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中国学大会|李集雅:儒家思想与西方思想有契合与互鉴

世界中国学大会|李集雅:儒家思想与西方思想有契合与互鉴

2025-10-14 动态更新

10月14日上午,第二届世界中国学大会开幕式及主论坛在黄浦江畔的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开幕。约500余位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围绕“世界视野下的历史中国与当代中国”主题,通过开幕式、主论坛、5场平行分论坛及多项配套活动,进行深入探讨、交流。

现任意大利威尼斯大学校长李集雅在开幕式上分享了自己关于“四书”对于耶稣会传教士的价值与意义问题的看法。

李集雅认为,耶稣会士之所以重视、研读并传播“四书”,缘由有二:其一,“四书”由孔子与孟子精心选编,凝聚了中国古代经典的精髓;其二,“四书”行文简洁晓畅,内容明晰易懂,因而在中国广为流传,且成为先哲智慧的集中载体。

“‘四书’对于耶稣会传教士的价值与意义,凸显其作为沟通中西两大古典传统的文化桥梁之作用。儒家思想与西方思想有契合与互鉴,耶稣会士将这些共鸣传递给欧洲的读者。”

李集雅表示,利玛窦认识到“四书”在中国科举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后,常以“Tetrabiblio”称之,并指出传教士只要遵循中国文士文士治学传统,精研“四书”和“五经”之一,即标志其学养已臻成熟,可着手进行文学著述。西方学界关于儒学本质的争论由来已久——其究竟属于宗教体系抑或哲学思想?此论争在宋代新儒学兴起后尤甚,以二程、朱熹的学说为焦点,而后经由欧洲耶稣会士对儒家典籍的诠释,更引发跨文化的思想碰撞。而利玛窦明确提出:儒家先贤以远比前人明晰晓畅的方式阐述学说。他们涤除原始朴拙之气,以典雅文风为黄金时代的质拙简古缀饰华彩,毫无矫饰虚骄之态。正因如此,我们选择将“四书”而非“五经”译为拉丁文,以使欧洲学界得以通察中国哲学之全貌。

李集雅是著名汉学家,主要从事古代汉语、古代哲学与宗教经典,特别是儒家思想与中国伦理研究。著有《儒家》《古代中国的祥瑞与奇迹:汉代、三国、六朝》等著作。她将《论语》《中庸》等中国经典翻译成意大利语并在意大利出版,对中国文化在意大利的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李集雅致力于中意两国文化交流,将威尼斯大学的第一个海外办事处设在中国。2023年,她入围首届兰花奖终身荣誉奖。

转载请注明来自研顺网,本文标题:《世界中国学大会|李集雅:儒家思想与西方思想有契合与互鉴》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