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科技部副部长林新表示,区域科技创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科技强国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十四五”以来,国家不断加强区域统筹、央地协同,推动区域科技创新形成全国一盘棋。科技部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系统布局。重点打造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三个国际科创中心,布局建设成渝、武汉、西安等区域科创中心,鼓励各地立足自身禀赋、锻造科技长板,初步形成高地引领、梯次联动、优势互补的区域创新格局。
二是建强科创中心。聚焦3个国际科创中心的功能定位,给予针对性政策支持,优先布局战略科技力量和重大科技任务,开展科技金融试点,设立长周期的科创投资基金,在科学数据出境、外资研发机构保税研发等方面开展政策先行先试,3个国际科创中心的高地引领作用日益凸显。北京原始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基础研究经费支出占比超过16%;上海产业创新实力快速提升,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总规模突破1.8万亿元;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创新集群。3个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强化重点领域布局,在航空航天、光电子信息等领域形成领先优势。
三是推进区域协同。支持跨区域和重点城市群协同创新,实施联合攻关、仪器共享、平台共建。比如,京津冀设立“基础研究合作专项”,共同绘制重点产业链图谱,联合培育万亿级产业集群。沪苏浙皖四地同步分别印发《关于促进长三角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决定》,以地方立法保障协同创新。东西部科技合作也取得明显成效。
林新介绍,各地方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部署,大幅提高财政科技投入,优化创新生态,主动布局培育新产业,向企业开放政府应用场景,科技创新对区域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显著增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最新发布的全球百强创新集群中,中国的集群数量最多,这是我国区域科技创新发展成就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