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美国出口稀土,巴铁变心了?

向美国出口稀土,巴铁变心了?

2025-10-16 动态更新

2025 年 9 月底,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内,巴基斯坦陆军参谋长穆尼尔,向特朗普展示了一个装有矿石样本的木箱。

这本是一次普通的访问,但万万没想到,这一幕会成为国际舆论场上引爆中巴关系的炸弹。

" 巴基斯坦利用中国技术向美国赠送稀土。"

从 10 月初开始,类似标题的文章和视频,如野火般在互联网蔓延。中国出台稀土管制政策之后,某些媒体描绘了一幅 " 背信弃义 " 的画面:

巴铁不再铁,在敏感时期,刻意向美国出口稀土,并拿着中国的稀土技术去讨好美国,而中国震怒,立即出台稀土管制措施反制。

除了向美国出口稀土,还有两件事。

一件是巴基斯坦准备向美国开放伯斯尼港,该港口位于中资控股的瓜达尔港以东 112 公里;

另一件事,是巴基斯坦突然和阿富汗开战,破坏南亚的稳定局势。

以上三件事组成的传言,闹得沸沸扬扬,那么,这一切是真的吗?巴基斯坦,真的背刺中国了?

先说第一件事:巴基斯坦向美国出口稀土。

网上流传着一张图片:"2025 年 9 月 25 日,巴基斯坦总理访美,与特朗普会谈 80 分钟,现场向特朗普展示稀土宝盒(装有 18 种不同的稀土样本),并作为礼物赠送。

同时,宣布巴美合作开发稀土,美国初期投入 5 亿美元。

10 月 2 日,首批稀土,从巴运往美国。(巴国稀土开发中,中国援助了开采设备,培训了加工技术和萃取工艺)"。

然而,图片的内容,有许多不合理之处。

首先,稀土家族的元素数量一共是 17 个,而图片中却说有 18 种,与事实不符。

其次,9 月 25 日才谈好合作,10 月 2 日首批产品就启运了,中间间隔不到十天,这生产效率,简直是光速。

有过工业生产经验的人都知道,设备需要调试,原材料需要购买,技术需要测验,还有一大堆大大小小的细节问题需要处理,涉及的东西,多了去了。

不到十天就全部完成,怎么可能?

最后,巴基斯坦向特朗普展示的、装在宝盒里的矿石,压根不是稀土。

这一点,外交部发言人说得很清楚," 巴方领导人向美方领导人展示和赠送的矿石,是工作人员购买的巴宝石的原矿样品。"

就是个宝石而已。

综上所述,网传图片的内容存在诸多硬伤。

10 月 13 日的外交部记者会上,当有媒体问到,中方怎么看待巴基斯坦背刺中国的相关报道时,外交部发言人的回答十分清晰:" 你刚才提到的相关报道,或是不了解实情,或是捕风捉影,甚至是挑拨离间,是缺乏根据的。"

第二件事:巴基斯坦向美国提供帕斯尼港口。

在不少人的描述中,帕斯尼港口会和瓜达尔港形成竞争关系。

但实际上,这事本身真实性存疑,即便真有合作,对中国也谈不上威胁。

目前,帕斯尼还是个未开发的小渔村。

以美国的基建能力,要真正完成这座港口的建设,不知要等到猴年马月。退一万步讲,即便港口建成,后续运营也会是个大难题。

中国海外港口控股(巴基斯坦)有限公司董事长于博曾介绍,截至 2023 年上半年,瓜达尔港的集装箱吞吐量仅为 1162 标准箱。

以此推算,其全年吞吐量也不过两三千标准箱。

要知道,正常港口的吞吐量,通常以数十万甚至百万标准箱为单位。以美国巴尔的摩港为例,2023 年,该港口吞吐量为 110 万标准箱,排名全球第一百名。

瓜达尔港的吞吐量,连巴尔的摩港的百分之一都不到,运营状态只能用 " 半死不活 " 来形容。

原因在于,瓜达尔港虽港口条件优良,但缺乏足够的经济腹地支撑。它所在的俾路支地区,人口仅一千余万,经济又十分落后,对货物进出口的需求不大,导致瓜达尔港没多少货物可运。

美国若想建设帕斯尼港,将面临和瓜达尔港一样的问题。

按照网上的传言,帕斯尼港计划用于运输俾路支地区的铜、锑等矿产资源,但明眼人都清楚,先不说该地区的矿产能否成功开采,即便开采出来,其规模是否足以支撑一座港口的运营,也存在很大疑问。

更何况,开矿需要漫长时间,没有三五年难以成型,期间会有各种不确定因素,比如,三年后共和党下台了,民主党还会不会继续推进?都得打一个问号。

因此,帕斯尼港短期内对我们谈不上威胁,更像是一张 PPT 而已。

(红色箭头所指,为帕斯尼港,左边红圈处为瓜达尔港)

第三件事:10 月 11 日深夜,巴基斯坦与阿富汗爆发大规模边境冲突,巴基斯坦军队主动进攻,曾短暂占领了阿富汗的 19 个哨所。

之后,在沙特和卡塔尔的斡旋下,冲突暂时平息。

不少自媒体,将此事解读为巴基斯坦配合美国,破坏南亚稳定局势。但稍微查证就能知道,巴基斯坦与阿富汗的冲突属于家常便饭。

比如 2024 年,两国就在 3 月、8 月和 12 月爆发过三次较大规模冲突,造成数十人死亡。

自 2021 年 8 月,塔利班重新掌权至今,两国较大规模的冲突已不下 20 次。

至于小规模冲突,更是数不胜数。

冲突的核心原因,在于 " 杜兰线 ",也就是下图中红色标注的部分。

" 杜兰线 " 的由来是,当年英国殖民者试图占领阿富汗但未成功,仅占领了一部分。这部分被英国控制的区域,后来成了巴基斯坦的领土。

而这片领土上,生活着大量普什图人,巧了,普什图人也是阿富汗的主体民族。

换句话说," 杜兰线 " 将普什图人聚居区一分为二,分属不同国家,这件事,成了普什图人的最大伤痛。因此,历代阿富汗政府都不承认 " 杜兰线 "。

塔利班在野时,与巴基斯坦关系密切,但掌权后,也不敢在 " 杜兰线 " 问题上让步,只能强硬,否则等于政治自杀。

巴基斯坦呢?也不可能将领土还给阿富汗,于是两国冲突不断,10 月 11 日深夜的这场冲突,根本不值得大惊小怪,更谈不上 " 巴基斯坦配合美国 "。

显然," 巴基斯坦背刺中国 " 是彻头彻尾的谣言。

不过,对于巴基斯坦和美国的关系,我们仍然有必要保持谨慎态度。

毕竟,从近期动态来看,巴美关系确实在不断升温。

巴基斯坦与美国的关系升温,始于今年 6 月 18 日。

当天,巴基斯坦陆军参谋长穆尼尔访问白宫,并与特朗普共进午餐。8 月中旬,穆尼尔再度访美,与多位美国政客及美军高级将领举行会谈。

自 2018 年巴美关系恶化以来,双方长达七年间未开展任何高层互访活动。

而穆尼尔的两次访美,标志着巴美关系正式破冰。

特朗普同意推动关系破冰,一方面源于 "5 · 7" 空战中巴基斯坦的胜利,使其战略价值进一步凸显;

另一方面,印度在采购俄罗斯石油等问题上态度强硬、拒不配合美国,美国亟需通过此举敲打印度。

穆尼尔两次访美取得的成果十分显著。

首先,美国同意将 " 俾路支解放军(BLA)" 纳入恐怖组织名单,是巴基斯坦的重大外交胜利。

其次,美巴双方于 7 月末签署了一份石油协议,关于该协议的详细分析可参考文章《特朗普对俾路支变脸,是向中方示好?》。

简单说一下 " 巴美石油协议 ":它本质是一份向特朗普家族输送利益的协议。

巴基斯坦政府将与特朗普家族在俾路支地区成立合资公司,专门从伊朗进口石油。伊朗边境石油走私问题突出,进口价格相对低廉。

合资公司只需倒一手,就能赚取丰厚利润。

除石油领域外,双方还将合作开发矿产资源。作为回报,美国将巴基斯坦商品的关税从 29% 降至 19%,这一税率远低于印度的 50%。

事实上,自 1954 年巴基斯坦与美国签署《共同防卫条约》以来,两国便确立了盟友关系。尽管期间出现过波折,但盟友的核心定位始终未变。

以军队装备为例:

在大规模列装中国产装备之前,巴基斯坦军队的装备长期以美制为主。即便如今已大量配备中械,但美制装备在巴军序列中仍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

再看情报系统:

巴基斯坦情报机构 " 三军情报局 ",最初由美国中央情报局(CIA)一手协助建立,并常年培养,堪称手把手教出来的 " 学生 "。

早在 2009 年就有报道称,CIA 曾暗中向巴基斯坦情报机构提供数亿美元资助。

除资金支持外,CIA 还会定期在北卡罗来纳州的一处秘密基地,为 " 三军情报局 " 的特工开展专业训练。

巧合的是,当前巴基斯坦陆军参谋长穆尼尔元帅,在担任陆军参谋长前,曾是三军情报局局长。基于上述背景,巴美关系升温值得我们保持警惕,说不定美方会动歪心思。

美方有可能借道巴基斯坦,从中国大量进口稀土,也可能利用日益密切的巴美关系,刺探中国军事装备情报,这类风险客观存在。

而巴基斯坦在诸多领域,尤其是经济层面,对美国仍存在较强依赖。

从 2023 年到 2025 年,巴基斯坦先后三次向 IMF 贷款,共计超过 110 亿美元。

IMF 给出的贷款条件,堪称苛刻,包括但不限于:缩减预算、取消能源补贴,提高电力、燃油、天然气价格等。

尤其是提高电价一事,在巴基斯坦引发了很大争议。

因为巴基斯坦是个常年停电的国家,平均每个月,全国较大规模的停电就有 31 次,每年数百次,相当于每天都要停一次,电力供应严重不稳定。

民生与工业生产,都受到巨大的影响。这种情况下,还要提高电价,引发了巨大的不满。

但巴基斯坦别无选择,近年来,其经济形势持续恶化,GDP 增长率在 0% 上下波动,外汇储备一度降至 30.9 亿美元,仅能满足 18 天的进出口支付需求。

巴基斯坦经济濒临崩溃,所以,IMF 的条件再苛刻,也只能被迫接受。

2023 年 2 月,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表示,"IMF 代表团目前在巴基斯坦,正让我们的日子很难过 …… 我们必须满足的条件超乎想象,但别无选择。"

而 IMF 的贷款发放,必须经过美国点头。

若特朗普借这一手段,要求巴基斯坦做出损害中国利益的行为,并非没有可能。

当然,我们也无需过度担忧,因为巴美关系升温总体上符合中国的利益。

美国和印度结盟,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 印太战略 " 一旦成型,对我们十分不利。

而巴基斯坦,正是打破 " 印太战略 " 的一张关键牌。

考虑到巴印的深刻矛盾,巴、美、印三国关系,属于 " 不可能三角 "。简单来说,美国难以同时和印度、巴基斯坦保持良好关系。

美国与巴基斯坦关系升温,会引发印度的不满,进而导致美印关系降温;

反之,美国与印度关系走近,就容易忽视巴基斯坦,使美巴关系趋于冷淡。

过去数十年,这一 " 不可能三角 " 已被多次印证。

冷战时期,美国和巴基斯坦是亲密盟友,印度则是苏联的准盟友,美印关系一般。

冷战结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美巴关系依旧亲密,美印关系则未有太大改善,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 2018 年。

2018 年 3 月," 中美贸易战 " 爆发,特朗普随之推行 " 印太战略 ",联合印度,遏制中国,美印关系升温,美巴关系则急速降温。

在 2018 年 -2024 年,长达七年的时间里,美巴高层没有一次互动,作为对比,莫迪无论和第一任期的特朗普,还是继任者拜登,都聊得火热。

特朗普二次上台后,美印关系在俄罗斯石油、关税、"5 · 7 空战 " 等一系列因素下降温,美巴关系则适时升温。

巴美关系升温,与其视为威胁,不如看作破局的契机。

我们要做的,是对任何触碰中国红线的动作零容忍,用精准防范守住合作的底线,让美巴互动成为撬动南亚格局的杠杆,让 " 印太战略 " 打折扣。

说到底,大国博弈的关键,在于顺势而为。

巴美升温能成为破解围堵的利器,我们无需纠结于一时的细节波动,而应主动引导这一趋势,让其成为撕碎 " 印太战略 " 的一把尖刀。

转载请注明来自研顺网,本文标题:《向美国出口稀土,巴铁变心了?》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