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临港新片区设立“上海金融租赁服务集成电路产业实验室”,支持交银金租、招银金租、浦银金租在新片区设立SPV(特殊目的公司)试点开展集成电路设备租赁业务。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最新获悉,截至2024年末,上述三家金租公司累计向上海超硅半导体等9家集成电路企业投放资金8.87亿元。而随着金办发〔2024〕91号文的出台,该创新试点也已推广至全国。
“这是临港新片区在融资租赁加集成电路设备方面,打造‘临港经验’的一次成功实践。”临港新片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专职副主任赵义怀在7月17日表示。
值得关注的是,当天临港新片区正式发布了“金融租赁项目公司扩大业务范围试点”新政。此次试点将原金租项目公司租赁标的物范围放宽至新能源、动力电池、智能制造、工业母机等四种设备,且业务主体放宽至全国范围金租在临港设立的SPV。
“临港新片区融资租赁的发展跟实体经济、跟临港自身的产业发展是高度契合的。”临港新片区管委会金贸处处长殷军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表示,2023年的创新试点聚焦在集成电路,也正是因为集成电路是临港新片区的重点发展产业。
“取得了很好的试点效果,也得到了国家金融监管部门的高度认可,临港新片区也是通过试点为全国自主创新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在此基础上,临港新片区提出深化金融租赁项目公司设备租赁业务创新,试点工作方案于近期获得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同意。
金融服务“毛细血管”,融资租赁如何助力实体经济?
“当前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依托临港新片区的政策优势,更好地发挥融资租赁兼具融资和融物的特色优势,聚焦重点领域创新发展,可以更好地助力新片区打造前沿产业集群,提升经济增长的动力,服务优质产能走出去,增强临港新片区的国际竞争力。”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非银机构监管司司长刘学生在7月17日的上述新政发布仪式上表示,临港新片区已成为我国金融租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区域。
所谓的融资租赁,通常是指出租人根据承租人的请求,从第三方(设备、交通工具等供货商)购买承租人选定的租赁标的物,同时,出租人与承租人签订租赁合同,将租赁标的物出租给承租人,并向承租人收取一定租金的一种非银行金融形式。融资租赁中租赁资产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融资与融物相结合,具有独特优势。
此前的2021年12月,原银保监会印发《金融租赁公司项目公司管理办法》,对金融租赁公司设立项目公司开展融资租赁交易的租赁物规定为包括飞机(含发动机)、船舶、集装箱、海洋工程结构物、工程机械、车辆以及经银保监会认可的其他设备资产。2024年8月,金融租赁项目公司租赁物范围扩大,新增算力中心设备和集成电路产业设备。
中共上海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葛平在仪式上强调,融资租赁作为金融服务的“毛细血管”,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24年末,上海共有金融租赁公司7家,融资租赁公司1147家,资产总规模超过3万亿,占全国的比重达到40%左右。“上海已经成为我国融资租赁总部的集聚地,在绿色租赁、科技租赁等方面处于全国的领先地位。”
同样,截至2024年年底,注册在临港新片区的融资租赁公司有42家,资产总额超过500亿元;注册的项目公司有180家,资产总额超过360亿元。“临港新片区作为上海融资租赁业务创新的试验地和排头兵,一直走在全国和全市的前列。”葛平表示。
赵义怀尤其指出,新质生产力已成为临港新片区经济贡献的主力军,而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的背后,金融助推器催化剂的作用凸显。“融资租赁作为最贴近实体经济、聚焦产业生态链的新兴金融力量,已成为临港新片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助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拼图。”
“这实际上是最贴近实体经济的一种金融业态。”殷军同样强调。其同时提及,临港新片区还将融资租赁纳入了融资贴息支持范围,对符合条件的承租人给予贴息支持,“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可以让企业以比较低成本的方式达到生产,解决融资需求。”
制度创新试验地,临港新片区金租SPV再次扩容
最新发布的“临港新片区金融租赁项目公司扩大业务范围试点”新政显示,试点将原金租项目公司租赁标的物范围继续放宽至新能源、动力电池、智能制造、工业母机等四种设备,且业务主体放宽至全国范围金租在临港设立的SPV。
上海金融监管局局长綦相在现场进行了此次试点意义的相关解读。綦相指出,今年6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与上海市政府联合印发《关于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行动方案》,本次试点是聚焦服务实体经济和对外开放等领域组织实施金融创新试点举措,在融资租赁领域的细化落实措施是推进政策落地的具体行动。
另外,綦相指出,支持金融租赁公司在临港新片区开展项目公司扩围试点,有助于更好发挥临港金融改革开放创新试验田和压力测试区的作用。“为在自贸区高质量开展融资租赁业务,树立了新模式新范本,同时符合新片区前沿产业集聚发展的现实需求。”
綦相最后谈及一点,新能源产业设备、动力电池、智能制造、工业母机,是战略性新兴产业设备的代表,也是金融租赁公司做好绿色金融、科技金融的重要着力点。“金融租赁公司兼具融资和融物的特性,新能源、智能制造等产业资本投入大、投资周期长、设备单价高,金融租赁与之有更好的供求适配度。”
此次大会现场,临港新片区“全面深化融资租赁创新发展试验区”正式揭牌。交银金租、农银金租、招银金租、太平石化金租、浦银金租、长江金租6家金租公司作为首批试点企业正式签约。
交通银行首席专家、交银金租党委书记、董事长徐斌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等媒体表示,就此次扩围的四种设备,交银金租目前在新能源设备、动力电池方面都已有了成熟的案例和客户,即将落地。
在此次会上发布的临港新片区融资租赁业务六大创新典型案例中,交银金租就占到两项。一是通过SPV为新加坡算力运营企业提供算力设备跨境融资租赁支持,该项目为行业首单自贸区SPV算力设备跨境租赁业务;二是在临港新片区设立“上海金融租赁服务集成电路产业实验室”的机制创新下,成功落地行业首单自贸区SPV集成电路设备直租业务。
交银金租在7月17日也正式宣布,在临港新片区成功落地全国首单采用SPV架构的户用分布式光伏经营租赁项目。该项目承租方为TCL实业旗下子公司,租赁物为户用光伏电站设备。
殷军将此次试点扩围视作此前政策的2.0版本,其总结突破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设备范围进一步突破,并且一次性拓展了4个租赁标的物,“包括新能源设备、动力电池、工业母机以及智能制造,这与临港新片区的前沿产业、发展的重点产业是高度契合的。”
第二大突破点则是业务主体放宽。“全国范围内的金融租赁公司,只要通过在临港新片区设立SPV项目公司,就可以参与享受到政策红利。”殷军同时强调,“不只是服务临港新片区的产业发展,它可以服务全国范围产业的需要,甚至可以利用临港新片区在跨境金融、离岸金融方面的优势,通过开展离岸租赁业务、跨境租赁业务服务到海外‘一带一路’项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