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浙江古籍出版社与浙江小百花越剧院联合主办的“永不落幕的大观园”——《我的大观园》新书分享会在宁波举行。
越剧《我的大观园》是浙江小百花越剧院的现象级舞台作品,陈丽君领衔主演。该剧以《红楼梦》为蓝本,以老年宝玉与少年宝玉的跨时空对话为线索,重回大观园最鲜活的青春岁月——元妃省亲时的诗笺传情、宝黛共读《西厢》的心动试探、宝玉挨打时的倔强呐喊、“金玉良缘”与“木石前盟”交织的悲喜……《我的大观园》不仅仅是一出戏,更是一场穿越百年的“寻梦”。它以独特的吴越风韵,在舞台上掀起阵阵波澜,让尘封于书页间的悲欢,重新变得血肉丰满。
作为这部越剧的官方纪念图书,新书收录了百余帧高清剧照、主创独家创作手记及《红楼梦》原著深度导读,帮读者打通 “戏曲改编”与“文学经典”的连接。
新书《我的大观园》
《我的大观园》书影
《我的大观园》书影
越剧,这朵从浙江水土中生长出来的艺术之花,始终与这片土地血脉相连。浙江不仅是越剧的发源地,更是其不断焕发新生的精神原乡。从嵊州乡间走向全国舞台,越剧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拓展艺术的边界,正如《我的大观园》所呈现的——既扎根传统,又面向当代。
分享会上,浙江小百花越剧院党委专职副书记李贞山以《我的大观园》为例,讲述了越剧演绎《红楼梦》的悠久历程与最新探索。他回顾了这部青春越剧从创排到首演,直至在全国11个城市完成58场巡演、吸引8万余人观看、创下传统戏曲类演出票房新高的成果。李贞山说,同名书籍的出版,并非简单重复舞台,而是为了“超越舞台”,完成从“瞬时惊艳”到“永恒经典”的升华。李贞山表示,《我的大观园》承载着三重意义——第一,它是一份系统的“艺术总结”,凝结了舞台上的最美瞬间、主创团队的匠心以及专家的评论火花,既是对《红楼梦》的庄严致敬,也是对未来越剧艺术发展的实践报告;第二,它是一把“多维钥匙”,通过“戏梦芳华”“霓裳幻影”“梨园声情”三个部分,引导读者从舞台走入原著、从台前探向幕后、从观演升华为知音;第三,它更是一颗投向未来的“文化火种”,旨在点燃更广泛的阅读热情,搭建“从一场青春越剧,回到一部文学经典”的桥梁,引导观众从审美体验深入生命思考。
“永不落幕的大观园”——《我的大观园》新书分享会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二级教授、浙江省戏剧家协会副秘书长叶志良曾见证越剧《我的大观园》的立项过程,并多次观摩该剧。他着重阐述了以下几点:其一,越剧作为一门持续发展的艺术,从嵊州乡间的草台班子起步,历经一百二十余年的积淀,逐步走向大上海乃至全国,始终在传承中探索新路、追求创新;其二,经典作品具备不断被演绎与阐释的开放空间,《红楼梦》正是这样的文本,为后世艺术创作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维度,《我的大观园》即是新时代对这部文学经典的一次真诚致敬;其三,越剧乃至整个戏曲艺术,都具备独一无二的艺术品格,而《我的大观园》作为现象级的青春越剧,正展现了这种艺术形式的当代魅力。
《我的大观园》评析撰稿人沈宗宇从文学角度进行了评析。他梳理了《红楼梦》经典桥段在剧中的创新呈现,指出这部剧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青春应答”。《我的大观园》通过戏剧结构的创新、人物形象的提纯和主题表达的当代转化,让经典真正实现了“破土新生”。
浙江小百花越剧院新生代演员王欣妍、黄诗媛献演新版越剧《梁祝》“十八相送”选段。
活动现场,浙江小百花越剧院新生代演员王欣妍、黄诗媛献演新版越剧《梁祝》“十八相送”选段。两位演员以清丽唱腔与细腻表演,将梁山伯与祝英台离别时的缠绵情愫演绎得淋漓尽致。经过青春化改编的经典选段,既保留传统韵味,又注入当代审美,展现了越剧艺术在新时代的生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