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茶白毫银针 视觉中国 资料图
中国作为全球茶叶第一大国,是六大茶类的原产国,也是全球唯一全面种植且消费所有茶类的国家。然而,长期以来,红茶、绿茶的国际标准均由外国主导制定。这一局面在乌龙茶和白茶上迎来转机。
5月21日,澎湃新闻从福建农林大学了解到,由该校孙威江教授主导制定的白茶国际标准草案近期获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采纳,即将进入全球投票阶段。
回望标准突围之路,中国茶人始终在努力破解“卡脖子”难题。2008年,国际标准化组织茶叶分技术委员会决议启动特种茶标准研制,中国抓住机遇,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负责,福建农林大学主导,整合了学校茶学、植物保护和林学等多学科优势力量,组建科研团队,在福建省市场监管局、全国供销总社杭州茶叶加工研究所、安徽农大和全国茶标委帮助下,历经十余年攻关,成功将中国乌龙茶的独特工艺、品质规范及生态理念推向世界舞台,为全球茶产业树立了“中国标杆”。
2022年11月,孙威江团队主持制定的全球首个中国主导的特种茶类产品的国际标准《乌龙茶—定义与基本要求》正式发布,终结了我国特种茶无国际标准的历史。
“国际标准的话语权背后是科研实力和产业底气的较量。”孙威江教授回忆,团队从零起步,既要攻克乌龙茶化学成分界定难题,还需协调20多个国家收集样品。为精准区分六大茶类,团队创新提出以“做青工艺”和8项主要品质化学成分的含量指标作为判定依据,最终推动国际社会认可的“中国定义”,彻底扭转了国际标准由外国主导的局面。
标准的发布为茶叶国际贸易提供了重要支撑,更是将中国“三茶统筹”理念推向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