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反映,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公布的教师选调录取名单中,部分考生笔试成绩在10分以下,却能录取为农村初中教师。10分以下,是不是太低了?录取工作存不存在问题?此事引发一系列质疑和对基层教育质量的担忧。
对此,永新县联合调查组发布情况说明称,因农村初中比农村小学的教学任务相对较重,部分参加考试人员不愿到农村初中任教,在遴选考试中消极应对,有的故意放弃答题,导致出现异常分数;同时承认县教体局考虑不周全,遴选方案制定不合理。
拟录取名单显示,多位考生笔试成绩在10分以下。
无独有偶,前不久,云南省临沧市耿马自治县2025年特岗教师招聘笔试成绩公布,也出现笔试成绩仅17分却进入资格复审的情况。按照当地的解释,是因为该岗位刚好只有3人有笔试成绩,因此全部进入资格复审。
一方面,这些“离奇分数”的出现,从不同维度暴露了考试机制设计不合理,需要总结经验教训,及时改进。另一方面,提高农村中学教师的收入和获得感,增加相关岗位的吸引力,才是治本之策。
比起农村小学,大家普遍觉得农村中学教师工作更累,这些教师内心的真实想法,需要被看见、理解。当地通报时也承认,工作人员责任心缺失,未充分尊重教师个人意愿。那么不妨再深入问两句:为什么有些教师不愿意交流任教?影响他们意愿的因素有哪些?搞清楚这些问题,才能针对性地优化政策。
细看通报,永新县这次遴选考试的背景是:永新全县农村初中教师存在缺口,但农村小学教师富余。当地简单地认为,让部分小学教师去教初中就达成平衡了。
然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复杂的,类似的困局也不是孤例。今年5月,福建三明市教育局透露,三明市中小学将面临小学阶段教师超编和中学教师缺编问题。为此,该市一边探索跨县域支援办法,一边对跨县域交流、支教教师出台优惠政策,给予一定的奖励,并在职称评审、子女教育、支教补助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三明市的办法,就值得借鉴。扎根基层的教育事业,当然需要充分的教育情怀和坚定的人生理想,但良好的待遇、政策,也是点燃工作激情的必要条件。解决“农村小学教师富余、农村初中教师不足”,既需要用行政调配的方式去协调,也应考虑用市场的手段去激励。
2023年8月,教育部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各地已经形成“越是基层,越是艰苦,待遇越高”的乡村教师待遇格局。那么在此基础上,具体到不同学校乃至不同岗位,或许也可以根据艰苦程度、工作难度,进一步优化待遇格局。
正所谓“此心安处是吾乡”,农村中学教师待遇上去了,获得感增加了,他们更能安心地投入教书育人的工作。这份工作本身,也才更具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