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乌镇网事 · 光明观察 " 系列述评
一年一度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如约而至。11 月 7 日下午,在峰会主论坛现场," 六小龙乌镇对话 " 如期而至。作为今年峰会备受期待的环节之一,这场对话邀请到了来自宇树科技、强脑科技、群核科技、云深处科技、游戏科学、深度求索 6 家企业负责人和代表,这也是他们自火爆出圈以来的首次同台。
" 六小龙乌镇对话 " 现场(记者 赵金悦 / 摄)
创业初心:认准了,就扎进去
从 " 名不见经传 " 到广为人知,杭州 " 六小龙 " 企业背后有着诸多精彩的创业故事。
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回忆,2016 年团队刚成立时只有三个人,那时他们还不知道,不到 10 年,团队规模会发展到上千人,自家产品还能被波士顿动力机器人创始人马克•雷伯特记在心上。
2017 年,王兴兴第一次参加乌镇峰会,带来了自己团队研发的 " 机器狗 ",见到了不少行业前辈,因此也对 " 乌镇印象非常深刻 "。
专注于脑机接口技术的强脑科技,创业的原点是创始人韩璧丞在哈佛大学求学期间的细心观察。彼时,他和团队成员看到脑机接口技术能让自闭症孩子开口说话、让失眠者改善睡眠,觉得十分神奇,就想把那些笨重的仪器用这项技术重做一遍,让更多人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
群核科技联合创始人黄晓煌表示,自己早年在英伟达工作时,就深切感知到了时代潮流,但当时 " 互联网 " 领域的很多工作,还未被大众广泛接受。因此,他便立志投身互联网创业。
云深处科技创始人朱秋国的创业故事,起源于一句 "2050 年人形机器人队伍能打败足球冠军 " 的预言。" 不愿意等那么久。" 朱秋国说,当时波士顿动力的机器人已经能够灵活应对户外地形,我们能不能让中国机器人也走出室外。这是他最初的创业初衷。
作为 " 六小龙 " 中成立时间最晚的一员,2023 年创立、2025 年初 " 爆火 ",深度求索一直备受关注。深度求索资深研究员陈德里表示,团队以实现 AGI 为核心目标,聚焦硬核技术探索,以长期主义坚持前沿智能突破。
时代机遇:风来了,顺势而飞
过去十年来,中国互联网领域风云激荡、遍地蓝海。2018 年,强脑科技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把总部从美国迁至浙江杭州。
" 在国外做开发和研发步伐太慢,到了浙江,在当地扶持下,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韩璧丞说,创业十年来,脑机接口领域 " 风起云涌 "。比如,二十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脑机接口被列为了六大重要未来产业之一。" 我们越来越有信心把脑机接口做好!" 他这样说。
王兴兴坦言,非常感谢杭州对创业公司的支持,并营造良好生态环境,让我们有机会发挥自己的热情和价值,实现更多梦想,为社会作出更多贡献。
创业的成功,除了要顺应时代机遇外,更要敏锐把握市场动态。游戏科学创始人冯骥犹然记得,2016 年,一个数据引起了他的注意—— PC 游戏分发平台 Steam 上,简体中文用户占比首次与英文用户持平。
" 这说明,中国潜在单机游戏用户规模在世界上是领先的。" 冯骥由此联想到,2006 到 2016 年,我们在荧幕上看到的多是引进电影;到了 2016 年,中国票房最高的电影已是中国团队拍摄的本土题材。" 这些案例让我们感受到,如果中国团队做了中国题材内容,且能追赶、接近,甚至超过国际水平,中国用户就会给予相当大回报。《黑神话:悟空》正是得益于十年来中国游戏产业的发展,以及由此带来对本土团队的信任。" 冯骥深有感触。
不懈探索:摔过跤,才站得更稳
2024 年,宇树机器人、Deepseek 爆火,带动了杭州 " 六小龙 " 出圈。一时间," 六小龙 " 的名字传遍大江南北。但事实上,他们并非一夜爆火,也绝非运气。
从自研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到推动建立机器人生态,十年里,宇树科技发展迅速。但王兴兴也谈到,目前机器人面临的最大问题和挑战,是具身智能 AI 模型不太够。为此,他们不断探索,并与国内外公司合作,共同推动机器人领域多模态模型的发展。
强脑科技在研发假肢时,也遇到过一个让团队印象深刻的故事。一位大伯没有右手,团队人员便想教他用意识控制假肢,但结果收效甚微。" 可能这位大伯早就忘了怎么控制每根手指。但我们的团队没有放弃,专门搭建了一套 AI 模型,让他能像婴儿学抓东西一样,重新练习用意识控制假肢。" 韩璧丞说。
云深处科技的机器狗,也摔过不少 " 跟头 "。2018 年,他们把机器狗送到变电站做测试,才跑了几个小时,机器狗足底的橡胶垫就磨没了,机身还一个劲儿地发热。" 那时候才明白,实验室里好用不算数,得能适应真实场景才行。" 朱秋国回忆说。
于是,朱秋国和团队便开始结合具体应用场景来开发产品。如今,他们不仅研发出能在电力巡检等场景里稳定工作的机器狗,还推出了能抗住刮风下雨的人形机器人。可以说,每一次故障,都是为下一次进步的积淀。
科技向善:有温度,才更有力量
技术发展的浪潮,从未偏离以人为本的初心。杭州 " 六小龙 " 不仅在技术上不断突破,更将 " 向善 " 的基因融入产品与应用,从帮助特殊群体到推动文化传承,让技术带着温度落地。
强脑科技的脑机接口技术,正从解决特定人群的 " 痛点 ",走向更广泛的应用。韩璧丞提到,团队早期产品多是帮助失去手脚的残障人士重新生活、让自闭症孩子说话,未来还将从 " 痛 " 走向 " 大 ",推出睡眠管理、体重管理等产品,提升人们生活质量,践行脑机接口技术的普惠价值。
云深处科技不断聚焦 " 危险作业环境 " 的替代方案。朱秋国介绍,他们开发的防护型机器人,旨在代替人类进入高危复杂场景。这份 " 以终为始 " 的坚持,背后是对劳动者生命安全的切实守护。
杭州 " 六小龙 " 的创业经历,深刻诠释了技术的普惠价值:群核科技的空间智能技术助力文化数字化;宇树科技机器人未来计划走进普通场景,帮助更多老年人群体;深度求索通过开源策略,不断打破技术壁垒,让全球开发者都能以低成本接触到前沿 AI 能力……
在乌镇峰会的这场精彩对话里,人们不仅感受到这些互联网创业者们坚定的选择、艰辛的探索,更感受到了时代的机遇、技术的温暖。他们展现了中国数智领域的创新实力,更传达了以科技服务人、以创新惠及人的价值追求,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不断注入鲜活力量。
(撰文:雷渺鑫 孔繁鑫 张晨昊 任子薇 顾思域 丛芳瑶编辑:李政葳)
[ 责编:孙宗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