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辛圆
中共中央今天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和解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郑栅洁介绍,有了统一大市场,才能畅通大循环。我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事项历经4次修订,从过去的328项压减到目前的106项,4200余件阻碍要素流动的政策举措得到清理,但还有不少卡点堵点。
郑栅洁表示,《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统一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规范地方政府经济促进行为,统一市场监管执法,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等举措,将更加有力有效破除各种市场障碍。
“内卷式竞争”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大突出现象,主要表现为企业与地方政府在市场竞争中的非理性竞争行为,导致产能过剩、效率下降,已引起国家高度重视并采取综合整治措施。
对于整治“内卷式”竞争,中央和部委层面在持续释放明确信号。
7月1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聚焦重点难点,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国家发改委党组在6月27日出版的《学习时报》上发文指出,加力破除“内卷式”竞争。统筹发挥市场“无形之手”和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以市场化方式促进兼并重组,加快淘汰低效落后产能,增加高端产能、优质供给,统筹运用规划、布局、价格等手段,引导行业规范发展。
分析人士对界面新闻表示,造成“内卷式竞争”的原因很多,这既是受到技术进步等客观规律的影响,也有企业追逐短期利益的因素,更有深层次体制机制的问题。“反内卷”短期可以通过限产等手段对重点行业进行干预,以期取得快速成效,但长期有赖于重塑地方政府的激励约束机制,“十五五”时期将是重要的改革窗口期。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对界面新闻表示,地方政府在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要予以充分肯定,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不规范的行为,这不利于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要予以坚决纠治,让市场发挥更大作用。
“比如,部分地方政府以违规的税收优惠等差异化政策开展招商引资的税收 ‘逐底竞争’,扭曲行业进入成本,助推产能扩张;部分地方保护主义以及破产重整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影响产业出清速度,使得供需矛盾无法通过市场机制进行自发调节。”罗志恒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