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下半年的尾声,各大时尚品牌、杂志接连举办年度盛典,社交媒体再次被女明星的红毯瞬间刷屏。而在那些令人屏息的美貌之中,她们颈间与耳畔摇曳生彩的宝石,更是彰显着绝代风华般的璀璨与明艳。
光影世界中,宝石从不缺席。电影《泰坦尼克号》里,一条散发着幽深宝蓝光芒的海洋之心项链,巧妙地串联起了历史的悲剧、爱情的伟大以及对自由与记忆的深刻探讨,至今都是影史上最具感染力的道具之一。
彩色宝石。视觉中国 图
人类对光芒与色彩的迷恋,深植于远古。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我们就学会通过视觉线索寻找资源。比如清水会泛起反光,成熟果实总是色彩鲜艳。而彩色宝石,虽非生存之必需,但它极高的折射率和耀眼的光泽(火彩),能带来愉悦感。
因此,人类的精神食粮——小说、电影,都离不开宝石,比如《蒂芙尼的早餐》中的黄钻项链,《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复古珠宝等等,往往成为权力、爱情、美丽、永恒和梦想的化身。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这些点亮人类想象与审美的彩色宝石,每两颗中便有一颗,来自中国广东的汕尾。这座不事张扬的城市,正静默地支撑起全球彩色宝石产业的半壁江山。
在这里,人类对美的情感共鸣,被沉淀为一项实实在在的富民产业,成为乡村振兴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点。
汕尾海丰县的一个普通小镇——可塘镇,每年加工彩色宝石总量就达5万多吨,产值超50亿元,水晶类产品占全球加工总量的70%以上。在乡村振兴战略引导下,彩宝产业不仅带动当地人民增加收入,更吸引了大量青年返乡创业。
而可塘镇所在的海丰县,以彩宝为支柱的现代产业体系更是加速成型。其金银珠宝首饰产业形成庞大规模,全县行业市场主体约2万家,从业人员超12万人,2024年产业规模约350亿元,电商年交易额突破130亿元,构建起一条庞大而完整的产业链,产品远销东南亚、中东和欧美市场。
从20世纪80年代的“分散加工”到如今的“集群发展”,这也是广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成功落地案例之一。
11月1日,2025中国·汕尾彩色宝石产业发展大会暨首届汕尾国际珠宝展即将在海丰海迪温德姆酒店开幕,推动当地彩色宝石产业从加工制造向品牌塑造与标准制定迈进。全球半宝石原料交易中心的项目,也将在这次大会完成签约。
这场大会,是汕尾彩宝产业发展的一个必然成果,也是一个关键节点。其重要意义在于,将汕尾数十年积累的产业实力,正式切入全球宝石价值链的核心环节。
无论如何,如果想要读懂彩色宝石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这座南部滨海小城,此时此刻,不可错过。
汕尾。视觉中国 图
01.彩宝之都是如何炼成的
根据多家国际咨询机构数据,全球彩色宝石市场规模正持续稳步扩大,年均增速维持在可观水平。这一趋势不仅反映了珠宝消费市场的繁荣,也是当下社会从“生存型消费”迈向“情感型、价值型消费”的宏观缩影。
而汕尾,在这一消费浪潮中,其产业实力远超外界想象。全球众多顶级珠宝品牌的精美作品,背后都离不开汕尾,尤其是海丰县可塘、梅陇两镇的匠心打磨。这里已形成规模庞大、链条完整的产业集群,成为彩宝世界不可或缺的“制造中枢”。
令人惊叹的是,作为一个既不产出宝石原石,也缺乏传统珠宝加工基因的滨海城市,汕尾却在三四十年间,从零起步,崛起为世界级的彩宝加工与贸易重镇。这背后,究竟是怎样一段逆袭之路?
一切的起点,要回溯到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政策红利。彼时,一批海丰籍旅港商人率先洞察到珠宝加工行业的商机,在他们的引领与带动下,首批海丰创业者纷纷奔赴深圳,进入珠宝首饰加工厂学习技术、积累经验。
随着业务能力逐渐成熟,这批创业者敏锐地捕捉到家乡汕尾在人力、土地等生产要素上的成本优势,便陆续返回海丰县可塘、梅陇等镇,创办起一批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型加工作坊,从国外进口原石,承接简单的切割、打磨代工业务。这种“两头在外”的模式(原料进口、成品出口),为汕尾奠定了“世界工厂”的基础。
到90年代后期,可塘镇已形成“前店后厂”的集群雏形,即“前店”承接深圳、香港等地订单,“后厂”负责加工生产。自此,坦桑尼亚的蓝宝石、巴西的南红玛瑙等上百种宝石原料都汇聚于此,汕尾逐步成为东南亚重要的半宝石加工基地。
2020年前后,受传统销售渠道影响,彩宝产业面临挑战,汕尾开始积极推动电商直播与本地产业带的融合,建立抖音、快手等平台直播基地,孵化出一批头部主播。在2021年的一次直播中,一位不满30岁的可塘人刘川东创下了单场直播销售额突破1.2亿元人民币的纪录,这件事成为汕尾电商转型的关键事件之一。
汕尾海丰县可塘镇。海丰融媒 图
随着产业建构逐渐完善,如今的汕尾市海丰县,已搭建起“原料进口—设计研发—生产加工—电商销售—检验检测”的完整产业链。仅可塘一镇,就拥有超10000家珠宝市场主体,年加工量达5万多吨,也集聚了超2500家直播电商和15000多名从业人员,日均电商销售额稳定在数百万元级别。
在地方政府“一链一策”精准扶持下,2023年,可塘镇成功入选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名单;2024年,汕尾珠宝产业总体规模已突破350亿元,电商年交易额达130亿元,跨境电商交易额达8.7亿元,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中东等全球市场。
2025年3月,海丰县金银珠宝首饰产业带更成功跻身广东省首批“跨境电商+产业带”助力“百千万工程”试点名单,标志着汕尾彩宝产业迈入品牌化、数字化、国际化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电商直播基地,运营人员正细致筛选展品。海丰融媒 图
从昔日默默无闻的南海渔乡,到今日声名远播的“中国彩色宝石之都”,汕尾用有限的资源条件,组合出了面向世界的无限可能。它不仅打磨出宝石的光芒,更打磨出一座城市在时代浪潮中勇于突围、善于创新的产业精神。
02 .不止于展会,更在于“破局”
11月1日,汕尾将迎来其产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光时刻——“2025中国·汕尾彩色宝石产业发展大会暨首届汕尾国际珠宝展”。对汕尾乃至中国彩色宝石产业而言,这次行业展会都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大会主题“彩宝聚汕尾,璀璨链全球”清晰地传递出汕尾的蓝图规划。长期以来,汕尾在中国珠宝产业链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隐形冠军”角色。然而,过去的汕尾更多地停留在“世界工厂”的环节,面临着品牌附加值低、原创设计能力薄弱、终端市场话语权不强等挑战。
在此背景下,首届汕尾国际珠宝展被寄予厚望,有望形成一个强大的产业“磁场”。这是对汕尾承办国际性专业展会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
通过展会,汕尾有望吸引更多产业链上下游的顶尖企业、设计师和机构落户,催生包括专业物流、权威鉴定、珠宝金融、品牌营销在内的高附加值配套服务,最终在本地形成一个更具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彩宝产业生态圈。
据悉,本次展会在模式上大胆创新,采用“主展区+分展区”联动。主展区将设立60个高端精品与国际展位,不仅邀请玉玲珑、爱迪生等国内知名品牌,更吸引了斯里兰卡、韩国、波兰等国际展团和中国香港、深圳、扬州等地区的展团参展,旨在打造一个国际化的交流与贸易高地。
与此同时,深入产业腹地的可塘和梅陇两大分展区,将有超过3000家参展商户同步参与。这种布局可以让全球买家窥见前沿趋势,也能一站式、全景式地考察汕尾雄厚的加工制造与供应链实力。
而在这样的布局之下,订单的汇集只是第一层表象,技术、设计和品牌的深度碰撞,“中国制造”与“全球市场”的无缝对接,才是这场大会更深层的远望。
本次大会,还将发布一系列行业重磅信息。
开幕式将发布《Gemports指数(GPI)》(中国版),该指数由中宝协、珠宝玉石首饰国检集团等联合编制,将成为全球彩宝原料交易重要参考。
此外,全球半宝石原料交易中心、恒美集团珍珠岛等一批带动性强、附加值高的产业项目将现场签约,信利保税大厦、长沙湾服务区鱼尾厅珠宝展销区、汕尾高铁珠宝展销区等多个创新消费场景也将同步发布,进一步拓展产业生态体系。
汕尾市海丰县城航拍图。海丰融媒 图
这些项目的落地,将进一步巩固汕尾作为全球彩宝原材料交易与精加工核心枢纽的地位,推动产业从分散经营向规模化、平台化升级,加速形成更具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信利保税大厦、高铁珠宝展销区等创新消费场景的规划公布,也将展现汕尾推动“珠宝+文旅”“保税展销”等新模式发展的决心,意在打通从生产到消费的“最后一公里”,让汕尾不仅是一个生产基地,更成为一个吸引全球消费者的珠宝旅游购物目的地。
作为推动产业发展“拓空间、增动能”的重要举措,本届展会也是汕尾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联动的重要一环,将有效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而展会配套的多元活动,亦是锦上添花,涵盖产业考察、行业交流、时尚展示与跨界融合等多个维度。
例如组织嘉宾深入可塘、梅陇产业带实地考察;举办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彩色宝石分会换届大会;推出“汕尾珠宝·璀璨之光”T台秀;举办首届“善美溢彩·链动未来”汕尾彩宝设计大赛;开设非遗文化大讲堂,以及举办跨境优品消费盛典暨金秋消费嘉年华等等。
总的来说,是打造集展销、体验、文化传播于一体的沉浸式场景,全面激活消费潜力。
因此,首届汕尾国际珠宝展,不仅是产业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一场关乎行业定价权、话语权与未来走向的探讨,标志着汕尾正实现从被动承接加工向主动塑造全球价值链的关键跨越,开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03. 城市与产业的共生演进
在2025中国·汕尾彩色宝石产业发展大会暨首届汕尾国际珠宝展新闻发布会中,汕尾市商务局负责人提到,希望通过展会窗口,全方位展示汕尾优越的营商环境和蓬勃的城市魅力。它不仅是一场行业盛会,更是推动产业转型、促进区域发展、提升城市能级的重要系统工程。
汕尾,这座曾因交通末梢而产业受限的粤东城市,如今正迎来崭新的发展机遇。通过广汕汕高铁等新线路的开通,汕尾融进“大湾区1小时经济圈”,实现了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的高效连接。
在空港方面,汕尾依托邻近的深圳宝安国际机场与揭阳潮汕国际机场,借助高铁网络构建起便捷高效的“空铁联运”体系,为国际客商铺设了一条畅通无阻的往来通道。与此同时,汕尾新港区的规划建设也在稳步推进,持续提升区域海运能力,进一步完善多式联运体系。
汕尾市中央商务区。视觉中国 图
“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汕尾交通网络不断织密,累计建成市政道路25条、打通“断头路”7条,59个行政村干路硬底化率达100%。特别是在彩宝产业集聚区海丰县,赤梅快线海丰段项目、国道324线县城至梅陇段改扩建工程等重点项目,正逐步构建起“西承东联”的交通新格局,为原材料运输与产品外销打通关键动脉。
交通基础设施的全面跃升,不仅极大便利了国内外客商参展观展,也推动彩宝产业空间布局与城市建设形成“产业需求—城市响应—反哺产业”的良性闭环,持续为产业链条注入不竭动力,助推其迈向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轨道。
2023年起,汕尾启动《汕尾市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方案》,以深化改革为抓手,持续提升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水平,全面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如今,汕尾全力打造“有温度、有速度、有力度”的“三度”服务体系:从“企业投资项目全代办”“容缺受理”绿色通道,到“一件事”主题服务与“四减”改革举措,实现了企业办事从“来回跑”到“最多跑一次”,甚至“当天办结拿证”的跨越式转变。同时,汕尾创新提出“无事不扰、有需必应”的监管原则,致力于构建稳定、透明、可预期的一流营商环境。
在区位发展上,汕尾正加速构建“四纵四横”交通网络,积极承接粤港澳大湾区外溢资源,推动形成“深圳研发、汕尾制造”“湾区工作、汕尾生活”的双城互动模式。在要素成本方面,汕尾依托充裕的工业用地、稳定的人力资源与可靠的能源保障,为企业提供具备显著竞争优势的综合成本条件。
在一系列软硬件系统升级的支撑下,彩宝产业的加速突围,对汕尾而言并非孤立案例,而是其“产业兴市”战略的生动缩影。
当前,汕尾正以“3+2”现代化产业体系为统领,推动传统产业、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互促共进,构建多元共生、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通过将金银珠宝产业纳入“5+N”先进制造业集群,并出台《关于推进汕尾市珠宝金银首饰产业转型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 年)》,汕尾从政策层面系统构建起“创新平台+人才培育+金融支持”三位一体的产业保障体系。
以会促建,以展兴城。2025中国·汕尾彩色宝石产业发展大会暨首届汕尾国际珠宝展的落地举办,推动汕尾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与管理标准上加快与国际规则接轨,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和国际吸引力。
当然,汕尾的发展图景,不仅与“彩宝”相连,更与“乡村振兴”“海洋经济”“融湾先锋”等关键词紧密绑定。在“百千万工程”擘画的城乡新貌中,在现代产业引擎的强劲驱动下,这座城市正以“产业兴、城乡美、百姓富”的生动实践,书写区域协调发展的“汕尾样本”。
这个初冬,彩色宝石的流光,与城市的奋进梦想相互辉映。此时不去汕尾,更待何时呢?
海报设计 王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