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新闻:日本三菱重工成功中标澳大利亚新一代通用护卫舰项目,承建 11 艘 " 最上 " 级改进型护卫舰,您对此有何观察?
特约评论员 张思南:这是自二战以来,日本首次出口大型主战舰艇,也是日本自卫队武器装备首次大规模进入他国军队序列。日本拿下澳大利亚军舰订单,绝不只是生意买卖,更有多重战略意图。
第一,日本意在突破多年的武器出口禁令,谋求军事工业大国的地位。早在 2014 年,安倍政府就废除了传统的 " 武器禁止出口三原则 ",但十余年来并没有什么显著的军售成果。如今 " 最上 " 级护卫舰成功出海,一旦合同落实,日本不仅证明了自身军工技术的竞争力,更可通过承建 11 艘护卫舰这一大规模订单,长期锁定澳大利亚军贸市场,以军售带动日本军工产业整体发展。
而这一点的潜台词就是日本正在进一步偏离传统意义上的 " 和平国家 "。全面禁止武器出口是日本二战之后限制性防卫政策的核心支柱,一方面强调不出口武器,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另一方面不对外出口也意味着日本的军工产业在自卫队较低的防务需求之外,不另外寻求国际市场,这就导致日本的军事工业尽管潜力巨大,但也将长期维持在一个较低的发展水平。换言之,这曾是日本为建立一个 " 和平国家 " 而表现出的积极态度。
因此,从 2014 年废除 " 武器禁止出口三原则 " 再到如今 11 艘 " 最上 " 级护卫舰实现重大军售突破,日本本质上是在积极谋求军工产业复苏,在偏离 " 和平国家 " 的发展道路上越走越远。
第二,借助这一次大规模军售,日本和澳大利亚的防务关系或将从松散的伙伴向 " 准同盟 " 加速迈进。近年来日本和澳大利亚防务互动紧密,在《日澳安全保障共同宣言》的基础上签署《日澳相互准入协定》,两国外长、防长 "2+2" 会议迄今为止已经举行 11 轮,日本自卫队和澳军频繁联合演巡甚至实现战机的互访部署。
可以想见,随着日本 " 最上 " 级护卫舰大规模入列澳大利亚海军,双方大概率会在联合研制、生产服役等多阶段深度捆绑,进一步驱动更多的技术合作和协同作战演练,澳大利亚和日本无疑会成为亚太区域又一对 " 特殊关系 ";而日本也可以借澳大利亚为支点,通过澳大利亚海军的大规模军事重组,打造自身在亚太区域的影响力圈层,尤其是试图改变西太平洋区域的军事力量对比。
从长远看,11 艘 " 最上 " 级护卫舰合同折射出的,是日本图谋以军售来主导地区军贸与安全生态,谋求军事工业大国地位的野心。突破武器出口禁区的日本,正借对澳军售悄然编织自己的区域安全网络,为 " 军事正常化 " 铺路。
直新闻:我们注意到,就在 7 月,日本自卫队首次以 " 正式成员 " 的身份参与了美英澳 " 三边安全伙伴 "AUKUS 框架下的联合军演,演训科目聚焦舰艇与无人潜航器之间的水下声波通信。对此您有何评论?
特约评论员 张思南:这是日本首次实际参与 AUKUS 军事活动。换言之,AUKUS 这个美国主导的美英澳军事同盟正向日本打开大门,高调释放出高科技军事实力整合的新信号。
AUKUS 联盟分为两大 " 支柱 ":第一支柱是由美英协助澳大利亚打造核潜艇部队,第二支柱则专注于包括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网络战、高超音速武器和水下无人系统在内的尖端军事技术协同开发。相较于核潜艇这样的单一重大项目,第二支柱涵盖领域更广、技术更前沿,也被视为塑造未来军事优势的关键。
日本此次参与的正是这一 " 高科技军备俱乐部 " 的合作试验。AUKUS 演习向日本敞口,意味着日本事实上嵌入了这一新兴军事科技联盟。美日同盟、美澳同盟正通过 AUKUS 这一平台实现同盟体系的嵌套式扩张,在亚太区域构建一个高度技术化的军事 " 小北约 "。
对此,日本甘当急先锋。从连续增长的防卫预算、松绑武器出口管制,到分别与澳英签署互惠准入协定,日本一心想摆脱战后束缚,获得北约式的军事身份认同。如今参与 AUKUS 第二支柱合作,无疑坐实了其 " 准成员 " 的地位,这正是日本所希望得到的。
直新闻:就在东京与堪培拉蜜月式的合作背后,AUKUS 的前景却也似乎有点微妙而复杂。此前,美国国内突然传出重新审查 AUKUS 协议的风声,新一届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宣布对美英澳核潜艇协议进行紧急评估。您认为,在充满不确定的特朗普 2.0 时代,日澳在美国 " 印太战略 " 之中是否会有某种 " 脱锚 " 风险?
特约评论员 张思南:这是个好问题。
就 AUKUS 近来的风波而言,不仅特朗普政府要审查,澳大利亚也要审查 AUKUS。
根据协议,澳大利亚要到 2055 年,耗资 3680 亿澳元,才能引进 8 艘核潜艇。天文数字一般的价格,漫长的交付周期,以及美国政府不可捉摸的态度和不确定性,让澳大利亚国内对于 AUKUS 的质疑声浪不断上升。阿尔巴尼斯政府正遭到工党内部左翼强烈施压,要求重新审议甚至退出 AUKUS 核潜艇采购;民调显示,41% 的澳大利亚民众认为核潜艇采购对国家安全毫无助益,21% 甚至觉得会让澳大利亚更不安全。如果特朗普政府对 AUKUS 三心二意,澳大利亚国内很可能出现强烈的 " 脱锚 " 倾向,不愿将国家安全的前途寄希望于难以掌控的美国盟友身上。
在此背景下,日本和澳大利亚或将不得不微调各自在美国 " 印太战略 " 中的角色定位。特朗普的 " 美国优先 " 色彩,意味着一旦美国战略重心摇摆,日澳这两支 " 印太马前卒 " 要么选择更紧密地抱团取暖,要么冒险各谋出路。日本积极向澳大利亚出口护卫舰、防务技术合作高调升级,一定程度上正是为降低对美单一依赖。而澳大利亚购买日本护卫舰也是在寻找某种 "B 方案 ",避免 AUKUS 生变之下国防乃至区域安全合作出现真空。
当然," 脱锚 " 并非易事。正如英国《卫报》写道,美国国会和军方主流仍视日澳为 " 印太战略 " 基石,不会轻易放手。日本与澳大利亚自身也深知,在应对复杂安全环境时,美军的核潜艇、战略威慑等关键能力短期内无可替代。更现实的场景是,日澳两国将在尽力敦促美国维系承诺的同时,不断深化双边安全合作。这将是一个双轨趋势,一方面日澳加紧协作、自主推进部分防务项目,另一方面又难舍美国这把 " 安全之锚 ",千方百计寻求把美国继续留在亚太的安全架构之内。可以说,AUKUS 前景未明,所谓的 " 印太联盟体系 " 正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高浪急。
作者丨张思南
排版丨何欣颖
编辑丨刘莹
审校丨林潇
监制丨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