长一般为 4 到 6 年,具体时长由学院与导师确定," 学费明细需要咨询相关学院,78 万元大多是学费。非全日制博士招生简章要等明年才发,可以先参考去年的招生简章。"

哪怕是 4 到 6 年,78 万元的费用也非常高,快赶上欧美国家的留学费用了。由此,不少人大声疾呼:学费这么高,普通人怎么上得起?

▲上海交大的学费标准(图 / 上海交大研究生招生网)

其实没必要这么激动。

"78 万元 "" 非全日制 "" 博士 ",这一个个关键字堆起来,就已经说明这不是面向普通学生的——普通学生连空调使用费贵一点、大学宿舍住不下、出去租房子都叫苦不迭,哪还能仰望这种项目?

所以,这些都不太会挤占普通人眼里的 " 教育资源 ",那些收费低廉、纳入保障的招生计划。相反,正是这些高额学费,更有可能创造出新的 " 教育资源 "。

正像有网友说的,这个招生面向的是公司老板、学历镀金、有钱人家孩子的,是 " 高端俱乐部门票 "。这个认知虽然看着刺眼了点,但大体是正确的。不过套用一句时下的网络梗:这是个好事儿啊!教育是上天赋予人的一种权利,难道有钱人,就不需要教育了吗?他们的需求就不应该被满足吗?

这么一想,应该就能平和很多了。而且这种项目的存在至少也说明一点,至少很多土豪,他还是崇拜知识的。无论多么成功,他依然需要一个博士头衔来提升(妆点)自己。

这多少也拉平 " 人生价值 " 的参照系:哪怕小镇青年,但只要够努力,跻身小镇做题家,你至少也能在某一个维度和成功人士平起平坐,永远有 " 鄙视 " 土豪的资本。土豪必须得花七八十万,才能跻身小镇做题家的世界,和小镇做题家一起坐下来,吃一口食堂饭。

这不是讽刺,至少说明现存的社会秩序里,教育依然是一种通行货币。如果有一天,没人在乎这种学历的点缀了,那恐怕才是一个更糟糕的世界:人们已经无所谓理性和知识,超越于财富之上的价值锚点,彻底失去了。

而从另一个层面来说,这个 " 天价博士 " 的存在,其实也有好处,它非常直白地告诉人们教育是什么,这就是一场以阶层为平面的入场券:有钱,才能进入这个学习的殿堂;同样地,有学历,才能摆脱草莽、进入精英的叙事。

其实哪里的教育不是这样呢,什么学历不是某种 " 俱乐部门票 "?一个好的学历,是不是老家 " 高端人才引进 " 的入场券?是不是 " 一线城市落户 " 的入场券?是不是 " 高端相亲群 " 的入场券?

教育在不同场景下,都在扮演着入场券的角色——它不一定证明一个人的能力,却一定能决定能否被允许进入某个圈层。

我们容易对教育涂抹上美好的滤镜,用一种比较直线条也很燃很热血的叙事结构来形容它。其实它本质上就是一种筛选工具,人们认清现实,尽可能地利用游戏规则,获得更理想的生态位,才是更理性的态度。

最后,人们也不能忽视一个因素,即大学也是要生存的。

其实,研究生学费上涨不是新闻,甚至是个大概率。比如最近就有媒体报道,专业硕士普遍迎来大涨,某 C9(中国顶尖九校联盟)高校金融、保险、税务、应用统计全日制专硕的学费总额,已经从去年的 21.8 万涨到 25.8 万,涨幅达到 18%;某财经大学 25 级会计专硕的数据分析与财务决策方向,也从原本的 6.8 万元 /2 年,一跃提升至 9.8 万元 /2 年,涨幅高达 44%,等等。

稍微想想就知道,近些年研究生大幅度的扩张,这哪能是没有成本的呢?在涨声一片里,出现个别天价博士,一点也不奇怪。

这也再次让人们看到了真相:所谓的加大对 " 高等教育的投入 ",归根结底就是经费,不是出自财政保障,就是来自学生学费,所有的教育,它的意义高低、价值如何,本质上都是金钱的换算罢了。

还是那句话:这是个好事儿啊!所有让人看清真相,学会用财务思维规划人生的事,都应当视作一种成长,这也是一种 " 教育 "。

转载请注明来自研顺网,本文标题:《上海交大78万博士天价学费,也是一种“教育”》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