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一: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新形势下,部分欧美发达经济体的跨国企业一直积极参与进博会的动因是什么?
从第一届到第八届进博会,有一些欧美国家的跨国公司一直参与。我的理解这些跨国企业一直参与进博会主要有三个目的:
第一,看重中国规模巨大的有效购买力市场。中国是世界上人口规模最大且具有有效购买力的大市场。作为发展中、新兴市场经济体,从进口规模来看,中国仅次于美国,是世界上有购买力的一个进口大国。原先中国的进口主要为出口服务,现在中国主动通过进博会来扩大进口,出现了一个角色转换。
第二,看重中国是世界制造业中心枢纽大国。西方发达国家的跨国企业要把中间品、资本品卖给中国,然后中国去加工成最终消费品,卖向世界市场,所以中国成为一个发达经济体的中间品、资本品进口大国。同时,中国也是一个加工制造、一般制造出口到世界市场上最大的最终品、消费品的出口国。所以,中国就由原先的两头在外、变成现在通过进博会,既对外出口又扩大对内消费,成为一个跨国公司非常理想的区域生产、制造和消费的中心枢纽。
第三,看重中国具有世界上最大的行业规模经济。因为单一的某个产品在中国生产,它就可以做到行业规模经济、实现行业规模最大化、平均成本最小化。在这方面,中国除了行业规模经济之外,还有企业规模经济,也是西方企业非常理想的目的地,西方跨国企业不仅要把他自己的产品卖到中国,获得行业规模经济,更理想的是从行业规模经济转向企业规模经济,能够获得企业垄断利润,所以这些优势是其他国家所没有的。中国承担了区域中心网络从行业规模经济向企业规模经济转化的一个制造业中心枢纽作用。
问题二:直面一些国家的出口技术管制和关税保护主义,中国为何选择了签署更多自贸协定、实施跨境便利化政策?
西方国家对中国实施出口技术管制,叠加各种贸易保护壁垒。
第一,需要商签更多区域多边自由贸易协定来破局外部冲击,如美国推动的供应链重塑。从特朗普政府1.0到拜登政府到特朗普政府2.0,美国政府一直在推动美国供应链重塑,以所谓美国的韧性和安全为由,构建“小院高墙”壁垒。中国要想破局这个壁垒,就需要积极推动落实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即10+5自贸区,同时中国也升级了中国-东盟10+1的3.0版自贸区。并且中国也在积极申请加入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通过这些区域多边自由贸易协定来对冲单边保护主义。
第二,除了对外签署更多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协定之外,中国正在积极实施对发达经济体的人员单方面试行免签政策。这些都是制度型开放,同时中国通过跨境电商平台让信息供需更加对称。一方面中国推进制度型开放政策,另一方面通过大量的海内外电商企业等,使得国内外中小微企业能够更好地分享中国的大市场。所以我们的进博会是永无休止的,不仅仅是11月4日到10日,它还是一个全周期的365天都可以通过跨境电商来赋能中小微企业的。
制度型开放加上跨境电商,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并降低了摩擦成本,同时也更好地服务好中小微企业,使得国内外中小微企业能够共享进博会,借力跨境电商带来更好的社会福利。
问题三:进博会独特的展会模式是什么?
第一,第八届进博会与之前的进博会最大的不同是中国对世界上欠发达的经济体如非洲等,设立了非洲产品专区、给予零关税,帮助其共享市场未来。
第二,第八届进博会从国家层面深化到省域层面,比如中国的省跟美国的州,或者跟西欧一些国家的地方政府合作。从国家层面深化到地方合作,这也是第八届进博会的特质,即除了国家层面、企业层面,现在让地方政府走上前台,相当于宏观的国家层面、微观的企业层面,加入了行业层面和地方政府层面,使得合作更加深入。
第三,第八届进博会是首发的创新,吸引更多企业参与知识溢出和知识产权的保护。
第四,跨境电商作为第八届进博会的一个重要亮点,解决了千千万万个中小微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问题。
跨境电商进来以后,就可以把“6+365 天”的进博会落实到实处。我们可以通过跨境电商解决中小微企业的信息不对称难题,通过跨境电商可以把国内国外的中小微企业产品介绍进来,推向国际市场,这给中小微企业提供了便利。同时,跨境电商也给那些欠发达国家的中小微企业提供了便利,因为这些欠发达国家中小微企业不可能到中国来推销其产品,所以通过线下展会和线上电商结合,就可实现“6+365 天”的进博会。
第五,进博会与其他展会的确大不一样。进博会的主题有两个:一是,进博会是以进口作为导向,形成一个进口出口良性互动的新发展格局。其他博览会,多是以出口为目的。
二是,进博会以共享包容、共同发展、共享机遇为目的,共享中国这个大市场、发展新机遇,中国不是单独自己去发展,而是要带动大家一起发展,所以进博会的主题是弘扬多边自由贸易秩序,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所以才有“新时代、共享未来”的主题。
中国主办的进博会的独特性:第一,依托中国大市场,这是一个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级的第二大进口市场。第二,中国是世界上最有潜质中产阶级人口的大市场,它是发展中的进口大市场和有效购买力大市场。第三,中国是从招商引资发展形成的超大制造业大国,这与美国不同,美国是一个超级消费大国,制造业走向空洞化。但是,中国制造业非常夯实,然后推进进口来增加消费,这个与美国的路径是不一样的。所以,在中短期内,进博会是难以复制到世界其他国家的。
问题四:进博会是否可以有效对抗贸易保护主义?
连续主办的进博会如果可以对抗贸易保护主义的话,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进博会彰显出中国主张和实施多边自由贸易政策。“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扩大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中国主张商签更多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协定,比如RCEP和CPTPP,以及10+1的中国-东盟3.0升级版。从多边自由贸易政策来看,进博会恰恰在践行对抗贸易保护主义。
第二,进博会通过对接、整合国内外企业、做大做强一个个行业的制造品产业链供应链,就是对抗贸易保护主义。比如,中国的新三样:光伏、新能源汽车和锂电池等行业,在维系行业产业链供应链对抗贸易保护主义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第三,进博会将对抗贸易保护主义着实推进。进博会形成了一个国内外互动的产业链供应链,通过扩大对发达经济体的人员单方面免签,这一制度性开放配套数字人民币支付的便利化,这些硬件和软件配套就是对抗贸易保护主义的有效举措。
问题五:进博会是否成为融入中国生态圈的有效渠道?
第一,对于持续参展进博会的跨国企业来说,进博会已成为他们融入中国生态圈的有效渠道。因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一开始就是招商引资,所以世界大的跨国企业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来到中国投资,对于中国的土壤也比较熟悉,但是对于一些后发国家的企业,他们没有工业制造竞争力,其农产品竞争力跟美国相比也是弱的。第八届进博会提出给全世界最不发达国家的产品设立专区,进一步扩容升级原有非洲产品专区,这真正体现了进博会的主题。让大家共创新机遇,共享未来新发展。据此,进博会已成为外企和外国产品融入中国生态圈的有效渠道。
第二,由于中国对这些欠发达经济体的后发国家政策上的支持,这些后发者通过参加进博会,将在中国找到商机,进博会扩大了中国的生态圈。冀望进博会可以建立一个跨境电商平台支持中小微企业,让这些欠发达经济体中小微企业将其产品可以通过进博这个平台呈现出来,使得供需双方变得更加信息对称。
问题六:连续主办进博会的作用?
进博会起到一个汇聚功能和放大功能,同时进博会也是一个联系国内国际大市场的纽带,体现出共建“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作用。进博会还可以起到一个心灵的沟通,让这些欠发达的经济体在中国找到商机,然后融入中国市场,未来的政策基调会变得更加一致。据此,进博会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溢出效应,也有信息溢出效应,跨境电商全方位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成本。进博会的跨境电商平台入驻将使得生态圈从跨国大企业转向全面纳入中小微企业,真正起到汇聚、放大溢出效应的作用。
如果很多个企业都跟中国连接在一起,这对中国高举WTO多边自由贸易旗帜,反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推动新发展格局都是强有力的支持。也就是说,一方面我们通过进口贸易来突破贸易保护主义的限制,另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进博会的汇聚和溢出效应,让更多中小微企业参与进来,形成真正的微观主体互联互通,其本身就是在突破贸易保护主义。
进博会主张多边自由贸易、反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让更多国家的企业参与进博会,共享中国大市场。再通过商签更多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协定,反过来抑制贸易保护主义。
第八届进博会已经从国家层面落实到微观企业层面,特别是千千万万的中小微企业可以通过跨境电商平台来参与进博会;同时,进博会也从国家层面深入到地方政府层面,鼓励扩大与国外省州市的合作,正在多维突破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限制。
(作者沈国兵系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评估与对策研究(23ZDA032)”的阶段性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