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七百年的时空交汇,在舞蹈中“复活”永乐宫

跨越七百年的时空交汇,在舞蹈中“复活”永乐宫

2025-10-28 动态更新

“壁画会跳舞” “演出神仙味” “文化遗产活化,比任何教课书都来得生动”……舞剧《永乐未央》今秋10月在京首演后,不少观众被激起了对文化遗产的热爱与守护。

2026年1月,东方演艺集团将带着这部新鲜出炉的舞剧来到上海,在西岸大剧院演出两场,和上海观众对话。

剧照

剧照

永乐宫是元代精美建筑,也是古代壁画艺术宝库。约一千平米的壁画遍布于四座大殿,其中,三清殿的《朝元图》堪称群像构图发展的顶峰。1950年代,因三门峡水库建设,永乐宫被整体搬迁保护。

舞剧《永乐未央》以1950年代山西永乐宫迁建工程为叙事线索,将“古建、壁画、琉璃、传承”四重美学融入剧情,让沉睡的文物在舞蹈艺术中活了过来。

舞台上两个时空同频:元代建造者与当代建筑师心神交汇;元代女画工与当代美术师隔空共鸣;琉璃匠师与七百余岁的老角神相伴,复原失传已久的孔雀蓝釉琉璃制法;迁建者们挥洒十年青春,和三门峡争先、和黄河水赛跑,让永乐宫重获新生。

剧照

剧照

以80后、90后、00后为主力的主创和主演团队,以青春视角解构历史,用现代审美演绎传统文化。

“这个故事包含的面特别多,第一要把舞蹈编好,第二要把故事讲清楚。”总导演谢元臻介绍,主创团队像一股绳一样,慢慢拧紧,让舞剧从无形到有形,“我们就像当时的迁建者一样,以青春来挥洒这份热爱、这份执着。”

“1950年代的那批迁建者,大多二十来岁,经过十年迁建,也才三十岁,把最宝贵的青春奉献在这里。我们的演员也一样,具有青春的朝气。我们也在用青春,传承着永乐宫的文化。”总导演谢长慧说。

剧照

剧照

创作团队数次去永乐宫实地采风,与当年搬迁工程的亲历者对话,将对文化与历史的理解融入每一个动作设计。

在永乐宫的三清殿,穹顶上的八角凿井让人印象尤深,人们需仰视才能看清全貌。舞剧把藻井搬到台上,变成了平视的视角。台上搭建了一个三层纵深结构的藻井装置,不仅通过舞者的肢体语言重现古建榫卯的智慧,还把藻井上的团龙提炼了出来。

“凿井是中国古建中的‘最美天花板’,需要仰视才能看见,它的气场和力量需要由内而外地散发出来,我们的体态要轻盈又厚重。”饰演藻井团龙的吴富莉说。

和藻井装置的互动,给演员们带来了不少挑战,“铁架子和肉身的磨合,是我们的一个难点。每天排完练,我们每个人都像刮完痧一样。”饰演藻井团龙的姜姗说。

剧照

剧照

在《只此青绿》中,张翰饰演的王希孟是很多人心里的“白月光”。在《永乐未央》,他摇身一变,成了蓝釉角神。

“随着时间推移,其他房檐上的角神不断被风化,丢失或破损,只有它还屹立不倒。它等待了好几百年,希望有人能跟它玩。”琉璃匠师复原失传已久的孔雀蓝釉琉璃制法,将那些被风化的角神一一复活,“当看到自己有可能被替代,它的心态发生了变化。”张翰说,虽然篇幅并不长,但这个角色非常立体。

同样因为《只此青绿》爆火的作曲家吕亮,也参与了《永乐未央》作曲。在山西采风时,他从晋剧中得到灵感,把其中的打击乐、板胡、二弦,都糅到了舞剧中,“观众从第一个音开始到结束,没有任何音乐风格上的违和感。”

舞剧跨越七百余年,从古代督建者的匠心营造,到现代文物保护者的薪火相传,诉说着文明传承的力量。

永乐宫

转载请注明来自研顺网,本文标题:《跨越七百年的时空交汇,在舞蹈中“复活”永乐宫》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