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需求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人工智能浪潮极大推动了核能再现黄金时代。在此背景下,近日在法国巴黎举行的全球最大民用核能行业展会——世界核能工业博览会(WNE)的声势与人气空前。“核能复兴的迹象非常明显,现场的观众规模与参展企业数量十分可观。”法国核能巨头法马通的中国区总裁荣马凯(Jean-Marc Capdevila)在第八届进博会期间对澎湃新闻表示。
荣马凯认为,多重因素促成了全球范围内核能的全面复兴。首先是各国对能源主权的诉求,核电是确保能源供应主权的有效方式。第二,核能在发电过程中不排放二氧化碳,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最佳选项之一。除此之外,核能是目前少数可以以相对可接受的成本大规模生产零碳基荷电力的方式,是保障大规模清洁能源供应的最高效途径。
仅仅依靠可再生能源发电,无法为“能耗巨兽”数据中心提供足够稳定的清洁电力,科技巨头们齐齐将目光转向核电。澎湃新闻注意到,一年多以来,甲骨文、谷歌、微软、亚马逊、Meta等科技公司纷纷出手,通过与能源企业合作开发、向核电企业购电、投资核能公司等方式,布局小型模块化核反应堆(SMR),以满足激增的电力需求。
荣马凯向澎湃新闻分析称,小型模块化反应堆的功率比大型核反应堆稍小,便于直接在数据中心附近部署,无需依赖复杂的电网连接,建造周期更短、投资及管理成本更低。灵活性、经济性和安全性优势,令小堆成为核电市场的新宠。
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统计,全球范围内正在开发的小型堆技术有超过80种,美、俄、英、日、韩等核电大国均将小堆技术列入国家战略。中国在小堆国际竞争中拥有先发优势——今年10月中旬,由中核集团设计的玲龙一号全球首堆冷试成功。玲龙一号是全球首个通过国际原子能机构安全审查的陆基商用模块化小堆,该技术的示范工程将于2026年建成投产。在法国,法国电力集团(EDF)子公司Nuward正在推进小堆的落地,法马通参与了技术设计。
荣马凯认为,对于计划积极发展核能的中法两国而言,小堆或许难以成为焦点。“我认为中国的最佳选择是继续提升大型核电机组的功率设计,比如华龙一号等三代核电机组,未来功率将提升至1400-1500兆瓦。小堆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一些特殊场景(比如岛屿)及出口市场。”
“全球来看,核电出口市场竞争激烈。目前尚不清楚美国、俄罗斯、法国、韩国、中国谁会成为国际核电市场的领跑者。中国是全球核能产业的重要参与者,凭借过去几十年积累的大量经验和雄心勃勃的规划,我完全相信中国未来将在海外、甚至欧洲市场开发核电项目。至于在哪里、何时落地,现在还很难判断。”荣马凯对澎湃新闻说道。
法马通与中核集团在法国本土建设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项目上合作紧密。荣马凯称,中国在聚变研发上处于前沿地位,且计划较其他国家更早部署聚变示范装置。不过对于核聚变的工业化部署,行业可能仍需等上20-30年。“全球有许多初创公司发布了各种技术突破。但我并不完全相信初创企业能在短期内大规模生产聚变能。到本世纪中叶,我们有望看到聚变能源的商业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