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下午,不幸的消息传来,此前在大理苍山走失的8岁自闭症男童已离世,遗体在苍山上的一处山涧里被发现。
连续多日的搜寻终于落下帷幕,这样的结果却令人极度悲伤,是所有人不愿意看到的。很难想象年幼的孩子在这几天里都经历了什么,即使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也会为小小的他而感到心疼。
悲剧令人痛心,反思必不可少。在网络上,有部分网友质疑:“为什么要送一个自闭症的孩子去那样的夏令营?”甚至有网友直言“家长心太大”,这并不公允。
将心比心,此刻孩子的家长一定是最为悲痛的。普通人或许很难了解有一个“星星的孩子”意味着什么,在这样的特殊家庭,父母平时在孩子身上付出的精力可能是其他家庭的数倍,承受的压力也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自闭症无法“治愈”,但确实可以通过科学的干预来改善症状。为了让孩子有所好转,很多父母四处求助,不惜花费重金尝试各种“疗愈”方法,只为了那一点微小的希望。
而如果没有发生这一悲剧,夏令营机构“明日之光”看上去也颇具吸引力。据创办人在个人账号介绍,“明日之光”的课程体系分为“自然户外”“生活社交”和“室内课程”三部分。“自然户外”指在大理自然环境下的户外运动,老师以专业体育老师和退伍军人为主,“为保障安全,老师配比接近1:1”。针对自闭症的干预和治疗,他强调“每个孩子都是个案”。
此外,一位自闭症孩子的母亲在采访中表示,她参观过“明日之光”,认同其理念,只是因为价格太高而没有参加。她了解到创办人也是一位自闭症孩子的父亲,曾在自闭症圈内“摸爬滚打”多年。儿子确诊后,他带其深入贵州大山,在大自然里干预治疗,“干预得还不错,孩子现在已经读小学了。”
以上种种信息,对于自闭症孩子的家长来说,无疑具有极大的诱惑力。在日复一日的失望甚至是绝望之中,每一线希望之光都格外珍贵。从这个角度来说,有家长花重金把孩子送到这里参加夏令营,并不奇怪。
然而,事实的另一面是,在悲剧发生之后,媒体调查发现,该机构的注册经营范围为家政服务。家政服务机构为什么能组织自闭症儿童的夏令营?又凭什么宣称能对这些孩子进行干预治疗?
此外,对于看上去很“高大上”的“自然疗法”,有专家指出,自然疗法循证等级低,未被国内外指南推荐。也就是说,其科学性并没有得到专业领域的完全认可。
值得追问的还有涉事夏令营机构的活动组织、保障情况。据报道,事发当天参加夏令营活动的共有7名儿童,年龄为6-8岁,同行另有4名成人老师。这些老师是否有开展户外运动的风险管理能力?在过程中又是否尽到了监护孩子的责任?目前,大理多部门已对涉事夏令营机构“明日之光”展开调查。这些问题都是后续需要查清的地方。
家长在送孩子入营之前,应该全面了解一个机构的资质信息。但也不得不承认,信息差在这个社会上广泛地存在,很少有人能完全掌握一个事物的全部信息。尤其是对于这些特殊的家庭来说,很可能在压力之下产生“病急乱投医”的心态,很多时候,看到了一丝希望就不愿放手,这些都不可避免地影响了他们的选择。
当前,中国孤独症(自闭症)患者的总数已超过1300万人,很多人却并不了解这个庞大的群体。据中国残联统计,2017年时只有2000余所全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机构,全国从事孤独症教育的康复人员只有2万多人。很明显,现有康复教育资源存在巨大缺口。
8岁男童离世的悲剧令人心痛,涉事夏令营机构的责任必须查清,并依法严肃处理。但另一方面,关注自闭症群体的境况,尤其是社会如何给自闭症儿童的学习、成长提供更多支持和帮助,也应该成为事件留下的思考题。
从整个社会来说,只有积极发展孤独症(自闭症)康复教育事业,提供更多更专业的干预资源,才能缓解相关家庭的压力,引导他们选择真正专业的治疗,减少类似悲剧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