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词读懂五年规划丨我国的规划体系由哪些类型与层次构成?

30词读懂五年规划丨我国的规划体系由哪些类型与层次构成?

2025-11-10 动态更新

【编者按】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这是新时代以来党中央制定的第三个五年规划建议,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建议。

制定和实施好“十五五”规划纲要,是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分阶段有步骤实现既定战略安排的必然要求。

用中长期规划指导经济社会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优势。一部共和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接续制定和实施五年规划的历史,也是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认识上不断深入、战略上不断成熟、实践上不断丰富的历史。在这个意义上,读懂了五年规划(计划),就读懂了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也就读懂了不断推进和拓展的中国式现代化。

继全国两会关键词、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关键词、“百年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关键词、“小常识与大道理”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关键词等系列专栏后,2025年10月起,澎湃新闻联合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市政治学会开启“30词读懂五年规划”专栏,推出30篇理论普及文章,以14个五年规划(计划)为主线,结合“十五五”规划建议的相关内容,进行系统梳理和解读。

今天的关键词是:规划体系。

【本文摘要】

除常说的五年规划外,我国规划治国的实践探索中逐步建立起“三级四类”规划体系,它由国家、省(区、市)级、市县三级规划,与发展规划、空间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四类规划构成。

一部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五年规划(计划)的历史。对于五年规划,人们多是熟知的,也经常会提及。但对其他类型规划,人们可能知之不多、不甚了解。

早在“一五”计划实施中,国家就制定了农业、工业生产、基本建设等专项计划;北京、天津、上海等八个城市率先开展了初步的城市规划工作,重点解决城市布局、交通网络等基础性问题;也提出要积极开展区域规划,主要是围绕重工业布局构建了多个工业基地。

改革开放后,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家治理目标、任务的拓展,五年规划(计划)与其他规划的编制和实施不断发生变化。“十一五”规划编制时,对规划体系作了专题研究,进而在2005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若干意见》。该意见提出“建立健全规划体系”,其核心内容包是由“三级”——国家级、省(区、市)级、市县级规划,与“三类”——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共同构成。这是我国规划体系初步建立的标志。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各类规划的编制和实施,规划的种类持续增加,领域不断丰富,层级日渐清晰,规划体系日益规范和完善。在实践经验积累基础上,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统一规划体系更好发挥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的意见》,与时俱进提出“三级四类”规划体系,标志着我国统一规划体系正式建立。这是一个涵盖国家级、省(区、市)级、市县级三级规划,以国家发展规划为统领,以空间规划为基础,以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为支撑,定位准确、边界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

与既有规划体系的区别,一是类型上,“三类”变成了“四类”,新增加了空间规划,是新时代国土空间治理改革的产物,尤其是高标准划定“三区三线”,推进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实施的成果。二是表述上,“总体规划”调整为“发展规划”,即常说的五年规划,在国家层面也称国家发展规划,处于规划体系最上位,其他规划均须依据它来编制。

当然,说统一规划体系建立起来,并不是意味着它已经成熟定型。相反,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相比,各领域、各层次规划如何更好实现横向统筹、纵向贯通,有机衔接、形成合力,还有待于建立制度健全、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规划体制,强化规划衔接落实机制等。今年,国务院已经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规划法》,这部法律出台将强化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更好完善统一规划体系。

(作者为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科社教研部教授)

转载请注明来自研顺网,本文标题:《30词读懂五年规划丨我国的规划体系由哪些类型与层次构成?》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