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英国驻华大使吴若兰:未来的英中关系不单单由外交塑造

专访|英国驻华大使吴若兰:未来的英中关系不单单由外交塑造

2025-08-01 动态更新

英国驻华大使吴若兰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澎湃新闻记者 史含伟 图

“担任英国驻华大使是一次无与伦比的体验,过去的五年,在我的人生中是一个非凡的篇章。”7月22日,即将结束在中国任期的英国驻华大使吴若兰,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独家专访时用中文动情地表示。

自2020年10月担任英国驻华大使以来,在多个场合,吴若兰都喜欢用流利的中文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观点,在这次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她也主动提出希望用中文接受采访,“我希望以后有更多的英国人特别是年轻人学习普通话,来中国跟中国人交朋友。”

担任驻华大使期间,吴若兰“几乎去了中国所有省份,接触了各行各业的中国人”。在她看来,人与人的联系“是两国关系的基础和支柱”,“比任何大使的任期、政府或政治周期更长久”。

“重要的是怎么去应对分歧”

“过去五年,英中关系确实经历了一些曲折,”在谈及英中两国关系时,吴若兰表示,“但我认为,任何涉及重要利益的双边关系都难以避免分歧,重要的是怎么去应对这些分歧。”

“能不能友好沟通?(能不能进行)比较开放的对话?能不能接触?”吴若兰表示,“特别是制定政策者很重要,挑战分歧越大,越需要这种对话。”

吴若兰的5年驻华大使任期,也正是英国政坛持续动荡的五年。2020年至2024年期间,唐宁街10号的主人如走马灯般不停轮换,从保守党的约翰逊(2019年7月-2022年9月)、特拉斯(2022年9月至10月)、苏纳克(2022年10月至2024年7月)到工党的斯塔默,英国的对外政策特别是对华政策,也因此经历了不少变化与颠簸。

2024年7月,英国工党在议会选举中以绝对优势取胜,夺回了失去14年的执政权,斯塔默出任英国首相。上任伊始,他就强调改善与中国关系的重要性,致力于与中国进行全方位接触。8月,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斯塔默进行了电话沟通。习近平指出,中方高度重视英方关于加强接触对话的愿望,愿同英方保持各层级交往,推动中英关系行稳致远,共同努力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2024年10月,英国外交大臣拉米访问中国,成为斯塔默政府首位访华高官。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与拉米会谈时表示,英国工党政府提出发展长期、稳定、有战略意义的对华关系,中方对此积极评价,因为这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拉米表示,英方期待同中方加强高层及各级别交往对话,扩大气候变化、能源等领域合作。

“我非常高兴看到,我们重启了高层接触,”吴若兰表示,英中都意识到两国关系的重要性,而在一些敏感问题上,“比如价值观、香港、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战争”等问题上,双方确实存在分歧,但也正是“为了应对这些分歧,双方才会进行更深入地沟通和对话”,“更进一步加深彼此的理解”。她表示,在全球面临战争和冲突不断爆发、气候变化等关乎全人类命运的问题不断加剧、科技发展猛进突破等重大变化之际,“每个国家,包括英国和中国在内,都面临比较巨大的挑战。面对这些挑战,我们的意见当然有时候是不一致的,但总的来讲,我们还是要同舟共济,一起去应对这些挑战。”

作为大使,吴若兰自己有时会陷入争议。2021年3月,吴若兰在英国驻华使馆公众号上发表的署名文章引起中国网友的不满,中国外交部欧洲司负责人也就此向英方提出严正交涉。同时,英国近年来不断在香港、新疆等涉及中国核心利益问题上“踩红线”,以及两国在俄乌冲突等地缘政治问题上高度对立的立场,都成为她不得不面临的挑战。“全世界的发展确实影响到了我们两国的关系。”她表示,“不得不承认,英中关系是面临曲折的,我觉得我们有时候能从过去吸取一些教训,受到一些启发,有时候为了向前进,我们必须向后看。”

“我们应在经济和贸易投资方面继续加强对话”

“中国是英国第五大贸易伙伴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英国的整体经济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谈及英中经贸关系时,吴若兰表示,“经济增长是本届英国政府的首要任务,也是我的首要任务。”

经贸关系一直在中英关系中扮演重要角色。英国是中国在欧洲第三大贸易伙伴、第三大投资目的地和第三大外资来源地。2024年,中英双边贸易额983.6亿美元,同比增长0.4%。今年1月,英国财政大臣里夫斯访问北京与上海,中英重启搁置多年的中英经济财金对话。此次访问中,中英达成69项合作成果,涵盖金融、贸易、气候、能源等领域,重点关注金融服务、绿色金融和贸易等关键领域。此次对话的“最重要成果之一”是2025年4月中国在伦敦成功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绿色主权债券。在北京前往上海的高铁上,里夫斯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多年来“缺乏与中国的接触令英国错失了一次机遇”。

今年4月,英国贸易政策国务大臣道格拉斯·亚历山大访问北京和海南。此访中,中英双方同意尽快举行中英经贸联委会和产业合作对话,为讨论一系列重要问题提供一个平台,包括产业政策和改善英国企业在中国的市场准入。

吴若兰表示,英国希望加强贸易、投资和产业政策方面的规划,并与中方一道解决长期存在的一些涉及市场准入的问题,“这有助于英国增加出口、创造就业机会,推动经济增长。”她表示,英国企业在中国的业务多元,涵盖金融、制药、设计、绿色低碳等众多领域,同时,不少英国创意和创新型企业也在中国开展业务,“我们的博物馆和我们的创新型企业,也非常强调与中国伙伴的合作。”

受特朗普第二任期发动关税战影响,当前国际整体经济和贸易环境面对巨大的不确定性。今年5月,英国宣布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但美国加征的所谓“对等关税”并未取消。

吴若兰表示,地缘政治局势和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会影响企业的信心,“企业都是需要清晰的规划才能做出长期的承诺。”“无论是英国企业希望在中国进行投资,还是中国企业希望在英国投资,大家都需要一定的透明度和可预测性。”

她表示,英国政府支持英中企业加强合作,也欢迎中资前往英国进行投资,“在很多领域,无论是达成贸易协议,还是应对(包括特朗普关税)在内的各种问题,我们还需要努力,特别是在经济和贸易投资方面,继续加强对话。”

“过去五年是我人生中一个非凡的篇章”

“中国对我来讲特别重要,”吴若兰表示,“中国人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无论是他们的友谊、他们的善良,他们对英国和国外的世界的好奇和客气,这是非常难忘的事情。”

1996-2000年,吴若兰在英国驻华使馆工作,其间她还到北京师范大学进行普通话培训,就此与中国结缘。2000年培训结束后,她在英国驻华大使馆担任一等秘书,同年9月卸任。2012年10月至2016年9月,她担任英国驻香港及澳门总领事,是英国首位女性驻港总领事。2020年10月,她接替吴百纳担任英国驻华大使,是英国第二位担任这一职务的女性。

“我一共在中国待了13年,时间还是比较长的,中国几乎所有省份我都去过,也接触了各行各业的人。”她举例说,“今年3月去重庆访问期间,曾经去由英国扎哈公司设计的重庆江北机场T3B航展楼参观,我接触了那边的工人。”“当然,我也接触了科学家、学生、艺术家和企业家。”而在任内最后一次访问上海期间,“我还去看了音乐剧《SIX》,”她笑着对记者表示。

吴若兰表示,过去五年,自己和使馆的工作人员一直在尽力拓展英国与中国各界的联系,包括教育领域、科学领域、青年领袖、艺术、体育等众多领域,“上个月刚有1000多名来自英格兰各地区的学校的学生来学习普通话,去了中国好多不同的城市。”

不过,让吴若兰迅速在中国赢得“人气”的是她在上任后发布的一系列Vlog。吴若兰上任之际,正是新冠疫情在中国和全球蔓延之际,“我刚到中国的时候必须隔离,我就想到一个办法,就是自己去拍短视频,通过微博和中国人交流。”

“我也没想到可以迅速地与数百万微博用户建立了联系,视频的总浏览量也超过1000万,”吴若兰大笑着表示,“通过这种方式,我与成千上万的中国人进行了互动。”

而作为一名“资深”Vlogger,在被问及如何看待今年年初以来中外网友通过社交平台“对账”和交流时,吴若兰表示,任何良好关系的基础都是互相理解,“所以我相信社交媒体是一个非常有力的工具。”“未来一代的英中关系,不仅由外交塑造,也由用全球化思维和对彼此文化有更深入理解的年轻人塑造。”

3月16日,英国政府宣布,魏磊(彼得·威尔逊)将接替吴若兰担任英国驻华大使,并将于今年8月就任。这也意味着吴若兰这段近五年的驻华大使生涯将要画上句号。“过去五年是我人生中一个非凡的篇章,”吴若兰表示,“我接触的人、我交的朋友,我会永远放在心里。”

“我觉得,对我们这些在中国住过的、会讲中文的外国人来说,我们有一种特别的责任,就是帮助别人更进一步了解中国,”吴若兰表示,讲到动情处,她的声音有些哽咽。“中国还有很多地方,特别是历史悠久的名胜古迹我还没去看。”她表示,“我非常希望以后还有机会跟中国打交道,跟中国朋友保持联系,我完全相信以后还会有机会再来中国。”

转载请注明来自研顺网,本文标题:《专访|英国驻华大使吴若兰:未来的英中关系不单单由外交塑造》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