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协报告:去年国内信用证结算量再创新高,贸易金融四大风险需关注

中银协报告:去年国内信用证结算量再创新高,贸易金融四大风险需关注

2025-09-23 动态更新

界面新闻记者 | 安震

界面新闻记者获悉,近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贸易金融行业发展报告(2024—2025)》(以下简称《报告》)显示,银行业贸易金融业务整体保持稳步增长态势。

据中国银行业协会贸易金融专业委员会不完全统计,2024年银行业国际结算量12.75万亿美元,国内信用证结算量3.62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35%和17.89%,双双创下历史新高;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量4,884.75亿美元,较上一年小幅回落,而国内贸易融资业务量4.66万亿元,同比增长16.35%,凸显国内大循环带动市场需求持续释放;国际保理业务量133.18亿美元,近三年来首次出现同比下降,国内保理业务量突破4万亿元,同比增长17.03%,仍是银行业保理业务的主要增长点。

报告称,在贸易金融发展整体向好的背景下,银行业仍需关注多重风险挑战:

一是贸易金融领域国别及主权信用风险传导效应凸显,全球主权债务违约率攀升,美国关税政策波动、非洲主权债务危机及区域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对跨境贸易结算与融资安全形成考验

二是贸易融资线上化发展伴生新的风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运用可能存在数据安全漏洞、隐私泄露及AI模型有效性等问题,对贸易金融应用场景的数据安全评估与审查构成新挑战;

三是跨境贸易金融外汇合规风险防控压力增大,外汇展业改革压实银行跨境资金“第一道防线”的风险防范责任,对银行外汇风险识别能力、数字化能力和合规内控力度提出更高要求;

四是跨境贸易金融经济制裁合规风险提升,国际制裁形势呈现复杂化、多边化趋势,银行贸易金融反洗钱和制裁合规风险应对压力进一步凸显。

面对机遇与挑战,报告认为,银行业要不断强化风险防控。具体来看:

针对跨境贸易中的国别及主权信用风险,构建多层次评估与预警机制,优化市场布局并完善风险对冲工具;

针对技术应用场景多样化带来的挑战,完善贸易融资线上化数据安全体系,建立模型审计机制保障线上化贸易融资业务合规可控;

针对跨境资金流动合规要求及银行展业规范需求,强化外汇合规管理,遵照外汇展业改革制度体系的具体要求,在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及相关投融资效率的同时强化风险管控;

针对跨境贸易结算中的洗钱风险,完善全流程核查机制,动态应对国际制裁与反洗钱挑战,确保贸易资金结算安全

转载请注明来自研顺网,本文标题:《中银协报告:去年国内信用证结算量再创新高,贸易金融四大风险需关注》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