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沪小康
又到了尽情玩水的季节啦!我每周都要约上好友一起去游泳呢~
而且游泳还被称医生们誉为夏日运动中的“黄金处方”呢!我们听骨科专家为我们一一道来~
医学顾问
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骨科
李凌峰、吴俊国(主任医师)
游泳不仅是消暑良方,更是骨科医生推荐的“零冲击”运动。水的浮力可显著减轻关节压力;划水动作能全面激活肌肉群,增强核心肌群力量;温和的水压还可促进血液循环。
如何科学游泳才能发挥其最大益处?下面为你解惑。
游泳多重优势
减轻关节压力
水的浮力可抵消人体约90%的体重负荷,膝关节、髋关节等承重部位的压力显著降低,尤其适合超重人群、关节炎患者及中老年人群。
肌群协同与脊柱保护
游泳时,腰背、肩颈、四肢肌肉协同发力,不仅能改善脊柱稳定性,还可缓解久坐导致的腰肌劳损。研究显示,规律游泳者腰椎间盘突出复发率降低30%。
循环促进与水肿缓解
水压对肢体形成温和挤压,加速静脉血液回流,减轻下肢水肿,对静脉曲张患者尤为友好。
泳姿选择有讲究
蛙泳
适合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但膝关节炎人群需谨慎,蹬腿动作可能加重膝关节摩擦。
自由泳
对肩关节灵活性要求较高,可增强核心肌群力量,建议肩周炎患者减少单侧划水时长。
仰泳
脊柱呈自然伸展状态,能矫正轻微驼背,适合颈椎病患者。
蝶泳
对腰腹力量要求高,初学者或腰椎手术恢复期人群应避免。
装备选择不马虎
泳衣
建议选择氨纶含量18%~22%的修身款,减少水中阻力,避免过紧影响血液循环。
泳镜
贴合眼周的硅胶垫可防止进水,近视者建议佩戴有度数的泳镜,避免因眯眼加重颈椎负担。
泳帽
硅胶材质更贴合头部,长发人群需扎低马尾,避免过度拉扯头皮和颈椎。
辅助工具
浮板适合初学者练习腿部动作,划水掌需在教练指导下使用,以免肩袖损伤。
隐形风险要警惕
肩袖损伤
自由泳、蝶泳过度划水易导致肩部肌腱炎。
肩袖肌群(冈上肌、冈下肌、肩胛下肌、小圆肌)是稳定肩关节的关键,若出现抬臂疼痛,应立即休息并冰敷。
平时可通过弹力带训练等方法强化肩部肌肉,以减少肩袖损伤风险(弹力带外旋练习:双手握弹力带,肘部贴紧身体,缓慢向外旋转手臂至与肩平行,重复10次)。
蛙泳膝
蹬腿时脚尖外翻角度过大,可能引发内侧副韧带劳损,建议佩戴游泳专用硅胶护膝或减少蹬腿幅度。
腰部扭伤
蝶泳或转身动作不规范可能拉伤竖脊肌,下水前务必进行10分钟动态拉伸。
抽筋
游泳时可能因肌肉疲劳、电解质失衡或热身不足引起抽筋,骨质疏松患者因钙代谢异常、肌肉协调性下降等因素,比一般人更易发生水中抽筋。
发生抽筋时要保持镇定,单手扶池边,将抽筋部位缓慢拉伸至疼痛缓解(如小腿抽筋可向身体方向扳脚尖)。
特殊人群适配方案
1.骨质疏松患者:避免跳水或深水区活动,建议每周游泳3次,每次不超过45分钟。推荐蛙泳或仰泳,利用水的浮力减少脊柱压力。游泳后多摄入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如牛奶、深海鱼),可增强骨密度。
2.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优先选择仰泳,保持脊柱自然伸展;避免蝶泳和剧烈转身动作。骨科医生建议结合水中步行训练,强化腰背肌群。
3.膝关节炎患者:自由泳打腿动作对膝关节冲击较小;慎选蛙泳蹬腿,可佩戴专用硅胶护膝缓冲压力。
4.颈椎病患者:仰泳时头部后仰需适度,避免长时间过度牵拉颈椎;可穿插自由泳换气练习,缓解颈部僵硬。
5.下肢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术后3个月开始,初期以水中踏步为主,逐步恢复至自由泳,需由康复治疗师制定方案。
游泳是骨科领域的“全能运动”,但一定要遵循科学原则。建议每周游泳3~4次,单次时长不超过1小时,并结合陆地力量训练,才能实现骨骼关节的长久健康。
封面及配图素材来源:摄图网
原标题:《夏日运动中的“黄金处方”!还不赶紧看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