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自卫队演练“反航母”作战,武器装备发展上也在加紧构建反航母战力。
据媒体日前报道,今年6月,自卫队曾在冲绳附近进行了“针对航母的攻击演习”报道称,来自多名日本政府相关的消息人士透露,多架航空自卫队F-2战机参与了在6月进行的这一演习。
这则消息引起了外界对日本“反航母”演练的兴趣,同时,日本近年来加紧研制主要针对航母的武器装备,构建日本版的反航母作战体系,也成为关注和讨论的话题。
日本F-2战机挂载ASM-3超声速反舰导弹。对于日本扩军备武的举动,中国国防部此前回应称,日方大幅增加防卫预算,推进舰艇航母化改造,发展远程导弹等进攻性武器,在强军扩武的危险道路上越走越远。我们敦促日方恪守和平发展承诺,在军事安全领域慎重行事,以实际行动取信于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
F-2战机演练“反航母”
据报道,演习地点在钓鱼岛以北、冲绳本岛以西的东海上进行,是辽宁舰曾经航行过的区域,辽宁舰此前已经驶离该处,这里也并不是自卫队的演习地区,此外还确认演练了使用F-2战机挂载的反舰导弹攻击航母的程序。
F-2是日本航空自卫队装备中重点执行对海打击任务的机型,虽然已经列装F-35A和改进型F-15J,但在F-3战机列装之前,F-2依然活跃在第一线。F-2战机由三菱重工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在上世纪合作,以F-16战斗机为基础研发的F-2战机是其重要主力机型之一。F-2加长了机身,集成了先进的电子设备,包括主动相控阵雷达等,相当于放大版的F-16战机。从功能定位来看,F-2最初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反舰和对地攻击等航空支援任务,配备的典型武器为反舰导弹和炸弹,后来加装了先进的电子战系统,可与E-767空中预警机进行数据联网,并可发射AAM-4主动雷达制导中距空空导弹,提升了空战能力。
日本媒体没有公布此次演练F-2战斗机挂载哪种类型的反舰导弹,该战机可携带ASM-2亚音速空舰导弹和ASM-3A超音速空舰导弹。ASM-2导弹采用涡喷发动机,射程约150-170公里,采用惯导+GPS+末端红外成像的复合制导方式。F-2战斗机一般可挂载4枚ASM-2导弹执行任务。然而,这款导弹是上世纪90年代的产品,整体性能尤其是射程已经落后于新一代反舰导弹,比如日本为F-35战机引进的JSM空地/空舰导弹。
日本展示ASM-3A导弹模型。
ASM-3A导弹是ASM-3超音速空舰导弹的改进型,全长6米,携带有一枚200公斤左右的半穿甲高爆战斗部。在制导方式,该导弹采用惯导+GPS+末端主被动雷达制导,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和命中精度。末端主被动雷达制导将两者的优点结合起来,因此在性能上能更好地发挥其各自的优点,达到两种制导模式性能上的互补,从而使导引头 能更好地工作。相比ASM-3导弹,ASM-3A导弹最大的变化是射程提升至400公里,增加了近200公里,具备更强的远程反舰能力。按照计划,ASM-3A导弹将在2025年开始部署,逐步取代ASM-2导弹。
F-2A战斗机+ASM-3A超音速导弹这对“反航母”武器组合可以说是日本航空自卫队未来十年反航母的主力,相比以往F-2A+ASM-2导弹这对组合,反舰能力已经有了较大程度提高,近400公里的最大射程也可以在大多数现役远程舰空导弹拦截范围外发射,对上一些防空能力弱的编队还是可以的。但是遇到配备重型舰载战斗机的航母编队,那底气就明显不足了。F-2战斗机不具备隐身能力,携带反舰导弹后空战能力也比较差,需要其他制空战斗机护航,而对手的舰载战斗机均配备先进有源相控阵雷达和远程空空导弹,很可能还没进入发射阵位就被拦截,即使运气好,部分抵达阵位发射少量ASM-3A导弹,在对方航母护航编队的远程防空导弹、中程防空导弹、近程防空导弹和近防炮以及干扰装备的层层拦截下,ASM-3A导弹突防成功的概率将很低。
加上战时,航母还会得到陆基隐身战斗机和固定翼预警机的支援,进一步提升航母编队的防空能力,F-2战机的生存能力会被进一步削弱。此外,在体系作战情况下,部署F-2战机的基地还可能遭到航母编队和舰载机的远程打击,陆基的弹道导弹、高超音速导弹、巡航导弹和空军航空兵的远程打击力量也会根据战场情况打击F-2战机的基地,F-2战机还没起飞基地就遭到轰炸,如果起飞了,很可能就无法返回原基地。
F-2战机机翼下挂载的ASM-2空舰导弹。
日本正加紧构建反航母作战体系
为了提升自己的反航母战力,近年来,日本一直在积极构建自己的反航母作战体系。这是一个复杂的作战体系,主要包括远程反舰导弹、投射平台和目标指示系统等,其中反舰导弹是关键武器。
除了F-2战斗机+ASM-3A导弹这对组合,还要关注日本F-15J战机+AGM-158C导弹这对组合。美国已批准向日本出售新一批增程型联合防区外空对地导弹(JASSM-ER),这种远程隐身巡航导弹将装备日本自卫队的F-15J、F-35A和F-35B战斗机。JASSM-ER的原型是美国联合空地防区外导弹(JASSM)的改进型,是一型具有高生存能力的亚声速隐身巡航导弹。JASSM-ER导弹在JASSM基础上进行了升级改进,结构尺寸一致,发射平台兼容,共享70%的硬件和95%的软件,射程提高至926公里,大约是JASSM的2.5倍,可打击位于敌方纵深地区的高价值目标。同时JASSM-ER导弹通过加装武器数据链,使导弹在发射后仍具有较大的使用灵活性,并具备重新定位目标的能力。
据媒体报道,JASSM-ER与日本航空自卫队先进战斗机的集成进一步增强了其实用性。此外,JASSM-ER还有另一个衍生型号——LRASM“远程反舰导弹”(AGM-158C),更侧重反舰作战。日本自卫队也对它充满兴趣,并专门拨款进行实际测试。AGM-158C为了满足对海攻击的需求,对制导系统和战斗部进行针对性改进,射程在600公里以内,被称为美国版“反航母”导弹。为了提升导弹载机的作战能力,日本目前正对68架F-15J进行改进,升级到“日本超级截击机”(JSI)标准。升级项目包括换装APG-82有源相控阵雷达、新型任务系统计算机以及ALQ-239数字电子战系统,武器装备方面将配装AGM-158空地导弹以及AIM-120中距空空导弹。
日本试射高超音速导弹。
在高超音速导弹领域,日本同样也在发力。今年2月7日,日本防卫省近期重要事项通告中,发布了《防区外防御能力项目推进情况》。这是日本首次以官方形式公开其反舰高超音速导弹研制情况。通告称,这种被称为“岛屿防卫用高速滑空弹”的新导弹主要用于所谓的远离日本本土的“离岛防御”用途,将于今年年末完成研制并投入量产,最快于2026年开始入列。
该导弹分为Block 1早期型和Block 2向上型,Block 1早期型就是传统的弹道导弹构型,与短程弹道导弹性能相似,射程为500-900公里;Block 2向上型则是采用了高超滑翔体战斗部的高超音速导弹,射程为2000公里。Block 2向上型导弹的高超滑翔体战斗部采用“乘波体”设计,导弹发射到达预定高度后,滑翔体分离,滑翔体先沿弹道飞行,然后滑翔飞行,最后俯冲撞向目标。按照规划,日本还将在Block 2向上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Block 2B增程型,引入日本正在进行“高超音速导弹要素技术研究”项目中的超燃冲压发动机,实现射程进一步提高,超过3000公里。
岸舰导弹也是日本重点发展的武器之一,目前日本装备的陆基反舰导弹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1988年正式装备部队的88式岸舰导弹。该导弹最大射程为150公里,采用惯导+主动雷达末制导的复合制导方式,每辆发射车配备了6个导弹发射筒,这款导弹正处于退役阶段。另一种是12式岸舰导弹,作为88式岸舰导弹的继任者,12式岸舰导弹使用了新型涡喷发动机,射程大约220公里,采用惯导+GPS+地形匹配制导+末端主动雷达制导的复合制导方式。
此外,日本还研发了增程型12式导弹,该型导弹增加了更大的飞行面和一个为高空飞行而优化的动力装置,以及额外的燃料,这将使航程增加到900公里(之后可能增加到1500公里),外形也进行了隐身化改进。另有消息称,12式改进型允许在飞行中通过卫星通信接收有关目标的信息,并更准确地攻击移动目标。目前,日本已经推出陆基发射版本,未来预计也会推出空射版本。
另外,日本非常清楚态势感知是反航母作战的前提。日本防卫省2023财年度防卫预算关于“今后的防区外防卫能力运用构想图”显示,通过卫星星座收集登陆岛屿的地面部队目标情报;对于对方舰艇,则在通过卫星星座进行探测与跟踪的基础上,使用无人机(UAV)及“目标观测弹”进行搜索和观测。据估计,“目标观测弹”应该是一款搭载了各型传感器并可以高速飞行的具备巡航导弹气动布局外形的装备,可强行突入敌防区内,兼具对地和对舰艇侦察功能。
综上所述,日本虽然没有对外宣称其正研制和部署以航母为主要打击目标的武器系统,但从日本大力发展多种远程反舰武器和侦察装备发展来看,其早已开始加紧构建反航母作战体系,值得高度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