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振民:绿色科技竞争日趋激烈,须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

刘振民:绿色科技竞争日趋激烈,须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

2025-09-15 动态更新

9月10日至14日,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商务部共同主办的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简称“服贸会”)在北京首钢园区举办。

10日下午,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在服贸会第四届生态环保产业服务“双碳”战略院士论坛上致辞时表示,中国将加大绿色低碳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投入,重点突破可再生能源、新型储能、智能电网、氢能等关键技术,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完善绿色低碳标准体系。

刘振民说,当前,气候变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影响着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今年是巴黎协定达成10周年,10年前《巴黎协定》的达成也确立了人类要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两年前的迪拜大会开启了以公正、有序、公平方式脱离化石原料的全球能源转型进程。

“但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全球气候治理面临新的挑战,地缘政治冲突、能源安全危机、经济复苏乏力等因素,给全球气候合作带来了不确定性。”刘振民说,2024年举行的COP29大会,虽然诞生了“巴库气候团结契约”,但发达国家在资金义务、能力建设与技术转让等关键议题上仍存在分歧。

刘振民说,过去一年,我们见证了全球多地突破了历史极值的极端高温天气,目睹了更加频繁的暴雨洪涝和持续干旱,感受到了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粮食安全、水资源保障等领域带来的严峻挑战。

“这些数据警示人类应对气候变化已经刻不容缓,需要各国更加坚定维护多边主义,坚持公平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加快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行动。”刘振民说,中国始终是全球气候治理的积极参与者和重要贡献者,实现“双碳”目标意味着,中国将要在完成全球历史上最高碳排放强度的降幅,用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这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的系统性变革,任务之艰巨,责任之重大,前所未有。

他介绍说,中国提出“双碳”目标以来,持续推动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截至今年7月底,中国可再生能源总装机量达到21.7亿千瓦,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规模的近六成;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快最多的国家;建立起当今世界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场。

从可再生能源技术突破到新型储能技术应用,从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到智慧环保系统的构建,每一项创新都在为应对气候变化注入新的动力。刘振民说,中国在多个环保技术领域已实现并跑甚至领跑,为全球能源市场供应了70%的风电装备,80%以上的光伏组件,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十年保持全球领先。

“在当前全球绿色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突出的位置,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刘振民表示,中国要继续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加大对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的投入,重点突破可再生能源、新型储能、智能电网、氢能等关键技术,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建立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联合体,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同时,加大推动产业绿色转型。要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推动传统产业绿色低碳改造。要完善绿色低碳标准体系,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绿色化升级。

第四届中国生态环保产业服务“双碳”战略院士论坛由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主办,本届主题为“科技领航启新程,智绿融合创未来”,聚焦“美丽城市”与“低碳园区”两大场景,探讨绿色转型路径。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会长郭承站表示,未来将从引领、推动、行动三方面发力,加强院士对环保产业的赋能。聚焦节能减排、绿色低碳技术研发,突破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关键技术,深化“政产学研用”融合机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转载请注明来自研顺网,本文标题:《刘振民:绿色科技竞争日趋激烈,须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