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感知中国:上政留学生探秘山西古建开启文明互鉴之旅

沉浸式感知中国:上政留学生探秘山西古建开启文明互鉴之旅

2025-07-03 动态更新

上观新闻 图

当飞虹塔的琉璃在阳光下折射出千年光彩,当双林寺彩塑罗汉的微笑跨越时空,一群来自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索马里、埃及、韩国、沙特阿拉伯、孟加拉国、伊朗、所罗门群岛10国的留学生正用镜头记录下这些震撼瞬间。

6月20日至25日,上海政法学院留学生工作办公室组织举办了“感知中国·晋筑华章”古建文化考察与国际传播实训活动,由石发勇教授、孙颖老师带领15名国际学生踏上山西古建文化考察之旅,在五天的行程中解码中华文明的建筑密码,以跨文化视角架起文明互鉴的桥梁。

古建为书:触摸千年文明的立体读本

在隰县小西天和蒲县东岳庙,同学们看到了“古建筑中蕴含的儒家伦理与民俗信仰”,被经过百年历史沉淀的壁画所震撼。来自塔吉克斯坦的大卫感慨:“我对‘和而不同’的中国智慧有了新认识。”

塔吉克斯坦学生王勇在笔记中记录:“每个地方很有意思,有自己的特色。参加这次活动后我更理解了中国文化和历史。”而俄罗斯学生尼亚则用数据勾勒行程轮廓:“我们参观了7座寺庙、拍了5000多张照片、坐了20小时的大巴、吃了13顿正餐、喝了2.5升山西陈醋。”她特别提到“中国古楼乐高”。她所说的“乐高”不是我们常见的乐高玩具,而是斗拱模型。在山西省博物院,留学生们动手拼装佛光寺东大殿柱头斗拱模型,在拼装中感悟中国古建筑的魅力。

文化转译:从实地体验到国际传播

在平遥古城的日昇昌票号,赛德惊讶于“汉字密码防伪技术”:“这和我们阿拉伯古代的贸易印章有异曲同工之妙。”索马里学生沈凡说:“站在城墙上,我感觉自己踏入了另一个时代。中国文化的深刻让我想把这里的故事讲给非洲朋友听。”

此次活动源于上海政法学院“留学生感知中国实践与古建文化国际传播效应研究”课题。石发勇教授介绍,本次研学结合前期《黑神话:悟空》游戏传播实验,通过“游戏引流+实地研学+反向传播”模式,探索文化出海新路径。根据此前的研究框架,课题组通过《黑神话:悟空》游戏传播实验和实地研学双轨模式,已收集220余份问卷以及30多份深度访谈数据;后续会和前一阶段问卷调查的定量分析相结合,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定性分析,以达到对文化传播实践的深入认识。留学生们在研学过程中在社交媒体发布的内容,也正转化为 “文化出海” 的鲜活案例——沈凡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分享了他的故事和见解。“我收到了许多来自朋友和关注者的问题和评论,他们对中国历史和文化这些鲜为人知的方面感到好奇。”

长效传播:从实地考察到理论建构

在回程的路途中,沈凡的发言引发共鸣:“在山西的古建里,我发现了立体的中国……这些经历让我想起了我们的世界一直是相互联系的。文明不会孤立地成长,沟通、交流和相互影响一直是人类进步的核心。在当今分裂的世界中,跨文化理解的使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正如带队老师在总结中强调:“你们带走的不只是照片,更是成为‘中国通’的钥匙。”

为什么是山西?“山西作为‘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保存着全国70%以上的古建筑,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见证。我们希望通过实地考察,让留学生同学们亲身感受中国古建筑的独特魅力,理解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和艺术价值。”上海政法学院留学生工作办公室老师说。理解当代中国,是要感知今天立体、全面、真实的中国。

(原标题为《沉浸式感知中国:上政留学生探秘山西古建开启文明互鉴之旅》)

转载请注明来自研顺网,本文标题:《沉浸式感知中国:上政留学生探秘山西古建开启文明互鉴之旅》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