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服务:清洁机器人开启量产,明年产量将破万并开启外部商业化探索

碧桂园服务:清洁机器人开启量产,明年产量将破万并开启外部商业化探索

2025-10-23 动态更新

人工智能浪潮推助之下,物业管理企业加速布局。

10月21日,澎湃新闻获悉,碧桂园服务(06098.HK)自主研发的清洁机器人已经进入量产阶段,年内产量将突破1000台,明年产量会提高至万台以上,同时会开启外部商业化探索。

碧桂园服务集团副总裁、首席技术官赵晓光表示,这也是国内首个针对住宅项目场景的清洁机器人。因为市场上没有一个通用机器人可以解决住宅社区的清洁场景,公司才去做这款设备。

截至目前,碧桂园服务已在广东省广州、北京、上海、辽宁省大连等地的17个项目中投入使用超130台。

对于未来的需求空间,碧桂园服务总裁徐彬淮介绍,公司对管理的超8000多个项目梳理后估算,自身需求量在3万台左右;碧桂园服务在物业服务市场约占据3%的份额,粗略推算行业的需求在百万台以上。

徐彬淮进一步表示,公司做过测算,保守计算,清洁机器人的寿命周期为三年,同时随着产品的升级和替代,未来的市场空间在千亿元左右。

以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的盈禧花园项目为例,该项目拥有7栋住宅楼,物业服务面积17.34万平方米, 原来配置是7名保洁人员每人负责一栋楼,现在则是5名保洁人员+4台清洁机器人。

碧桂园服务介绍,节省人力的同时,工作时长增加,清洁频次增加了三次,有助于提高业主的满意度。碧桂园服务首席财务官黄鹏介绍,经过一年多的测试,现场的边际运营效益提升有百分之二三十。

徐彬淮介绍,过去几年,碧桂园服务在数字化和人工智能方面每年的投入约5亿元,除了可见的硬件设备还包括数字化的生态体系建设。

据介绍,碧桂园服务专门研发了物业机器人管理运营和工单调度平台,将机器人与保洁、巡逻等各工种人员在统一平台下进行工单协同,实现人机配合。机器人进场后,围绕着人机协作、机器人运营等新生产关系,公司对原有保洁岗位进行重新分工定岗,通过分级培训、认证考核和激励机制培养“机器人管理员”等新角色,系统性提升机器人运营成熟度。

清洁机器人的真正壁垒并非机器本身。物业公司利用丰富的服务场景,包括空间数据、住宅公区各类障碍物和垃圾信息、语义等数据,对于机器人硬件定制、训练各类模型和现场实际跑机测试都提供了巨大的数据支持,使得设备和场景更匹配。

转载请注明来自研顺网,本文标题:《碧桂园服务:清洁机器人开启量产,明年产量将破万并开启外部商业化探索》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