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 8 月 15 日,美国宣布扩大对钢铁和铝进口征收 50% 关税的范围,将数百种衍生产品纳入加征关税清单,还称将在未来两周内宣布芯片和半导体关税,税率或达 300%。
8 月以来,美国政府在明确对各经济体 " 对等关税 " 后,又密集在关税上 " 补刀 ":
8 月 5 日,表示对进口药品拟征收最终可达 250% 关税;
8 月 6 日,宣布对产自美国以外的芯片和半导体征收约 100% 关税;
8 月 6 日,宣布对印度输美商品额外加征 25% 关税 ……
新的阶段,特朗普的关税策略呈现出更精准、更聚焦的突出特点。
美国总统特朗普。
精准聚焦的关税新策略。
相比于前一阶段的 " 全面撒网 "" 乱枪扫射 ",新阶段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更加趋向 " 重点捕捞 "" 精准狙击 "。
早在 7 月 14 日特朗普就宣布,若俄罗斯未在 50 天内同乌克兰达成停火协议,将对购买俄罗斯石油、天然气的国家征收非常严厉的 " 二级关税 "。
近年来,印度大量购买俄罗斯石油,日均进口俄油 175 万桶,经过加工再卖给欧洲,每年能获利超 190 亿美元,这是笔稳赚不赔的买卖。
印度在关税谈判中态度强硬,还坚持购买俄罗斯石油,自然就成了新阶段特朗普关税打击的重点对象。
8 月 6 日,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对来自印度的商品加征 25% 的额外关税,以惩罚印度继续 " 直接或间接进口俄罗斯石油 "。
叠加 25%" 对等关税 ",印度的整体税率将达到 50%,预计下步对美出口将锐减 40% 至 50%,这势必会给其国内经济造成较大负面影响。
无独有偶,上个月巴西政府重启对前总统博索纳罗的司法调查,而特朗普视其为盟友,称此举为巴西政府的 " 政治迫害 ",随即对巴西部分输美商品加征 40% 关税。
叠加 10%" 对等关税 ",巴西将有超三成的输美商品税率达到 50%。
由此,印度和巴西这两个 " 金砖伙伴 ",成为新一轮关税战最被美国 " 关照 " 的国家。
巴西总统卢拉(左)和印度总理莫迪。
近段时间,美国又瞄准了一些重点行业、关键领域。
8 月 5 日,特朗普在接受美媒采访时表示,对进口药品先征收 " 小额关税 ",在一年至一年半后,逐步将税率提升到 150% 乃至 250%。
8 月 6 日,特朗普在白宫表示,将对所有进口芯片和半导体征收 100% 关税,产自美国本土的除外。
到了 8 月 15 日,特朗普又称将宣布最新的芯片和半导体关税,税率或将高达 300%,并进一步扩大了钢铝关税的征税范围。
这一系列调整,直指其他国家 " 占美国便宜 " 较多的重点行业。
医药产业关乎民生,进口药品占美国消费市场 45%,高额关税将在短期内推高医疗成本,但长远看会迫使辉瑞、默克等企业将海外产能迁回本土。
芯片领域更具战略意义,台积电已宣布追加在美建厂资金,特朗普的关税威胁更像是 " 以压促迁 ",试图将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核心环节留在美国。
而钢、铝、铜作为工业生产的关键原材料,其价格若因关税而发生变化,将直接影响全球重要金属贸易流向,冲击其供应链和成本结构。在给铜加税的当天,纽约商品交易所的铜期货价格就暴跌 20%。
这种产业靶向策略,本质是通过关税杠杆重构全球价值链,将关键技术和产能控制在本土,实现特朗普鼓吹的 " 制造业回流 "。
7 月 30 日,纽约商品交易所的铜期货价格暴跌 20%。
正所谓 " 特翁之意不在税 ",现阶段特朗普的关税手法可以说层层递进,意在实现多重效果:既服务地缘博弈,又打经济命脉,更促产业回流。
作为长期全球排名前三的石油出口国,俄罗斯的能源出口占其财政收入四成以上。俄乌冲突延宕三年有余,正是依靠能源这一 " 源头活水 ",俄罗斯扛住了外部制裁,确保了国内稳定。
斡旋俄乌停火,是特朗普的重要竞选承诺,也是其展现外交成就的关键所在。
面对俄罗斯虚虚实实、不肯退让的态度,特朗普威胁以 " 二级关税 " 为武器,对印度、中国等俄油主要买家一并 " 连坐 ",试图切断俄能源收入。
同时,美俄同为国际能源市场重要卖家,由于印度长期购买俄能源,且在与美贸易谈判中不愿让步,美国石油由此失去了一个潜在的庞大市场。
特朗普对印度追加关税大棒,既能威胁俄罗斯经济,又足以影响俄印关系,胁迫印度屈服,还能为其自身开拓市场," 一石四鸟 " 的意图昭然若揭。
2024 年全球石油出口情况。
以药品关税为例,表面制裁的是药,实则针对有 " 世界药房 " 之称的印度。
制药业收入约占印度 GDP 的 1.7%,贡献了商品出口总额的 8%,美国正是印度仿制药的最大市场。特朗普看准了制药业对印度经济的重要性,意图通过关税手段实施直接打击。
如果按照特朗普的计划逐步加征药品关税,在美国仿制药市场占比四成的印度药品,将随之丢掉价格竞争优势。
而在钢、铝、铜等冶金产业上,美国本不占优,近年来的 " 产业空心化 " 进一步加剧了美国对进口金属产品的依赖。
特朗普通过卡住 " 原材料 " 脖子,可以变相迫使相关国家的产品价格升高、竞争力下降。
一旦支柱产业受到影响,相关国家更易对美 " 跪服 ",不得不付出更高代价,来换取产业松绑。
印度制药产业发达,被称为 " 世界药房 "。
去年竞选时,特朗普将制造业回流作为核心施政纲领,收获大量选民支持。
执政已过半年,特朗普急需兑现承诺。
此次特朗普宣布对药品、芯片等征收精准且高额的行业关税,直接目的就是引导产业回流:利用关税提高外国产品在美价格,使本土产品更具竞争力,同时吸引企业回国设厂,创造就业机会,带动国内消费,进而增加美国财政收入。
在这一政策威胁下,各大跨国公司纷纷增加在美投资。在医药行业,强生、阿斯利康等跨国药企宣布总计超过 2500 亿美元的投资计划;在芯片行业,苹果宣布追加 1000 亿美元投资,台积电则将投资额从 1650 亿美元增至 2000 亿美元 ……
台积电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工厂。
短期看,特朗普的行业关税的确可以让一些企业增加在美投资,营造出虚假繁荣的表象。
但长期看,针对重点国家的惩罚税,很难让这些国家屈服,反倒会激起反制浪潮;而针对关键领域的行业税,实操起来远没有 " 在美建厂 = 关税通行 " 这么简单。
关税战、贸易战没有赢家,保护主义没有出路。
无论抡出什么新花样,都改变不了特朗普关税大棒违背经济规律和市场规则的事实,都规避不了人为加征关税对美国自身的反噬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