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家长跪下、学生踩过去,学校举行的 " 愧疚教育 " 引发了争议。图 / 上游 . 新闻视频截图
" 家长跪地,学生轮流踩过去。" 据报道,日前,河南郑州中牟县一学校班级组织 " 愧疚教育 " 活动引争议。
现场视频显示,家长们跪在地上排成一排,学生疑似蒙眼在众人搀扶下从家长背上踩过。
对此,10 月 7 日凌晨,郑州市中牟新区第三高级中学发布情况说明称,9 月 30 日,学校高一年级开展家校共育活动,个别班级在取得家长同意后,举行 " 感恩教育 " 拓展活动,因具体细节考虑不周,造成活动开展过程中出现不当形式,引发部分媒体和网民误解,在此表示歉意。
在情况说明中,学校虽然承认具体细节考虑不周,存在 " 不当形式 ",却也同时强调 " 取得家长同意 ",以及媒体和网民对此产生 " 误解 "。这表明,该校根本没有认识到此举的问题所在。
推进家校共育,必须抛弃 " 愧疚教育 " 之类的糟粕。学校称取得了家长的同意,但众所周知,对于学校以 " 家校共育 " 为名提出的要求,家长很难反对,往往只能被动配合。
此前,就有 " 打鸡血式 "" 催泪式 " 的感恩教育活动受到不少学校追捧,但也同样遭到舆论质疑。如有学校在活动中让学生大喊 " 爸爸妈妈对不起!",现场给爸妈磕头等。
这次教育活动,则采取家长跪下,孩子踩过去的方式,或是想以此告诉孩子们,家长艰难跪下也要给孩子一条平坦道路,让孩子们感受到家长的付出,反思自己是否对得起父母。
可以说,让家长跪地学生踩过去,并非 " 考虑不周 ",而是这一活动的关键所在,目的就是 " 震撼学生 ",让 " 不懂感恩 " 的学生们 " 愧疚 ",以此达到 " 教育目的 "。据报道,活动现场,就有学生发现踩的是自己父母后大哭。
此举引发争议,也并非学校所说的部分媒体和网民 " 误解 "。这样的 " 愧疚教育 " 出发点就是错的。学校要教育孩子感恩,不能采取这种形式主义,更不能因此漠视学生、家长的人格尊严。否则,不仅起不到教育作用,还可能让学生产生心理问题。
好的教育需要春风化雨,而不是 " 震撼 " 孩子,让孩子 " 愧疚 "。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根本在于培养其独立意识与责任意识。而这当然不是靠一场形式主义活动就能做到的。
假期来临,学校更应指导家长进行科学的家庭教育,如父母要花时间陪伴孩子,倾听孩子的想法,学会与孩子沟通;不能只重视孩子的学业成绩,要让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分担家庭的责任等,帮助家庭和孩子过一个有意义的假期,比搞一次感恩教育更有用。
家校共育的目的,是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家校环境,这就要避免形式主义,让教育有温度与尊严,而非 " 愧疚 "。对此,家长与学校都当有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