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16 日晚 10 点左右,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乌盖苏木东乌盖沟上游突发山洪,造成野外露营的 13 人失联,其中一名 19 岁女性获救。截至 18 日上午 10 点半,此次山洪已致 10 人遇难,2 人失联。内蒙古乌拉特后旗应急管理局局长李春雨告诉新京报记者,现场仍在紧张救援中。
一位参与现场救援的消防人员介绍,露营地位于乌盖沟棺材山,那里不是正规营地,属于野外场所。另一名消防救援人员透露,经排查,目前发现的有露营痕迹的地点,位于棺材山北部约 3 公里的河滩上,地势较为平坦,处在两侧高、中间低的山谷地带,位于洪水冲刷出的 " 河沟 " 上游。
巴彦淖尔市民刘先生也曾在 8 月 16 日下午到此处游玩。
" 当地人都能看出来,这里很明显是河槽,是洪水会经过的地方,只要下大雨就很危险。" 刘先生说," 但没雨的时候,这里会露出黄色的石砂滩,周围有植物、刚没过脚面的小溪流,也很清净。" 他介绍,这里离城区七八十公里,可以从国道旁的小坡下来。有时周末,他就会开车带孩子来这边游玩。
8 月 16 日下午 2 点左右,刘先生拍摄的事发地附近景色。受访者供图
8 月 16 日下午 2 点左右,刘先生沿国道进山路过此处,那时阳光高照,天蓝草绿,小溪缓缓流淌,他们在这里休息片刻,便继续往更深处走。没一会儿,山里飘起雨,刘先生一行人又往回返,下午 4 点左右再次路过事发露营地,雨停了下来,太阳也露头,刘先生决定在这里停留游玩。
他记得当时有四五拨人在这里露营,大部分都搭的是小帐篷和天幕,不像是过夜,只有一群人在北边山脚下烧烤,旁边有几辆车,搭的是类似救援用的大帐篷,看起来扎得很结实。
据央视新闻,8 月 16 日至 17 日,巴彦淖尔市遭遇强降雨,最大降雨量 201.4 毫米,最大小时雨强 57.2 毫米,强降水引发当地多条沟口发生山洪。
参与救援的内蒙古蓝天救援协会会长李海峰介绍,事发地属于阴山山脉,山洪来得快、去得也快。该地汛期降雨集中,上游降雨可能瞬间汇聚成洪流,下游溪流可能在 10 分钟内暴涨数米。而露营地在沟底,露营者视野受限,难以判断来洪。" 手机信号弱,预警信息可能延迟甚至收不到。" 另一名救援人员介绍,事发地附近多为戈壁滩,植被稀疏。" 水把沙子全冲走了,地上存不住水。"
17 日,救援人员在疑似露营点附近发现,地上有烧烤用具、扎帐篷用的地钉,在 " 河沟 " 上游和下游一共发现了 4 辆汽车。其中位于下游附近的 2 辆受损严重,车身框架扭曲,护板等零件散落," 冲成废铁一堆。" 据推测,车辆应是从高处被洪水冲下后,翻滚所致。
救援人员在排查时发现," 河沟 " 上游的树林旁有一棵大树被洪水连根拔起,树干需要四五人合抱、树根长四五米,根据岩壁上的水痕,被洪水冲刷的 " 河沟 " 最深处超过两米。
一名较早抵达现场的民警回忆,获救女性及其家属称事发时共 13 人露营,来自 5 个家庭,其中男性 8 人、女性 5 人。巴彦淖尔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韩志强介绍,13 个人都来自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工作单位在临河区一家医院。
8 月 17 日晚,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妇幼保健院工作人员向新京报记者证实,院内一名主任在洪水中失联,事发后,医院统计了各科室有无人员离开临河区。针对网传失联者多为该院医护,此次出游系团建活动的说法,记者向该院多名工作人员求证,均未获正面答复。李春雨对此表示,随后会对外公布更多的信息。
新京报记者从乌盖苏木人民政府工作人员、现场救援人员处获悉,报警人为获救的女性。
救援人员介绍,17 日凌晨 1 时许,他们抵达现场时,洪水已经下降很多,报警的女性在露营地下游西南方向四五公里处、242 国道南侧一处戈壁滩被发现,戈壁滩有明显的过水痕迹。女生被发现时还拿着手机,左膝盖有明显伤口,出现脱水、失温症状。
17 日下午 3 点左右,新京报记者从临河区人民医院获悉,获救者正在该院骨科病房接受救治,她的左膝关节有外伤,有全身性擦伤,还伴有肺炎等症状,正在接受清创手术。
8 月 16 日下午,刘先生拍摄的事发地附近。受访者供图
灾害发生后,当地组织应急管理、公安、消防、自然资源、水利、卫生健康等部门 700 余人,各搜救队伍携带机械设备沿着事发山洪沟道及下游周边展开地毯式搜救。
事发前曾有人劝离
刘先生告诉新京报记者,自己看过天气预报,知道 16 日晚上有雨。到了下午 5 点左右,天阴下来,有人躲在桥下,也有人收拾东西准备离开。下午 6 点多,下起小雨,他们也准备离开。
" 当时大帐篷旁边还有一群人,那些人看见下雨也收拾东西准备走了,但是没见大帐篷里的人要走。" 刘先生说,直到 17 日看到新闻,才知道露营的地方出了事。
李春雨回忆,事发前,当地河长曾在附近巡河。警方也表示,事发前,牧民及当地政府工作人员曾劝离事发地附近的几家露营者离开,但也有露营者不听劝,没有离开。
一位网友告诉新京报记者,自家亲戚就住在事发地附近,那里平时也常有游客,遇到天气不好的情况,他都会去劝离,那天下午他在劝离时,一些游客认为雨还小,山也能挡住一些雨,不会有山洪,因此没有离开,但并不确定是否就是遇险人员。
乌盖苏木政府副苏木达刘吉是当地防汛工作应急小组组长,当天下午 5 点左右,见天色阴暗,他带人沿着棺材山附近的河槽巡查,但没有看到遇险车辆。
刘吉介绍,每逢雨季,这条戈壁滩上的河槽里有水,不少人来此露营,是个野景点,车辆可以直接从附近 335 国道或 242 国道开进来,附近没有设置围栏。近两年,周边地区的居民渐渐知道这个地方,每逢周末都有人来游玩。河槽上每个沟口旁边均贴有告示:当心溺水,珍爱生命,远离溺水,请勿私自下水游泳。
" 只要天阴,我们就怕有人进去,所以我们要进去看看。" 刘吉回忆,沿河漕巡查时,他们在棺材山附近的露营点发现两辆车。
" 下来了三四个人,没看清车上有几个人,车子还没熄灭,应该是准备走的状态。我们说完他们就上车走了。" 见车开走后,刘吉继续沿 335 国道巡查河漕:" 去的时候,(一路上)就发现了那两辆车。"
他也否认了网传该河槽是泄洪沟的说法:"(这里)不是泄洪沟,只是山里的一个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