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外滩诗歌雅集”在黄浦江畔的外滩八号揭幕,这一诗歌平台为外滩增添了一处以诗歌为媒介,沟通历史与现实、本土与世界的文化坐标。
外滩诗歌雅集首场活动以“一叶知诗”为名。和众多文学活动不同,外滩诗歌雅集融合了多种中国传统美学雅趣,也让活动具有“中西合璧,包容并蓄”的意蕴。
雅集首场活动现场
雅集发起人、诗人林在勇认为,外滩诗歌雅集容纳了传统旧体诗人和现代诗诗人,这在以往的诗歌活动中比较少见。“我们希望用诗歌歌颂外滩,为外滩成为全世界最重要的文化地标贡献力量。”林在勇说。
每年举行的上海国际诗歌节,是上海城市诗意的外放。诗人杨绣丽曾是首届上海国际诗歌节一等奖获得者,现在她成为了雅集发起人之一,这种因缘际会让她倍感荣幸,当场写下诗句:“在黄浦江的涟漪里,写下城市的心跳”。
诗人程林多年来立足于用诗歌书写城市,书写外滩,长年在外滩工作的他共同参与了雅集的发起。在雅集开幕的当天,他十分激动地表示,“从今天开始,我将不再是一名外滩守护者,还要成为一名外滩歌唱者。”他相信,外滩诗歌雅集会在上海诗歌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外滩是世界的外滩,长期以来却没有一个能够聚拢诗人的诗歌活动平台,这让诗人周荣桥感到很遗憾,因此参与雅集的发起,并担任雅集的主理人。看着雅集的成功亮相,沪上诗人齐聚一堂,他心满意足。
诗人们欣赏宋代点茶技艺
四位茶香师在现场以宋代点茶的形式,宣布本次活动的启航。诗人张烨说,“外滩诗歌雅集这个名字太好了,就像我们在寻找,不断寻找,一个名字,就这样出现了。”
1984年,张烨写出《车过甜爱路》一诗,成就了甜爱路“最浪漫的马路”之名,诗人木叶说,但到现在似乎都还没有特别著名的诗歌,可以让人记住外滩,“希望我们能够出现这样的作品。”
唐代水印浮香,造型为黄浦江
外滩诗歌雅集另外一个特别之处是,虽然以诗歌为名,但参与者并不仅限于诗人,还有画家、散文家、文化学者等不同领域的人士。画家李知弥除了画画外,也每天都会读诗,因为“传统绘画和诗歌是不分离的”。黄胜在画家圈子写诗,在诗歌圈子里画画,“因为本身都是很快乐的事情,在这一点上,诗歌和绘画是相通的”。在黄胜看来,“外滩在全国人民的心中是地标,是历史与当下的交融之地。中国新诗的发源地,有一种说法就是在上海。我们要有这样的历史使命:在外滩,用诗歌,树立一面新的文化旗帜。”
未来,外滩诗歌雅集将继续以诗歌沙龙的形式,让雅集成为本地诗人切磋交流的园地,成为沟通城市灵魂与诗意表达的独特桥梁。杨绣丽告诉澎湃新闻,外滩八号将成为雅集的常驻据点,精心呈现系列活动,同时也将在上海外滩、思南公馆等地标场所举办更多的相关活动。“我们也计划邀请海内外杰出诗人驻留交流,促成多元诗潮的碰撞与融合,深度挖掘上海这座‘东方明珠’所特有的城市肌理与精神气质,鼓励创作那些真正扎根于斯、映照时代、触动灵魂的诗歌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