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以更好的分配制度应对数字技术应用造成的失业问题,并尝试拓展对‘劳动’的固有看法。”《数字时代的政治》一书,探讨关于AI造成的失业问题时写道。
10月25日下午,《数字时代的政治》新书研讨会暨数智工作坊活动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活动中,《数字时代的政治》的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李石介绍了《数字时代的政治》的内容,并在讨论环节就如何应对“AI引起的失业潮”问题表达了自己的见解。她认为,“AI失业的大潮已经在悄然发生”,个人需要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来应对这些不断出现的新局面,从而找到工作。
活动现场。澎湃新闻记者 程婷 图
“AI失业大潮已经在悄然发生”
澎湃新闻注意到,《数字时代的政治》一书正文部分共十五章,提出并试回答了“机器会取代人类吗”“自由,还是独裁”“我们有了哪些新权利”“谁关心分配正义”“‘基因编辑’是在玩火吗”等问题。
书中“机器会取代人类吗”这一章探讨了机器与人类的关系。其中,关于AI造成的失业问题,书中写道:首先,枯燥的体力和脑力工作被机器取代,这是对人类的解放。人类的天性是自由,人类必须在创造性的工作中才能回到自身,实现自我价值。在机器无限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工作被机器所替代,这是人类解放的过程,而不是人被机器抢走工作的过程。其次,应该以更好的分配制度应对数字技术应用造成的失业问题,并尝试拓展对“劳动”的固有看法。在分配制度改进方面,全民基本收入(UBI)是近年来得到许多学者赞同的制度创新。该制度主张给予所有人一份固定的工资,无论人们是否工作,也无论人们是否有其他收入。这对于解决数字技术应用造成的失业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谁关心分配正义”这一章中,对“人工智能与失业大潮”进行了探讨。书中认为,人工智能的普遍应用必然伴随着大规模的失业。
活动的讨论环节,被问及“AI将在何时可能会引起失业大潮,以及如何应对”时,李石表示,“我觉得AI失业的大潮已经在悄然发生了,所以国外很多公司虽然没敢大规模裁员,但已经在停止招新员工了。”
此外,书中“机器会取代人类吗”这一章还探讨了“有了ChatGPT是否还需要老师”这一问题,并经过分析后指出:即使有了拥有海量知识的ChatGPT,教授技艺的教师也不会失业,体、音、美、劳动、实验、写作类的教师都可以高枕无忧;幼儿园和中小学老师也不会失业——因为,一方面人工智能还不具备看小孩的能力,另一方面从幼年到18岁之前是人们习得技艺和树立价值观的关键时期,而这些内容都是ChatCPT无法教授的;最有可能失业的是大学老师,尤其是纯粹教授知识的大学老师。原因在于,在大学阶段,学生们已经拥有了相关技艺并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大学是知识爆炸的阶段,学生们需要的是知识的快速积累。因此,如果大学老师的知识增长赶不上人类社会知识创新的速度,那就没有什么好教给学生的,那些“陈旧”的知识都可以通过ChatGPT获取。
如何应对“AI引发的失业大潮”?
活动讨论环节,谈及解决“AI引发的失业大潮”的方案时,李石的构想是,建立全民基本收入和全民基本保险制度,比如,“每个人每月都可以领1500元的基本收入,这样,即使失业了,家庭也可以依靠这部分钱来生活”。另一方面,个人需要成为终身学习者,来应对这些不断出现的新局面,从而找到工作。与此同时,政府也可以通过相关政策促进人们的终身学习。
针对人工智能引发的失业大潮,《数字时代的政治》指出,最直接的补救措施就是对失业人员进行再就业培训。
与此同时,《数字时代的政治》中也指出,数字社会的职业培训与传统经济形态下的职业培训有着根本性的区别。数字社会技术的更新换代加速,网络环境日新月异,使得人们很难把握当下稀缺的技术是什么,国家和政府也很难提供任何职业培训的既定课程。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被技术所淘汰的就业者就很难就业。数字社会的一大特征是教育资源的极大丰富。”书中认为,由于网络教育资源丰富,每个人都可以依据自己的特长和意愿而选择某种教育资源,并通过学习而努力适应新的经济形态。
此外,李石还在《数字时代的政治》中指出,人们对数字时代的“劳动”应该有更包容的理解。除了传统的雇佣劳动之外,许多形式的数字劳动同样具有价值,同样创造财富。例如,一些人喜欢分享自己拍摄的短视频和照片,一些人喜欢写公众号文章,一些人在直播平台上教人画画,等等。各式各样的数字劳动虽然并不一定基于固定的劳动雇佣关系,但它们对于丰富人们的生活至关重要,同时还为各类平台企业集聚财富积累了海量的数字资源。这些数字劳动虽然没有固定的报酬,却也极具价值。
本次活动由中国人民大学澄海全球发展与安全高等研究院主办,中国人民大学交叉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学出版社协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