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即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树木。全国绿化委员会第二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结果显示,中国现存古树名木508万余株。中国以数量庞大、年代久远的古树及古树群落,成为全球古树保护实践的典范。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共同推出的系列人文自然纪录片《中华古树》,于10月31日起在总台央视综合频道(CCTV-1)22:30档播出。
《中华古树》深度聚焦中华大地上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古树名木,首次完整建立起中华古树国家级影像档案。
比如陕西桥山黄帝陵轩辕庙的黄帝手植柏。相传,它由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轩辕黄帝亲手栽植,至今已走过五千多个春秋,被誉为“世界柏树之父”。树高近20米,树干粗壮,七人环抱都不能完全合围。为守护这株“活化石”,黄帝陵管理局每日检测土壤水分、养分与紧实度,生长季每十天监测叶绿素与含氮量,雨季及时清理树干上的青苔,防止树皮霉烂…… 2016年,7383颗黄帝手植柏种子搭乘“天宫二号”进入太空,开展航天育种实验。更令人惊叹的是,这棵五千多岁的高龄古树,至今仍保有自然繁衍的能力。11年前,一株新苗破土而出,无声诉说生命的不朽传奇。
从桥山轩辕庙的黄帝手植柏,到白水仓颉庙的仓颉手植柏,再到保生柏、老君柏、洛南古柏,全国现存的五棵5000余岁古柏至今仍苍翠擎天;京西潭柘寺,1400岁的银杏金叶簌簌;江西上饶,被雷击中、燃烧三天三夜、千疮百孔的300岁古樟树,如今依旧枝繁叶茂。
陕西桥山黄帝手植柏
黄山1670米高山之上,千载迎客松探身云海,成为中国的文化名片,背后是19任专职“守松人”的接力坚守与精准数字模型的无声托举;湖北利川的“0001号”水杉是当今世界上最古老的水杉树,中国植物学家对“0001号”的发现使这一被判“灭绝”的物种从化石中“复活”;60年前,技术人员在冰雪荒原塞罕坝上看见一棵孤松挺立,由此坚定信心建设林场——如今,塞罕坝已发展成120万亩世界最大人工林海,生动述说着中国绿色坚守的奇迹。
政策与科技并重,守护与传承同行。我国已将古树名木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并颁布专项行政法规《古树名木保护条例》;依托智慧系统,实现508万余株古树全部入库上图,通过现代科技密切监测古树生命状态,实行“一树一策”精准保护,确保千年苍翠永续生机。
安徽黄山迎客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