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辛圆
海关总署周五公布数据称,以美元计,10月中国出口金额同比下降1.1%,上月为上涨8.3%;进口同比增长1.0%,涨幅较上月回落6.4个百分点,当月实现贸易顺差900.7亿美元。
针对10月出口增速的回落,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界面新闻表示,背后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去年9月台风影响较大,出口商品集中在10月出运,带动出口基数大幅抬高,从而直接压低了今年10月出口同比数据。
二是美国高关税对全球贸易和我国出口的冲击持续显现。王青表示,10月我国对美出口延续大幅下滑过程,而8月美国对全球主要经济体上调关税之后,当月美国进口及各主要经济体对美出口都有较大幅度下滑,全球贸易转向收缩过程,也不可避免地影响我国对美国之外区域的出口。
海关数据显示,1-10月,中国前三大出口市场分别是东南亚联盟、欧盟和美国,其中,对东盟出口同比增长14.3%,对美国出口同比仍大幅下降17.8%,对欧盟出口增长7.5%。
展望下一阶段出口走势,王青在采访中表示,10月底中美经贸会谈取得成果,所谓“芬太尼关税”下调10个百分点,24%的对等关税暂缓期延长至1年,其他方面也有重要进展。
不过,王青指出,下调后的美国对华关税仍处于31.4%左右的偏高水平,我国对美出口还会延续大幅下滑局面。另外,美国高关税对全球贸易的冲击会继续显现,未来我国对欧盟、东盟及“一带一路”共建经济体的出口增速也有下行趋势。
“整体上看,四季度出口动能将明显转弱。不过,上年同期出口基数偏低,或将对今年11月出口同比增速形成一定支撑,预计11月出口同比将在3.0%左右”他分析称。
财信金控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则认为,往后看,尽管价格因素与去年高基数或对出口增速形成拖累,但我国出口仍具有利条件。
他进一步分析称,一是“反内卷”政策有望持续优化市场竞争秩序,带动相关工业品价格逐步合理回升,有助于出口增速提高。二是近年来我国贸易伙伴不断拓展、贸易结构持续优化,有效提高了我国应对全球供应链和市场波动的能力,对出口份额形成一定支撑。
进口方面,王青表示,伴随四季度出口转弱,预计进口动能也将随之放缓。不过,去年11月进口基数偏低,或给今年11月进口同比增速形成一定支撑,预计11月进口额同比仍将在1.0%左右。外部经贸环境波动之外,未来影响进口的另一个主要因素是国内大力提振内需的政策效果。
据新华社10月30日发布消息,目前,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已全部完成投放,有力支持了一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项目建设,预计将拉动项目总投资超7万亿元。
新华社在报道中援引专家的话称,参照2022年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有效带动基建投资加快增长的经验,此次落地的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的项目有望在10月至12月密集落地,有助于把上半年储备的项目转为开工量,尽快转化为四季度的实物工作量,推动扩大有效投资,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