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强台风」之后,那些被遗忘在秋天的村镇

「超强台风」之后,那些被遗忘在秋天的村镇

2025-10-31 动态更新

近两月,超强台风 " 桦加沙 "" 博罗依 "、强台风 " 麦德姆 " 接连登陆,独立纪录片导演赵玉顺开车从南到北,记录下未受关注的偏远村镇。" 桦加沙 " 过境时,他深入广东阳江市的一座海岛,当地停航、断水断电,陷入 24 小时失联,农民和养殖户站在解体的棚屋前,面对几十万的损失,生活被连根拔起。

作为村镇青年,赵玉顺一直在关注土地、村庄和农作物,想让农民的表达被看见。根据官方气象信息,受南侧台风等因素影响,华北持续强降雨,赵玉顺随后赶往河南,发现农民徒手拔花生、掰玉米,即便从雨中抢收,依旧面临减产、发霉、生芽等问题。10 月底,等他 " 追风 " 抵达广西百色时,喀斯特地貌中的积水依然没退,村民在其中生活了半个月。这些被遗忘的角落,正在寂静中经历漫长的修复。

以下根据赵玉顺的讲述整理。

文丨姜婉茹

风暴过后,一切才刚刚开始。

9 月 25 日," 桦加沙 " 过境的第一天,我和搭档贞贞一早就出发,往登陆点阳江海陵岛赶。在茂名时,风雨虽大,但破坏力似乎没有预想的强,让我们一度以为这个 " 风王 " 没那么可怕。

一下高速路口,进入阳江地界,明显发现不一样了,路边倒掉的树越来越大棵,已经清理过 24 小时,仍然到处都是。屋顶堆了很多沙包的大铁皮棚厂房,也已经被全部吹垮。

●广东阳江,被台风刮烂的厂房。

●倒塌的建筑工地宿舍。

当地村民大多是一种沉默的悲伤状态,但手里还在做着事情。除了官方组织的电力、宽带、道路清障抢修,也有很多村民自发把堵路的大树切开,拖走。一个老人家,找不到一棵很大的龙眼树,据说是整个儿飞走了。

有位来自浙江台州的大叔,5 万多棵甘蔗被台风吹断吹歪。他到阳江已经七八年,还没经历过正面登陆的台风。他刚把 " 自种甘蔗批发零售 " 的广告做出来,醒目的红底黄字贴到了皮卡上,还有半个月就能卖。这次台风前,他特意买了钢管,把甘蔗架住固定,没想到连钢管也都被吹倒了,连接处已经弯曲。

十几亩甘蔗地,种苗、农药、化肥加上土地租金,不算人工成本,纯投入也有 10 万块。他今年 68 岁,花了一整年时间,马上就要收获,现在什么都没有了。卖保险的说水稻能保,甘蔗不能保,损失都是自己承担。

●浙江夫妇承包的十几亩甘蔗被台风刮倒、折断。

大叔把甘蔗当成自己的作品,很自豪," 谁来了不说一声我的甘蔗种得好呢?" 他会研究阳江的土壤条件,"45% 是沙,55% 是土 ",在田边搭了棚户住,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用来照料它们。

他年轻时当兵,受过腰伤,在老家时天冷常常腰痛。他喜欢阳江这座温暖的海滨城市,决定留下继续种甘蔗,干到 75 岁。台风登陆当夜,大叔住的棚户房被吹飞了,只剩下钢丝网,生活用品散落各处,一片狼藉。他和两只小狗,就窝在车里过夜。

我遇到他的时候,他眼睛里都是眼屎,没有地方给他洗把脸。在倒掉的甘蔗地前,他请我吃种的甘蔗——又高又壮,一掰就断,口感脆甜清爽。

●浙江夫妇在甘蔗地的临时住所已经解体。

我们还遇到一对来自河南信阳的夫妻,大哥姓黄,在海陵岛种了十几年香蕉。现在跟朋友们合伙种了 70 亩,这一次基本所剩无几,几乎每一棵香蕉树都被折断了。

原本还有十几天,这些香蕉就可以收获了。正好赶上中秋国庆节,还想着可以卖个好价钱。现在只能开始漫长的清理工作,先清倒地的,再清没倒的,把树都砍掉,然后要等到明年,才能去开始护理新的香蕉苗。

台风几乎每年都有,只是损失大小的区别,前年这对夫妇经历过更惨重的损失,一点香蕉都没卖掉。面对镜头,他们不太流露难过或沮丧。只听到有个大叔讲,前些年的一场台风,让家里亏了 70 万,他老婆哭了一个月。

●河南夫妇承包的 70 亩香蕉地被台风摧毁。

●折断的香蕉树。

我们还去了一个海边渔村,有的人在塘里养鱼虾蟹,还有人在海边养鱼排、蚝排。一个大叔生蚝跟鱼都养了,他驾船撑一根竹竿去看损失。台风过境,鱼虾翻起来,至少亏了几十万。

村里断电,无法制氧,鱼虾就会死。就算有发电机,也不可能一直烧油供电,成本太高。现在养殖户会用增氧片来 " 解毒 ",因为雨里有酸性,但这也仅仅是延缓一下鱼虾的死亡。

许多养殖户是贷款养殖,就等这时候卖个好价钱。现在他们的当务之急,是花钱花时间,重新编好鱼排和蚝排。

与养殖户的心境不同,台风后的海边,一排堤坝上坐满了钓鱼的人,多到都堵车了。他们一小时就能钓到三四条大鱼,有野生的,也有很多是养殖的。

鱼排被打烂,养的鱼跑到了公共海域,就没法说是谁的了。有网友说,野生的鱼可能还机灵点,养殖的鱼相当于是家养的,有食就吃,一钓就上钩。钓鱼人 " 丰收 " 的景象旁边,就是那些沉默着修补渔排、查看损失的养殖户。

●海陵岛被破坏的渔排。

我们原本想去台风的登陆点拍摄,但是确定不了登陆位置。最开始预报的登陆范围在珠海到湛江,后来越缩越小,变成江门到茂名,最后缩小到阳江、江门的台山一带,以及茂名的电白区。

我们也随着预报的变化,开车在登陆点范围内走。手机的台风路径更新有延迟,后来台风从江门海上,突然拐去阳江,我们反应不及,就留在茂名拍摄了。

我们专门花时间、心思研究,最后也没能把握方向,这些渔民、养殖户就更难猜到了。

● 9 月 23 日广东茂名电白区博贺港,一对绑紧渔船缆绳的夫妻。

我和搭档都是村镇青年,会觉得土地、农作物才是跟自己有关系的。我们拍摄的,都是不知名的偏远村镇,人们普遍会觉得农民文化程度不高,不会说,但其实他们的语言更加生动、鲜活,很有自己的想法。我想尽可能让农民多说话。

" 桦加沙 " 之后,又接连生成了台风 " 博罗依 "" 麦德姆 "。10 月初," 麦德姆 " 从湛江徐闻县东部沿海登陆,我也去那边的北莉岛拍了纪录片。这是一个很小的海岛村,台风紧挨着这个岛过去。用卫星地图可以看到,整个岛到处是水产养殖。

台风过后海水上涨,鱼塘被海淹没,鱼虾就跑出去了。这座岛上的养殖鱼虾,基本损失了十之八九。当地一个阿姐跟我说,如果你在这场台风当中,只损失了十几万块钱,那就算是小户,是幸运的。

每次刮台风或是下暴雨,岛上都会积水。就算有晴天,可能也要十天、半个月处于积水的状态。很多村民自己买了水管,排漫进家里的水。这个问题已经困扰岛民好几年了。

甘蔗、香蕉、菠萝苗、渔排、虾塘 …… 即便农民和渔民竭力做了防护,依旧是 " 一场风过去,什么都没有了 "。

● 10 月 6 日中秋节,是 " 麦德姆 " 登陆后的第一天,北莉岛停电停水,村民纷纷出岛。

● 10 月 6 日,北莉岛积水严重。

● 10 月 6 日,北莉岛村民家里积水严重,自己把水抽出家门。

一般台风过来,大家直观的感受是在广东、海南等南部地区有严重的影响,但自 9 月以来,至 10 月上中旬,黄淮海地区发生罕见的持续阴雨也与此相关。(注:据河南省气象台监测显示,9 月以来,全省平均阴雨日数 36.7 天,较常年同期偏多 17.5 天,为 1961 年以来同期最多。河南省气候中心分析,持续连阴雨的成因,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同期异常偏西、偏强、偏北,南侧台风不断有关。)

我随后去了河南拍摄,以往中秋过后,玉米、花生收完,都着手翻地种麦子了,但今年持续下雨导致耕地积水、松软,收割机无法下地作业,许多农户徒手掰玉米、拔花生。即便从雨中抢收出农作物,依旧面临减产、发霉、生芽等问题。

春天,因为干旱,河南农户还在为浇麦地的事发愁。我跟一个焦作大叔聊天,他的花生长久泡在湿土里,根都断了,一些花生落在地里很难拔出来。无论是俯下身去,还是拔出的那一下,腰部都要用很多力气,我跟着拔了两个小时,腰就很痛了。一亩半的花生地,两个劳动力,需要两三天才能拔完。

种植大户高姨,包了七八十亩花生地,开始雇佣老年劳动力拔花生,雇 20 多个人,一人 100 块一天,比起往年,每天多了 2000 块成本,抢收了也会因为减产赔钱,不抢收又会耽误种麦子。还有一个阿叔,遇到他时看起来很落寞。他包了 200 多亩地,已经种了四五年花生,今年算下来要赔钱,他点燃一根烟跟我说,明年不打算种地了," 种着赔着,赔不起了。"

● 10 月 10 日,河南焦作沁阳,阿姐用玉米秆铺路,让三轮车通行。

●发霉的玉米。

●往年同期,这片玉米地已经种上了麦子。

我拍完河南,回湛江家里待了几天,10 月底决定去广西百色时,原以为晚了。过去才知道,还有很多地方没有退水。德保县马隘镇的一些村民,评估水应该很长时间都退不了,为了村民能够进出,就在用挖机开新的路。

那里的人从去年秋天开始,就经历持久大旱,直到今年 5 月初。之后是连续的暴雨、山洪,和三个台风。因为喀斯特地貌,地下河水库已经饱和,村庄的积水很难排出去。" 桦加沙 " 过境,村民说已经开始积水,到了膝盖的位置。" 麦德姆 " 过来后,中秋节那两天,雨下得绵延不绝,水突然涨起来,有的村子涨水 1 米多。

目前有些村庄的水退了,但地势最低的地方,水排不出去。靖西市魁圩乡多油屯,积水也很严重,主路被淹掉了,进出要绕一条山路。根据地势不同,有的房屋一层整个被淹了,有的淹了半层。屯长跟我说,他们所在的位置,有山阻挡台风,但是挡不住雨。

● 10 月 26 日,百色市靖西市魁圩乡多油屯,积水情况仍十分严重。

●靖西市新甲乡大甲街,困在积水中的村民在齐腰深的水中清理漂浮的垃圾。

● 10 月 27 日,百色市德保县马隘镇,村庄仍被困于积水中。

● 10 月 27 日,百色市德保县,村民手划充气船出入。

● 10 月 27 日,挖机开新路。

● 10 月 27 日,当地政府已经开始修建两个新路,分别通到两个屯。

我人生中第一次经历台风,是在海口,2014 年的 " 威马逊 "。当时我在上大学,暑假没回家,在 6 楼宿舍瑟瑟发抖,外面的狂风暴雨像是要把整栋楼刮倒,不断听到铁皮折断、木门撞击和玻璃碎裂的声音。楼下的电信营业厅崩塌了,隔壁宿舍的门窗直接都被吹掉。

当时我不知该如何做出表达,11 年后终于有了回响。

我拍 " 桦加沙 " 的片子发布后,有一个阳江市区的网友跟我说,这个记录不客观,只关注村镇,一点都不在乎市区的情况。他说你知道吗,这场台风吹倒了城里几万棵树,都影响到我明天上班了,我都只能走路去。

这种视角的鸿沟,不仅存在于城市与乡村之间,也存在于边缘地带和风暴中心。对受灾的农民、养殖户和渔民来说,台风过后,一切只是刚刚开始,他们要经历漫长的修复过程。道路清障、电力抢修、宽带维护等公共设施,会得到很多援助,但具体到个人田里的损失、鱼塘的损失,主要还是他们自己在默默承担。

阳江那个种甘蔗的大叔,种的是果蔗,当水果吃的。打坏的甘蔗,就算当糖蔗卖去糖厂,也值不了多少钱,成熟度、甜度不够,何况现在糖厂还没有开。他想雇人把吹倒的甘蔗扶起来,如果扶得好,说不定还能救回来三分之一。但哪怕开出 150 块一天的工资,也找不到人扶,台风后到处都需要人修复、重建。

我们离开后没再联系。不过,片子发布后,很多人被他的故事打动,想买他的甘蔗,甚至当地电视台也来问他的联系方式,说明这种记录还是有人会看见、会在乎的。

除了台风,我还拍过一些气象灾害主题的片子,旱灾、洪灾、火灾,关注村镇中的人。青壮年都在外面,常常是老人小孩在面对,声量也小。没有身处灾害之中的人,很多时候看视频,会说 " 又是这个题材 "。正因为这样,我才要反复不断地拍。

●这个秋天,湛江遂溪北坡镇受灾的辣椒苗,大叔正在抢救但结果未知。

●湛江遂溪北坡镇甘蔗地排水不畅,乡间小路变成了小河。

转载请注明来自研顺网,本文标题:《「超强台风」之后,那些被遗忘在秋天的村镇》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