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跑赢百年差距!中国奶业逆袭之路,单产跃居全球领先梯队

20年跑赢百年差距!中国奶业逆袭之路,单产跃居全球领先梯队

2025-07-14 动态更新

7月13日,2025年第十六届奶业大会暨中国奶业展览会在厦门举行,大会重磅发布《世界奶业中国方案:高质量引领的奶业现代化答卷》(下文称《报告》),报告显示,中国奶牛单产水平在短短二十年间实现了惊人跨越——从2000年仅为美国同期31.56%的落后状态,到2024年规模牧场单产比肩美国水平,跻身全球领先方阵。与此同时,中国牛奶品质大幅提升,蛋白质、脂肪、体细胞、菌落总数等核心指标的总体水平优于欧盟标准,中国牛奶已经是世界级的品质。这场被业内称为“用二十年跑赢百年差距”的逆袭,彻底改写了世界奶业竞争格局。

牛奶行业的“卡脖子”问题

对许多中国人来说,“牛奶”是一种极具意义的食物。《报告》指出,中国有悠久的饮奶历史,牛奶是营养价值最接近完美的食物。人均乳制品消费量是衡量一个国家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直以来,牛奶跟健康、强壮等关键词密切关联,更与下一代的成长息息相关。是否有充足的、高品质的牛奶供应,关系着民族整体的体质和健康,“奶业是健康中国、强壮民族不可或缺的产业,是食品安全的代表性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是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战略性产业。”

时间拨回世纪之交,中国奶业正经历“成长的阵痛”:2000年中国奶牛年均单产仅2605公斤,不足美国8254公斤的1/3,甚至低于德国1961年的水平;饲喂标准缺失,牧场管理依赖经验主义……“当时中国奶业与发达国家存在代际差,”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胜利指出,“某些技术指标差距达上百年。”

科技自立自强是奶业强盛之基、安全之要。实现奶牛养殖领域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需要尽快破解“卡脖子”难题,让新技术与奶牛养殖深度耦合。

从追赶到超越,20年跨越百年差距

90年代中期前,除了农垦系统等国有奶牛牧场外,各地奶牛饲养户基本上都是手工挤奶,原料奶的卫生指标难以保证。1997年,中国第一家奶牛养殖专业村挤奶站成立,为全国散养奶牛实现机械化挤奶探索了新方法。1999 年下半年起,全国许多乳品企业开始学习推广“分散饲养、集中挤奶”的经验,机械化挤奶得以推广,原料奶质量明显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奶牛养殖业走上高质量发展道路,逐步由数量向质量、效率型转变。

中国奶业逐步成长为法规标准体系逐步完善齐全、执行有效,企业技术装备先进、管理规范严格,产量持续增长、质量安全稳定的现代化食品产业。此后,中国奶业也迎来了新一轮的“技术爆炸”,行业代表性企业伊利建成了全球智能化程度领先的敕勒川生态牧场,单产突破12吨。TMR饲喂技术普及率达100%,精准营养使单产年增8%;性控冻精技术突破,母犊率从48%升至90%以上。

《报告》显示,中国奶牛养殖业的规模化、标准化、数智化、集约化水平已在全球名列前茅。从 2003 年开始,中国牛奶产量一直位于全球前四,是全球牛奶主产区之一。2000年,中国奶牛年单产水平不到美国同年的1/3,2024年,中国规模牧场单产已经达到美国水平。

而在乳品质量上,我国连续17年实施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做到了抽检“全覆盖”,乳蛋白、乳脂肪含量达到奶业发达国家水平。

以伊利为例,牛奶中脂肪、蛋白质等核心指标总体水平全面达到欧盟标准,而菌落总数、体细胞等关键指标的总体水平更是远远优于欧盟标准。菌落总数作为客观反映牧场综合管理水平和卫生状况的核心指标,欧盟对生牛乳中菌落总数进行了限定(≤10万CFU/mL)。而伊利牛奶的菌落总数平均值2023年、2024年连续两年实现远低于1万CFU/mL,是一项划时代的进步。这意味着,伊利上百万头奶牛住在“五星级牧场”,年产出近千万吨高品质牛奶。

龙头企业发力,中国奶业从跟跑到领跑

中国奶业的逆袭之路,离不开诸多牛奶企业的努力。在突破“卡脖子”困境的过程中,头部乳企成为了技术攻坚的主力和先锋。

例如在关键的牛种培育方面,伊利控股的赛科星牧业破解了高产优质低排放的基因密码,种公牛连续多年位于世界领先梯队,使中国也具有自主改善牛群结构的能力。

在智慧养殖方面,伊利旗下的敕勒川智慧生态牧场也成为了智慧养殖样板,该牧场采用全球一流的自动化设备和智慧低碳管理系统,是全球领先的智慧示范牧场,也是全球智能化程度最高的绿色低碳观光牧场,代表目前全球奶牛养殖行业的领先水平。它代表着中国奶牛养殖已经告别了以人工劳动为主的传统阶段,经历了以机械替代人力的机械化阶段,以及生产要素数字化的信息化阶段,目前,正向更高阶的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阶段过渡。

《报告》指出,从牛奶产品“喝不到”,到“有得喝”,再到“喝得好”;从消费端的“至暗时刻”,到“重获信任”,再到“国奶自信”;从全球产业“落后者”,到“追赶者”,再到“领先者”,如今中国奶业站上了发展的新起点。

一连串的数据,证明着中国奶业巨大的成就:2024年牛奶产量4079万吨,人均消费40.5公斤(1949年仅0.4公斤);牛奶自给率突破70%;国产乳制品市场份额达68%,比2018年提升23个百分点。当全球奶业还在讨论“中国速度”,这个曾落后百年的行业已悄然切换赛道。在敕勒川牧场的挤奶大厅,转盘上的荷斯坦牛安静伫立,电子屏实时跳动着蛋白质含量和体细胞数——这些曾由欧美制定的标准,如今被中国牧场不断刷新。正如报告扉页所写:“世界奶业的未来方案,正注入东方智慧。”中国奶的自信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回归,就如李胜利所表示,“中国奶的质量安全是有保障的,完全可以放心地喝。”

转载请注明来自研顺网,本文标题:《20年跑赢百年差距!中国奶业逆袭之路,单产跃居全球领先梯队》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