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福建福耀科技大学微信公众号发布文章《邓亚萍福耀大讲堂开讲:“我不是催大家卷,但请不要害怕失败”》介绍,10月30日,首位乒乓球大满贯得主、剑桥大学博士邓亚萍走进“福耀科技大学大讲堂”,以自身从运动员到学者的跨界经历,与首批50名本科生分享了自己在赛场、学业和人生的经历,以及球台内外的人生故事。
福建福耀科技大学微信公众号 图
消息介绍,面对当下热议的“内卷”与“躺平”,邓亚萍给出了她的看法。“我们那个年代,根本没资格躺平,读书、打球是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她坦言,每个时代都有各自的烦恼,过去是机会匮乏,如今是选择过多容易迷失。在她看来,内卷或躺平,本质是个人心态与选择。“但你要记住,人生是单行线。没有退路,也没有双车道。你选择什么样的人生,就要为之负责到底。”
24岁巅峰退役,进入清华从零开始学英语——连26个字母都写不全。邓亚萍描述了自己初入清华时的“学渣”状态。“但后来我想,比学习我比不过,但比经历、比见识,我不输。放马十年,再看分晓。”这份小小的自信,支撑她开始了又一个“十一年的死磕”。她尤其谈到在剑桥读博的决定,当时身边所有人反对,认为风险太大,万一读不下来会“丢面子”。“但我想,最坏的结果我能承受,那就去试。做事情,做最坏的打算,争取最好的结果。”
邓亚萍还分享了自己打球时的座右铭:“每天活到上床前”。意思是,每天都要毫无保留地努力,哪怕累到爬着上床,也要对得起当下的每一天。她鼓励同学们敢于追求自己的梦想,把宏大目标变为具体的行动:“就像打球,要把球一颗一颗打在台子上。”在这个过程中,不要害怕失败、不要因为困难就放弃。“你们打游戏也是一关一关过,人生也一样,遇到问题,解决它,你就升级了。”
福建福耀科技大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介绍,这很像邓亚萍的人生写照——从河南的废弃澡堂到剑桥大学的毕业典礼,从世界冠军到经济学博士,她努力在做一件事:把球,一颗一颗,打在台子上。而福耀科技大学的首批50名本科生,他们的征程,才刚刚开始。
在互动交流环节,同学们围绕自己关注的话题向邓亚萍进行提问。
贾同学提问:在你选择退役时,可能周围会出现很多声音。如何平衡别人期待与自己追求?
邓亚萍回答:非常好的问题。退役时我才24岁,年龄确实还算年轻,有人可能会期待我打得更久一些。我想从两个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一方面,我个人因为从小身体条件并不突出,训练一直非常刻苦。正因为训练强度大,身上积累了不少伤病,身体条件确实也不允许我再继续高强度地竞技了。另一方面,每个运动员都迟早要面对退役转型的问题。但如果不当教练,我能做什么?最终我选择了一条与前辈们不同的路——读书!
邓亚萍表示,每一个选择,都是你在当下认为最想要、最优的解决方案。人生就是由一连串的选择构成的,当你走过这些选择之后,才会发现这就是你真实的人生。所以,你们也不必在选择时过于犹豫,即使某个选择后来看起来不那么正确,也没关系。我们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这其中最重要的是:一旦做出选择,就坚定地走下去,直到看见光的那一天。
朱同学提问:我想问一下你的人生的信念是什么?
邓亚萍回答:我认为,一个人能达到怎样的高度,往往取决于他有多自信。但自信并非凭空而来,它源于你的实力和底气,二者缺一不可。底气和自信从哪里来?来自日积月累的坚持!2023年,巴黎奥运会前,中国拳击队邀请我去做分享。虽然我不懂具体的技术战术,但我可以讲几个所有运动员都面临的问题:赛前怎么思考?比赛顺利时怎么打,不顺时怎么调整?这些道理是相通的。我还跟他们讲备战:如果你想拿奥运金牌,就从现在开始倒计时。别总做梦,要回到现实——扎实做好每一场训练,打好每一场比赛。
邓亚萍表示,其实很多事情并不复杂。每天做好一点点,一开始可能不习惯,但慢慢就养成了专注做一件事的习惯。而这种专注力在今天尤其珍贵——现在自媒体和科技工具让我们越来越碎片化,系统性思考和长时间专注变得困难。如果你想脱颖而出,就要训练自己长时间专注于一件事,深入研究和分析。慢慢地,你会比别人想得更深、更远。
福建福耀科技大学位于福建省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智慧大道104号,占地总面积671120.1平方米,是由福耀集团董事局主席曹德旺发起,河仁慈善基金会捐资、福州市政府支持举办的民办公助、非营利、公益性全日制普通高校,办学层次为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学校于2025年2月21日获批设立,教育部批复函中定位为新型研究型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