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际贸易协议的“明枪”与“暗箭”

美国国际贸易协议的“明枪”与“暗箭”

2025-08-01 动态更新

最近,美国政府陆续宣布与一些国家达成了贸易协议。

美国国际贸易协议的“明枪”与“暗箭”

美国希望通过挑起贸易战达成的目的,从这些协议内容中浮出水面。

对这些协议内容的要点进行提取分析可以发现,协议中有诸多 " 不平等 " 的要求。这些 " 不平等条约 ",正在给这些国家或地区带来更进一步的伤害。

01 不公平的发展权益

谭主运用大数据释义手段对协议或声明的各国版本进行分析,发现美方发布的声明几乎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强调 " 赢了 " 和 " 拿到了什么 "。

几乎每一份在开头就直接说明,这些协议是美国政府在强硬施压下谈下来的。

他们不说 " 取消关税 ",而是写 " 根据协议,某国将适用特定税率 "。

这种表达,其实是把豁免包装成一种 " 奖赏 " ——意思是:你得先接受规则,做出让步,才能得到美国的 " 开恩 "。对他国来说,就变成了一道 " 二选一 " 的选择题:要么按美国要求,要么就接受高额关税。

这个逻辑,几乎贯穿了所有协议文本。

美国国际贸易协议的“明枪”与“暗箭”

其他国家文本采取的都是正式、程序化、合作性的外交语言。而美方的协议中大量使用 "Historic"(历史性的)、"Unprecedented"(前所未有的)、"Landmark"(里程碑式的)、"Massive"(巨大的)、"Great Deal"(伟大的协议)等词语,完全是 " 胜利者 " 叙事。

相较美方版本,各国版本的核心是为了削减 4 月以来美国对各国施加的关税威胁。

这些达成协议的国家所面临的关税,相较于 4 月 2 日美国实施的 " 对等关税 ",确实是降下来了。但如果跟今年以前的状态比,还是高了不少。

美国国际贸易协议的“明枪”与“暗箭”

这是第一个层面的不平等:税率不对等。美国对这些国家设定了明显更高的税率,而对方给美国的,却远低于同等水平。

而第二个层面的不对等,则体现在关税规则本身。一些协议中,美国还特意设定了 " 转口 " 限制 " 供应链安全 " 这种附加条件。

比如,越南整体出口的 71.7% 来自外资企业,像富士康、苹果、英特尔、耐克等美国公司都把越南作为主要生产基地。

一旦对关税设定 " 转口 " 限制,最先受影响的就是这些高度依赖全球化的外资企业,越南本地吸引外资的优势也会减弱。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周密跟谭主分析:这对越南的影响非常明显。第一,它高度依赖美国市场,关税上升直接削弱企业吸引力;第二,越南自身制造体系并不完整,很多是中间加工和转运,美国现在限制 " 转口 ",会让外资企业对继续投资犹豫,影响越南的工业园区和外资布局。

所谓 " 供应链安全 ",对英国来说也是现实问题。

新协议已经在 6 月 30 日正式生效,其中特别提到,对部分出口美国的产品进行供应链审查。如果某个商品的零部件中,他国生产的成分占比太高,会被征收高关税,反之则享受低税率。

英国尤其受影响。2024 年英国汽车产量约为 78 万辆,其中有超过 60 万辆用于出口,占比达 77.4%。而根据行业估算,一辆英国组装的汽车,其中只有占总价值 20% – 25% 的部分是在本地生产的,其余都来自其他国家。

一旦按照美方 " 供应链安全 " 逻辑审查,很多英国制造产品都不达标。不仅损害英国的出口能力,也冲击其制造体系的稳定性。

到了和印尼的协议,这个限制条款的表述被称做 " 加强原产地规则 ",意思是要 " 确保协议的利益惠及美国和印尼,而不是第三国 "。同样的表态也在和欧盟的声明中出现,说是要 " 禁止他国搭便车 "。

但无论如何,这些限制都绕不开一个事实:越南和印尼需要工业化,英国和欧盟也想重建工业能力,这些都需要全球其他国家。

美国和这些国家和地区达成的所谓 " 协议 ",实质上不仅是要求其接受更高的关税标准,还要让其接受美方对本国产业结构和供应链路径的干预。

说到底,美国是在把自己的发展空间向外扩张,而代价却是挤压别国自主发展的空间罢了。

02 不公平的市场开放

谭主梳理了美国同各国签署的协议,其中,有一个共性,就是要求各国开放市场给美国商品。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白明告诉谭主:美国尤其关注的是美国农产品出口市场的拓展。

美国一直是农产品出口大国,但是近年来,美国农业衰落的迹象却越发明显。

根据美国农业部的预测,今年美国将连续第三个财年出现食品贸易逆差,这还是过去 70 年来首次,进口额将超过出口额近 500 亿美元。

美国国际贸易协议的“明枪”与“暗箭”

美国农业的困境跟愈演愈烈的贸易战本身有很大的关系。

彭博社今年的一篇报道中指出,每次政府发动贸易战,美国在全球农产品市场的份额就会下降。

今年以来,美国一直在与其农产品的前三大买家中国、墨西哥和加拿大打贸易战。去年,美国一半多的农产品出口去往了这三个国家,这些贸易争端进一步削弱了美国农业的全球竞争力,使农民面临更大的经济压力。

然而,美国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继续试图通过不公平的贸易协定来找补。

以日本为例,在同日本的协议中,美日目前已经达成的一项协定指出,日本将增加 75% 的美国大米进口。

农业利益对于日本政府而言,关乎其政治根基。

农业约占日本 GDP 的 1%,却有着极强的政治影响力。一个原因是,几乎每个日本农民都是日本农业协同组合(JA)的成员。作为一个由政府设立、具有监管与游说双重功能的组织,该组织成员长期以来都是日本执政党自民党在农村地区的重要票仓。

因此,在这次美日谈判过程中,农产品一直是一个关键议题。大米在日本文化中尤其重要,大米的自给自足被视为粮食安全的核心。

然而,在此次谈判中,日本同意在现有关税免除配额内进口更多美国大米,该配额依照 1995 年世贸组织的 " 最低准入 " 框架设定,约为每年 77 万吨。上一财年,美国约占日本大米进口配额的 45%,总量为 34.6 万吨,是最大的免税大米供应国,而现在则是要在此前的基础上增加 75%,也就是进口量要达到 60.55 万吨。

日本政府的目标一直是在保证价格的基础上,提高日本大米的产量从而增加农民收入。然而,廉价进口大米可能与日本本地农民竞争,同时如果要满足协议提及的增量,就只能减少从周边亚洲国家进口大米的量。

这样一来,不光日本本地农产品的销量会受到影响,还扰动了整个区域的大米贸易。

除了日本之外,美国还对印度、韩国、印尼、菲律宾、英国等提出了扩大大米、大豆、牛肉、乳制品等农畜产品进口的要求。

其中,越南和印度尼西亚更是在部分农产品上给予了美国零关税的条件。这对于其本国的商品,无疑都构成了不平等的竞争和冲击,也极大冲击了本国的利益。

03 不公平的政治枷锁

几天前,美国同欧盟达成贸易协议。与美国宣称达成史上最大的贸易协议形成反差的,是冯德莱恩双手放膝的坐姿和紧抿的嘴唇。

美国国际贸易协议的“明枪”与“暗箭”

新协议让欧盟五味杂陈。

协议要求欧盟对美国新增 6000 亿美元投资,同时要求欧盟在未来三年内购买 7500 亿美元的美国能源。

这个条款让欧盟内部炸了锅。如果说美国对欧盟征收 15% 的关税还是一种可以自我安慰的不平等,毕竟对欧关税还是降低了一些,那投资和能源购买条款是完全说不过去的。

对比就会发现,日本也拿到了 15% 的关税,但只需要对美投资 5500 亿美元,英国则拿到了 10% 的关税,没有投资条款的要求。

更关键的是,能源军火等采购条款体现出这个协议不仅仅是单纯的贸易协定,还涉及政治和能源战略等多方面因素。

这是一种典型的投资与采购的政治经济捆绑。

通过这种投资与采购安排,美国在经济上获得了欧盟的支持,同时在政治和能源安全等领域也巩固了与欧盟的关系。对于欧盟而言,这既是经济的妥协,更是政治的让步。

对于这种妥协,法国的批评声音是最剧烈的,用词也非常直白—— " 屈服 "。而最被欧盟各国所不齿的,是三年 7500 亿美元的能源购买条款,这意味着丧失 " 欧盟能源主权 "。

根据协议,欧盟需每年采购 2500 亿美元的天然气、石油及核能技术。

这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数字。

从美国角度看,2024 年美国出口的石油和液化天然气总额加起来大概只有 1800 亿美元,欧盟把这些买空了也达不到 2500 亿美元。

而这样的能源交易,本身也将对全球能源贸易的正常运行产生巨大影响。

从限制你的发展,到抢占你的市场,再到制约你的未来,美国的 " 不平等协议 " 捆绑的不只是简单的利润,还有其他国家的发展、安全和未来。

这个世界最终需要的,不是 " 新经济殖民主义 ",而是一个更公平的格局。

转载请注明来自研顺网,本文标题:《美国国际贸易协议的“明枪”与“暗箭”》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