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普通深圳人和办公楼二手烟的抗争

一个普通深圳人和办公楼二手烟的抗争

2025-09-12 动态更新

今年 6 月,深圳卫健委发了一篇题为《二手烟,其实是一种霸凌》的文章,阅读量 10 万 +,转发 9.6 万,点赞 5.7 万。

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深圳人 " 苦二手烟久矣 " 的真实心声。

在街上行走,在地铁口等人,在餐馆里吃饭 …… 总有个别人旁若无人地点起烟,把周围所有人都笼罩进让人反感的二手烟里。

面对公共场所的二手烟,大多数人担心起冲突,选择忍耐、躲避;但近些年,越来越多人选择挺身而出,尽管结果往往难以预知,社交媒体上不乏主动劝阻后被凶狠回怼的经历分享。

默默忍受了几年办公楼二手烟后,周峰终于也决定做点什么。

但他没想到,这会是一场拉锯战。

当面提醒吸烟者、和物业沟通、12345 投诉、" 别抽啦 " 小程序举报 …… 几个月的抗争中,他尝试了所有自认为能执行的办法,成效有但并不彻底。

二手烟如同那离离原上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对此,他深感无奈,也深感无力。这是他的故事,也是很多写字楼里沉默者的困境。

以下是他的自述:

01 缘起

我在深圳南山一家公司待了五年,和大多数办公楼一样,这里有两个 " 二手烟重灾区 " ——消防楼梯和厕所。

刚来时,整层只有我们一家公司,偶尔有人在楼梯口抽一根,不算太打扰。但随着其他公司陆续入驻,打工人队伍越来越庞大,烟民的规模也悄然扩充。

大概是嫌下楼麻烦,不知从何时起,消防楼梯成了默认的 " 吸烟点 "。还有人图省事,干脆躲进厕所,边蹲坑边抽。

记得 2023 年,一位女同事终于忍不住,在公司群里吐槽:" 既然大家都在楼梯那儿抽烟,能不能请物业至少开点窗?烟味实在太浓了!"

物业很听劝,不仅推开了楼梯间的窗,还很 " 贴心 " 地放了两张椅子和一个烟灰桶。

于是,一个本不该存在的 " 室内吸烟区 ",就这么顺理成章地上线了。

图文无关

可问题是,按照深圳的控烟条例,室内工作场所本就不该有任何吸烟点,不管是楼梯、男厕还是女厕。

尤其一到下雨天,整层楼窗户紧闭,烟味弥漫在整个走廊,窜进办公室,无处可逃。那种被二手烟 " 腌入味 " 的感觉,我想很多人都懂。

很长一段时间,包括我在内,许多不吸烟的同事都默默接受了这个现实。

但我从小有鼻炎,对烟味特别敏感,一闻就头晕、嗓子痒,简直是种折磨。

烟味大的时候,只能重新戴上 N95 口罩,把桌面风扇开到最大,再放上香薰,试图把烟味压下去。

有段时间,我几乎对烟味紧张到神经质。

只要隐约飘来一点味道,我就立刻冲去关楼梯间的门、死死拉紧厕所门——好像这样就能把讨厌的烟味锁在外面,也把自己心里的焦躁稍稍压下去一点。

后来我寻思,这股对二手烟的厌恶,或许早在小时候就埋下了种子。

我父亲总爱在家抽烟,我和妈妈劝了多少回都没用。

有一次,他刚在卫生间抽完,整间屋子呛得人难受。我忍不住抓起空气清新剂冲进去猛喷,直到香味勉强盖过烟味才停手。

我知道,烟味早就渗进毛巾、窗帘和墙里,怎么喷都清不干净。就像烟瘾钻进了父亲的身体,不是我一瓶清新剂能解决的。

但那一刻,只能用这种方式让自己好受一点,因为这样做就能把烟味暂时掩盖。

随着时间推移,办公楼里吸烟的人越来越多,楼梯与厕所里的烟味也越来越重。

我留意到网上关于二手烟的讨论渐渐多了起来,微博、朋友圈、新闻里,越来越多人开始吐槽办公室、餐厅,甚至小区电梯里的二手烟。

更让我触动的是,不少普通人选择不再沉默。碰上二手烟,有人会走上前礼貌地提醒一句,有人悄悄拍下照片留证举报。

这些看似微小却 " 带点勇气 " 的行动,正一点一点地把这个长期被忽视的问题推到公众视野,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我。

在公司被动吸入无数次二手烟后,我觉得自己的忍耐值已经到达极限。

今年六月的某个下午,一个清晰又坚定的声音在心中响起:" 够了,是时候做点什么了。"

02 抗争

在我看来,想要彻底解决室内的二手烟问题,直接去和吸烟者沟通,有时候反而容易引发冲突。情绪上来了,问题没解决,还憋一肚子气。

所以,最先想到的还是找物业。他们作为楼栋的管理方,哪怕只是控制一下,别让烟味到处窜也行。第一次沟通的情形,我至今还记得很清楚:

我:" 每次楼梯口有人抽烟,我们整个办公室都能闻到烟味,真的很呛人。"

物业人员:" 可那边是专门的吸烟区啊。"

我:" 但室内公共区域,也能设置吸烟区吗?"

谈话就这样结束了,没什么结果,有些失望,但也没打算就这么算了。

我想了想,干脆试试深圳 12345 平台,指望通过投诉来推动物业整改。

6 月初,我在平台上提交了投诉。受理速度很快,当天就派单给了卫生健康局。我心里还小小地期待了一下,觉得这次也许真有戏。

然后 …… 就没有然后了,工单像卡住了一样,一动不动。

那段时间,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点一下 " 催办 ",同时还警惕着飘进来的烟味。那种感觉,就像是自己在一遍遍敲门,却始终没人回应。

等了将近两个月,卫生健康局终于派人来处理了。

监督员来的当天,物业赶紧发通知给整栋楼的公司,只是强调 " 不能在走廊或洗手池窗户边抽烟 " ——但却对楼梯口的 " 吸烟区 ",一字不提。

我心里嘀咕:" 监督员来这一趟,就只是发个通知?室内吸烟点难道不算问题?"

于是,我第二天在 12345 上,给这个工单打了个 " 不满意 ",如实说明情况:吸烟点还在,厕所和楼梯间依旧有人抽烟。

这次反应特别快,物业当天应该就接到了通知,迅速把每层楼的烟灰桶撤掉了,还摆上了铁护栏、贴了禁烟标识,并给所有入驻公司重新发了通知。

虽然过程有点曲折让人颇感失望,但好歹是有少许成效了。

我心中暗喜,这下能跟室内的二手烟说再见了吧?

室内 " 吸烟区 " 刚撤掉的那几天,走廊和厕所确实很难得的闻不到二手烟味,我心想:总算是能好好呼吸了。

可没高兴几天就传来 " 噩耗 ",自从楼梯口不让抽,好些烟民开始在男厕扎堆,同事抱怨道:" 现在厕所的烟味比之前更呛鼻。"

我发现,躲在厕所抽烟的人,以前会把烟头冲掉,现在有的干脆直接扔地上踩扁,给人一种明晃晃摆在那儿 " 示威 " 的感觉。

连续观察几天,我还发现这些烟头长度都差不多,抽烟习惯相当固定,感觉像是同一个人干的。

我甚至有点怀疑:这算不算是针对撤掉吸烟区的一种报复?不过转念一想,可能也没那么复杂,纯粹就是懒得下楼吧。

又过了几天,消防楼梯的吸烟点又有了死灰复燃的迹象。

03 无奈

我跟几个同事吐槽过二手烟这件事,大家也都一肚子火,一边骂一边出主意,虽然大多是开玩笑:

" 要不你买把水枪,谁抽就呲他!"

" 他动手,你就躺下再报警!"

……

我听了也只能苦笑——这些 " 馊主意 " 听着解气,但真操作起来一点也不现实。思来想去,还是得找物业。

第二次沟通,物业态度依然很好,但也很无奈地表示:" 我们没有处罚权,建议最好是大家互相监督。"

他们还建议我们拍照曝光:" 让抽烟的人自己不好意思 "。

听起来挺有道理,可细想这不就是把问题又扔回给我们吗?物业没有执法权是事实,但让我们自己去监督、拍照,实在有点把 " 皮球 " 踢回来的感觉。

我能理解物业的无奈,但关键是,谁能来把问题解决了呢?

后来我在社交平台求助,才发现原来这么多人都被室内二手烟困扰:

" 办公室有二手烟如何自救啊?"

" 怎么整治在写字楼厕所抽烟的?"

" 救命,公司厕所吸烟臭死了!"

......

有人建议举报消防隐患,也有人推荐用 " 别抽啦 " 小程序——这是深圳 2023 年专为举报二手烟推出的平台。

之前 12345 投诉慢得让我没脾气,这次我决定试试 " 别抽啦 "。拍了几张男厕烟头烟灰的照片,我就提交上去了。犹豫半晌,我又在 12345 上提交了投诉,想着多管齐下。

" 别抽啦 " 的反馈确实快,根据工单,两天后就有

一个星期不到就派了志愿者来。可惜他们偏偏选在周末过来,整栋楼都没几个人。志愿者和物业在现场转了一圈、合个影,工单结束。

从 6 月到现在,我总共在 12345 上投诉了五次," 别抽啦 " 小程序提交两次,还有一次在消防隐患。

随着投诉次数增加,男厕里的禁烟标识也越贴越多:门口、墙上,甚至小便池上方都贴了显眼的标识。

讽刺的是,标识越多,地上的烟灰不少反增。每次走进去,我都忍不住在心里吐槽:" 难道不抽烟就上不了厕所?"

其实,办公楼里绝大部分烟民是配合的,通知发布之后,很多都会自觉下楼去吸烟。但总有少部分人,完全不在乎别人,即便室内也照抽不误。

我曾委婉地问过几个经常在楼道抽烟的人,他们还挺不满,觉得控烟措施是针对他们、限制自由。

说实在的,真没人想欺负谁,大家只是不想吸二手烟。

不能说投诉没效果,也不能说物业没作为,但现实情况就是问题并没有得到圆满解决。

尽管如此,我还在坚持通过投诉,和那股烟味较劲,毕竟我也找不到其他途径了。

不知不觉间,与二手烟抗争,又变成个体和吸烟者之间的较量。

有同事建议:" 要么在厕所撕破脸吼一嗓子、在墙上贴警告,要么只能继续忍。"

然而大多数时候,根本见不到吸烟者 —— 一推门,人早溜了,只剩下一地烟灰烟头,和一股散不掉的烟味,像在默默嘲讽。

唯一一次,我撞见一位正在隔间抽烟的男士。当时还特意在洗手池边等了一会儿,等他出来,我鼓足勇气上前开口:

" 先生,厕所不能抽烟,墙上有禁烟标识。"

" 您知道二手烟对别人影响很大吗?"

……

他一句话也没回,眼神躲闪着走开了。

那一刻,说真的,我心里没有生气,也没有委屈,就是深深地无力——明明理在你这边,却一点办法都没有。

04 思考

这段时间我一直在想,如果光靠道德劝说就能让吸烟者自觉,二手烟的问题恐怕早就解决了。可现实哪有这么简单?

很多吸烟者在室内肆无忌惮抽烟,表面看是素质问题,可往深处想,实则制度和监管还没跟上。

事实上,深圳在控烟方面已经走在全国前列。

早在 1998 年,深圳就为控烟立法。2019 年修订的《深圳经济特区控制吸烟条例》,更是将公交站台、地铁出入口、电子烟都列入禁烟范围,被称为中国内地最严 " 控烟令 "。而后,深圳又积极探索分类建设无烟场所,今年 6 月 1 日,全国首个无烟场所建设地方标准在深圳诞生。

然而就个人观感而言,公共场所游烟、二手烟问题,依然如顽疾一般,屡见不鲜,屡禁不止。

有时候真觉得,深圳可以好好向香港、澳门学一学,尤其是仅一河之隔,被称为 " 控烟天花板 " 的香港。

在香港,非吸烟区抽烟直接罚 1500 港元;澳门更狠,最高能罚到 5000 澳门元。今年,香港在禁烟力度上再加码,发布了堪称史上最严的禁烟新规,扩大了禁烟区,从 2026 年 1 月开始,连 " 排队时吸烟 " 都要罚 3000 港元。

最关键的是,这些规定不只是写在纸上,是真执行、真罚款。

图文无关

事实上,除了写进法规的禁烟区(室内为主),香港在户外并没有明确的禁烟规定。

有个香港朋友就曾跟我说,其实香港边走边抽烟的人也存在,他们统称这类人为 " 火车头 ",不过有一点好,室内基本闻不到烟味。

但有一点弥补了这个 " 漏洞 "。你可以在户外抽烟,但一旦被执法人员发现烟灰、烟蒂落地了,那么你将会因为 " 乱丢垃圾 " 被罚款 3000 港币。

香港街头那些带有烟灰缸的橙色垃圾桶,之所以成为大家常说的 " 合法吸烟区 ",并不是因为只有这里能合法吸烟,而且在这里吸烟,不会因为 " 乱丢垃圾 " 被罚。这样一来,就大大限制了 " 游烟 ",和无处不在的 " 二手烟 "。

部分酒店、餐厅也设置合规的吸烟区。好比有的酒店就提供专门的吸烟房,入住之前可以找工作人员安排。

在非吸烟者与吸烟者彼此尊重的基础上,香港确实达成了某种共识。

图源 @途中

回过头看深圳,就拿我们写字楼来说,厕所、楼道经常烟雾缭绕。

禁烟标识贴得是挺多,可有些人根本不在意,因为他们知道,就算被抓到,也不会怎样。

投诉渠道是有,但处罚软,权责在实际问题处理中不甚分明。物业没有执法权,真正有执法权的人,通常很难现场抓到违规吸烟的人。正如投诉结果一样:" 暂未发现吸烟人员。"

况且就算抓到了,按照深圳控烟条例,第一步也是劝导熄掉,如果不听,才罚 50 块钱。差不多一包烟的价格,不痛不痒。

看到这个内容,我猜肯定有人会反驳:" 抽烟是一种个人自由,你有权干涉吗?"

那么,我想引用哲学家穆勒的话回应:个人的自由,以不侵犯他人的自由为自由。

正如深圳卫健委发文中的回应:畅快呼吸是更多人的自由。公共场所吸烟不是吸烟者的自由,而是对非吸烟者的霸凌。

无论是室内二手烟还是户外的游烟,大部分深圳人都不想吸,这是对健康最基本的自我保护。

拒绝二手烟,不该变成一场要靠憋气、快走和运气的 " 生存游戏 ",这本该是大部分人最基本的权利。

庆幸的是,越来越多人敢于说 " 不 " 了,也让二手烟的问题,被看见、被讨论,也被更多人重视。

只是,在我看来,不能只指望依靠普通人的 " 勇敢 " 来整治二手烟,这既不现实,也不公平。

控烟,深圳还需要更努力,还可以做得更多。

注:应讲述人要求,文中为化名。

转载请注明来自研顺网,本文标题:《一个普通深圳人和办公楼二手烟的抗争》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