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铁路上海南站医疗救护站正式运行,记者现场探访

全国首个!铁路上海南站医疗救护站正式运行,记者现场探访

2025-09-13 动态更新

设立在铁路上海南站的医疗救护站,试运行一个月后宣布正式投入使用,这是上海首个由综合性公立医院在重大交通枢纽内直接运营的常驻医疗点,也是国内首个可以刷医保卡配基础药的车站医疗门诊部。

医疗救护站设立在铁路上海南站二楼出发层重点旅客候车区旁。(均为 澎湃新闻记者 陈斯斯 摄)

2025年9月13日是第26个“世界急救日”。 当日下午,由上海市红十字会、市应急管理局、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平安出行‘救’在身边”上海市2025年“世界急救日”主题宣传活动在铁路上海南站举行。澎湃新闻记者从活动中获悉上述消息。

记者现场注意到,这一医疗救护站设立在铁路上海南站二楼出发层重点旅客候车区旁,以红十字和“医疗救护站”灯牌进行标识,看起来很醒目,门口还标注服务时间为上午8点至11点30分、13点30分至17点。

整个医疗救护站诊疗区域大约20平方米,配备了氧气袋、血压仪、血糖仪、心电图、AED以及常见药物。这一站点由上海南站、上海市红十字会、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三方参与建设,出诊的医生都来自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的全科医生,此前已经历经一个月的试用期。

医疗救护站整个诊疗区域大约20平米。

 “从8月13日试运行一个月以来,我们接诊的人群每天约有15例,一个月来咨询、挂号看诊的人群超过270人,此外还有在站点内紧急处置的病人16人,其中有摔倒、腹痛、肠道痉挛等人群,通过120,我们还转运了3名病人到医院进一步就诊。”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医务科科长田峰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在整个医疗救护站内,配备了一名医生、一名护士和一名药师,配备的药品数量目前有75种,后续还会不断根据实际的需求进行调整。“在这里看病配药跟在医院是一样的,可以直接刷医保卡进行支付。”

田峰同时表示,这一医疗救护站还与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的急诊、危重症中心、胸痛中心联网,一旦在站点内发现需要紧急抢救的病人,可以提前与在院内的医生取得联系,方便患者在抵达医院后直接开诊治疗,“譬如针对突发胸痛,黄金抢救时间通常在4-6个小时,可能一开始发病时患者并不知道自己下一步如何治疗,那就可以在医疗救护站内先进行心电图诊断,之后相关的数据可以联网到医院,方便医生进一步诊断是否为胸痛病人,后续还可以直接实现120快速转运,这样就能大大提高这类患者的救治效率。”

当前,前来这一医疗救护站就诊的患者中,一方面是旅客,另一方面也有铁路上海南站的工作人员、后勤保障人员等,“这些工作人员一旦发现身体不适,可以随时来这里进行诊断,像治疗感冒、发烧、腹泻等常规药物等我们这里都可以开具,之前我们也遇到过在上海接受过治疗的肿瘤化疗病人,来了南站后出现晕倒的突发情况,我们接到急救电话后赶过去,1分钟到场,当场进行了紧急处置,120救护车也在5分钟之内就赶到,随即将病人转运到相应的医院。”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在医疗救护站诊疗区域隔壁,还有一间单间隔离室,“这里未来可以临时针对疑似传染病病例进行隔离,我们医院因为也是一家传染病救治医院,可以在此发挥监测哨点的作用,及时给予病例处置与救治,而医疗救护站另一个出口连通站外,可以直接停放120救护车辆,车辆不进站就可以直接转运病人到第八人民医院,整个转运车程只需要5分钟,非常便捷。”

此外,医疗救护站的站旁还设置了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E站,旅客可进行心肺复苏和AED操作技能的学习。

医疗救护站旁还设置了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E站。

当前,全市应急救护培训工作覆盖的范围和人群也在不断扩大。上海市红十字会此前发布了2024—2025年“培训8万名持证应急救护员”为民办实事项目,全市红十字系统积极将救护培训融入营商环境,结合世界级生态岛建设、工业园区安全生产、平安校园建设、乡村振兴等,开展重点领域和重点对象专项培训,助推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新跃升。

截至2025年8月底,上述项目累计培训“红十字救护员”19.8万名,完成率达123.75%。除这一实事项目外,全市红十字系统还培训了16课时救护员和8课时救护员(初级)约14.38万名,以及心肺复苏+AED操作培训19.11万人,他们已成为上海韧性安全城市建设中的一支生力军。另据统计显示,2024年至今,经培训的持证救护员在公共场所成功施救案例至少已有16例。

转载请注明来自研顺网,本文标题:《全国首个!铁路上海南站医疗救护站正式运行,记者现场探访》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