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苏州市统计局发布2025年前三季度苏州市经济运行情况。
根据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930.2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5%,高于全国水平(5.2%),较上半年5.7%的增速放缓0.2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17.18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8879.44亿元,增长6.0%;第三产业增加值10933.59亿元,增长5.0%。
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5797.4亿元,同比增长4.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全市工业行业产值增长面达73.5%,其中电子信息业产值同比增长6.1%,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产值增长5.0%,两大行业合计拉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2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0096.5亿元,同比增长6.3%;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6.1%,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光电子器件、工业机器人、锂离子电池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10.0%、20.6%和55.9%。
前三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12.4亿元,同比增长3.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645.7亿元,同比下降2.6%,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3%。工业投资完成1757.9亿元,增长10.8%。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带动工业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长25.1%。基础设施投资增长9.5%。高技术产业完成投资831.2亿元,增长10.8%,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7.0%,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39.1%。
前三季度,全市进出口总额突破2万亿元,达20244.4亿元,同比增长6.1%,其中出口总额12667.9亿元,增长7.6%;进口总额7576.5亿元,增长3.8%。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9071.9亿元,同比增长15.7%,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44.8%,同比提高3.7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出口增长7.6%,其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分别增长14.3%、10.2%和16.2%。实际使用外资55.96亿美元,同比增长12.6%。
前三季度,全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616元,同比增长4.2%,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961元,增长4.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591元,增长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