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故事

三个故事

2025-10-21 动态更新

这两年,大家对古迹越来越感兴趣。

《黑悟空》爆火之后,山西古建游人不断;朋友圈里,总有人定位在博物馆、遗址公园;出门旅游,选长城故宫兵马俑、泉州云冈莫高窟,还有殷墟和西湖;买文创,普通的不要,得是啥 " 马踏飞燕 "" 大美中轴 ";就连健步走,都得沿着大运河才得劲。

文化遗产的一波波热潮,体现出人们对传统文化、身份认同的高度关注。最近,岛妹去了专门以文化遗产为主题的第三届 " 良渚论坛 ",听到了三个很有意思、也发人深思的故事。

游客在前门大街和正阳门箭楼前参观游览。图源:新华社

第一个故事的讲述者,是法国国家预防性考古研究院创始主席德穆勒。

有一次,他和法国政府部门开会,一位市长说:" 您负责守护的是逝者,可我们不同,我们要为生者负责。"

言下之意,是城市发展面对很多现实问题,比如土地开发、经济建设,不能花太多资源在 " 不能吃不能喝 " 的遗址上。

德穆勒回答:" 诸位市长,我们的生命有终点,但你们此刻做出的决策,却可能永久摧毁未来所有生者共有的历史遗产,这是非常严重的历史性风险。"

意思也很明确:文化遗产看似不能填饱肚子,投资或许短期内看不到直接效果,但遗产藏着 " 我们是谁 " 以及 " 我们从哪里来 " 的答案,是千秋大计,必须从长计议。文化遗产架起了承载历史记忆与身份认同的桥梁," 一旦失去了遗产,便也失去了自我 "。

尤其是,这些先人传下来的东西往往面临许多风险,由于其不可再生、无从替代,有时就更显脆弱。

德穆勒举例:特洛伊古城、古玛雅城市蒂卡尔遗址 …… 许多文物古迹不得不被抢救性保护。目前全球范围内,每天可能有上千处不同时期、不同价值的遗址,因开发建设而永久消失。

因此,保护文化遗产,就不仅是技术问题或法律法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向公众阐释好它的价值和意义。只有更多人爱上遗产、尊重遗产,它才能真正在现代生活中存续。

良渚玉琮之 " 神人兽面纹 "(图源:网络)

第二个故事,由埃及旅游和文物部部长助理穆罕默德讲述——

上世纪 50 年代,为根除尼罗河水患和满足供电需要,埃及决定修建阿斯旺大坝。但要修水坝,阿布辛贝神庙和菲莱岛神庙群等,就面临被水位吞噬的危险。

为拯救这些文化遗产,1960-1980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拯救努比亚古迹运动,数十个国家参与其中。

具体怎么做?

答案是在原址上切割、拆卸古迹,再将其转移到地势更高的地方,依照旧貌重建。

比如阿布辛贝神庙,就被切割成 1000 多块石块,每块平均 20 至 30 吨,再搬运到比原址高出 60 多米的地区,最后由考古学家拼接组装。

穆罕默德动情地说,这项工作如此伟大。其所花费的人力和心血,不亚于 3000 年前建造它时所付出的努力。

这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众多国家并肩战斗 20 年,拯救一处属于全人类的遗产。

岛妹今天能和众多岛友一样游览遗产,瞻仰先人的妙手巧思,离不开诸多专业工作者的辛勤工作,因为保护遗产本就需要极高的专业度。

比如举办论坛的东道主良渚,现在就用上了高科技。他们打造的 " 良渚遗址 5000+" 数智应用,通过 1006 个摄像头、5 个无人机场,以及遍布各处的感应光缆与环境监测设备,让预警响应时间从 3 天缩短到 30 分钟。

通过这样的国际性论坛,全球各地的考古和文物保护专家互通思路方法,在方法论上 " 全球同步 ",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埃及工作人员在对一处神庙建筑群进行修复。图源:新华社

三   

第三个故事,关于 " 文物回家 "。

上周,湖南省博物馆举行了一场特殊的入藏仪式,迎接流失海外 79 年的 " 长沙子弹库战国帛书 " 正式入藏。

这批帛书,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首个典籍意义上的帛书。1942 年,它被发现于长沙东南郊子弹库土坡的一座楚墓;4 年后,在战火纷飞中,它们流失到美国。之后几十年,其中两卷就静静躺在美国史密森尼学会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库房内。

美籍华人收藏家敏卉就在这座博物馆任职。据她讲,长沙子弹库战国帛书 " 回家 " 的转机,来自于著名学者、北大教授李零的发现与不懈努力。通过与美方政府长期耐心交涉,子弹库帛书第二、三卷《五行令》、《攻守占》,最终在今年 5 月回到祖国。

" 战国帛书诞生自 2000 多年前,但在 2000 多年后的今天,它成了国与国之间增进友谊的桥梁。这就是文明的力量。" 敏卉说。

是的,文明的力量。在 " 文明优越论 "" 文明冲突论 " 沉渣泛起的今天,总有一些价值超越冲突,总有一些远见高于短视。

今年论坛期间,岛妹听到新西兰歌唱家米歇尔的一首歌。她唱:" 团结则并肩而立,分裂则各自倾覆,若有朝一日,我们被逼至绝境,我们定会相守在一起。"

歌名 "United We Stand",团结则存。

长沙子弹库战国帛书回归祖国。图源:" 人民日报 " 微博

文 / 点苍

编辑 / 绫波

转载请注明来自研顺网,本文标题:《三个故事》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