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社会组织创新实践中的花开岭现象:与乡村发展的融合共进

透视社会组织创新实践中的花开岭现象:与乡村发展的融合共进

2025-05-15 动态更新

在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银湖街道东坞山村西侧的山谷里,有一个被很多公益人称为“公益主题村”的网红打卡地——花开岭慈善基地。来自政府部门、公益组织、企业的相关人员来到这里,寻找合作机会和乡村问题的解决方案;周边村民茶余饭后来这里散步休闲;游客来这里参观具有乡土特色的建筑,了解入驻其中的公益组织和公益项目。花开岭慈善基地由浙江省青螺公益服务中心负责运营,以“帮助老与幼,培训年轻人”为核心使命。这里正在推进的,是以公益力量助力解决乡村问题的社会创新实践。

在吹响乡村振兴嘹亮号角的当下,花开岭慈善基地是从哪些方面探索社会组织与乡村发展融合共进的?日前,记者一行前往花开岭慈善基地参加2025社会组织创新大比武活动,对基地进行实地走访并与相关社会组织负责人进行交流探讨。

花开岭慈善基地实践探索进行时——

赋能县域公益 助力乡村振兴

花开岭慈善基地一角。供图/花开岭慈善基地

沿着一条两旁开满油菜花的柏油路走进花开岭慈善基地(以下简称花开岭),记者沿途看到四周山坡上各种花正在盛放:桃花、山茶花、檵木花……来此处参加2025社会组织创新大比武活动(以下简称大比武活动)的800多名社会组织从业者穿梭于花开岭的乡居小院、吊脚楼中,一派热闹景象。

花开岭建在一片连绵的低丘缓坡上,呈现倒U形。2018年,这里还是地图上的一片无名之地,遍布荒草野花。在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委统战部、组织部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花开岭获得了10亩建设用地18年的免费使用权。

“当时看到这里的花开得烂漫,想到了‘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的古语,就给这个地方起名为‘花开岭’。”浙江省青螺公益服务中心发起人邓飞告诉记者。

花开岭是浙江“无中生有”经验的生动实践。一位前来参加大比武活动的社会组织从业者在微信朋友圈里发文说:“这个地方7年前什么都没有,现在竟然什么都有了。”在富阳区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下,花开岭现已拥有10亩建设用地和18亩山林用地的使用权,建有一条400米的高标准道路,包含办公楼、厨房与餐厅等5个主要场域,满目青翠中花开遍地。

花开岭西边是富阳区银湖经济开发区,创新与活力在此汇聚;东边是享有“中国豆腐皮之乡”美誉的东坞山村,传统与质朴在这里得以传承。连接着城乡两端的花开岭,其目标正是为城市与乡村的双向奔赴搭建一个公益平台。

以社会问题为导向,为乡村发展探索公益方案

来花开岭参加大比武活动的,除了来自社会组织的相关人员外,还有湖南省怀化市、山东省聊城市、江西省吉安市、四川省自贡市等地民政部门的相关负责人。他们带队前来“取经”,寻找以公益方案解决乡村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

正是在“聚合更广泛的公益力量,创造性解决乡村问题”的目标驱动下,花开岭得以成立并逐步发展壮大。花开岭入口处有一块写有愿景的牌子:它是一个乡村儿童慈善基地,链接多方有识之士,持续提升乡村儿童福祉;它是一个全国社会组织大本营,外省伙伴来此可短驻办公;它是一个乡村振兴民间智库和学习共同体,聚合乡村创新优秀案例,组织学习和推广;它是一个美好生活实验室,大门随时敞开,拥抱乡创伙伴集群创业。

除浙江省青螺公益服务中心外,杭州免午公益服务中心、浙江省益农慈善基金会也长期入驻花开岭开展公益项目,并协助处理相关工作。3家社会组织各有分工,浙江省青螺公益服务中心主要赋能全国各地社会组织,尤其是县域社会组织,帮助其从业人员提升机构管理能力和乡村项目执行能力;杭州免午公益服务中心主要负责执行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免费午餐等乡村儿童项目,并链接其他社会组织,共同提升乡村儿童福祉;浙江省益农慈善基金会通过举办“农创营”等培训活动,赋能家庭农场经营者、民宿经营者等人群。

通过资源共享、协同合作等形式,3家社会组织延伸公益触角,广泛链接全国各地有意向、有能力开展乡村振兴公益项目的社会组织,构建起一个渐成规模的乡村公益组织集群。

“花开岭搭建了一个大本营,将原先单独作战的公益力量汇聚在一起,合力推进乡村振兴。以这里为基点,更多更优秀的经验模式得以在全国传播开来。”杭州免午公益服务中心秘书长周功武说。

多位县域社会组织负责人认为,县域社会组织和乡村的双向奔赴,恰逢其时、大有可为。当下,各地县域社会组织生存面临巨大挑战,在全国范围内系统化推动县域社会组织进村开展活动,以公益方案助力解决乡村问题,特别是“一老一小”问题,是激活乡村发展动力的一条重要路径。

记者了解到,现在很多乡村有大量闲置用地,也有不少其他资源,但缺少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力量;县域社会组织缺少办公场地、资金支持等,但是拥有解决社会问题的热情、思路和人员。

大比武活动现场,来自湖南、山东、江西等省份的民政部门和社工机构负责人邀请花开岭相关负责人到当地传授经验。周功武告诉记者,目前花开岭连接了数十个中西部县(市、区),与之成为较为紧密的合作伙伴,这些地方的政府部门每年派人来杭州参加免费午餐周年庆活动,一起讨论儿童公益慈善等工作;花开岭有数百家区域合作伙伴,这些社会组织主要分布在南方十省,在各地大多是头部组织,长期提供儿童福利、助老助残等公益服务,可帮助基地广泛链接资源和技术。

以赋能增效为牵引,为社会组织进村提供精准服务 

此次来到花开岭参加四天四晚大比武活动的报名者中,有上百人是参加过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梧桐强壮班”培训的学员。不少学员告诉记者,他们报名参加活动,是继续来花开岭“取经”“充电”的。

要让花开岭的“种子”在全国范围内生根发芽、开枝散叶,关键在于为社会组织提供可持续的支持模式,并使其具备“自我造血”能力。

从2022年开始,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梧桐强壮计划每年都在花开岭举办“梧桐强壮班”培训,帮助社会组织,尤其是县域社会组织具备、提升进乡村解决问题的能力。截至2024年12月底,“梧桐强壮班”已举办11期、培训学员近500人。2025年“梧桐强壮班”计划开班10期,新增培训500家社会组织。

从培训活动起步,花开岭逐步构建起赋能县域社会组织的闭环体系。“梧桐强壮班”向县域社会组织传授在进村过程中如何与当地政府部门、村委、村民紧密合作,如何通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开展公益筹款等方式实现“造血式”发展。培训地点也曾安排在湖南、江西等地的乡间地头,让学员们的学习交流更接地气。在“梧桐强壮班”开展的同时,浙江省青螺公益服务中心于2020年在花开岭发起首届社会创新大赛,设立“乡村养老”“粪污处理”“家庭农场”等主题,面向多方广泛征集优秀案例,并在2024年发起大比武活动,面向社会组织征集优秀案例,推动这些案例传播、复制和推广。这些案例也成为“梧桐强壮班”的教材,案例的分享者成为授课老师。

担任今年大比武活动中“社会组织进村养老讲者”的黄献琼,是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老年服务协会会长,也是“梧桐强壮班”学员。黄献琼通过培训学习社会组织进村的价值和模式后,带队前往新晃县禾滩镇岑贡村,在村干部的支持下,改造了村里闲置的福利院,将其改名为“大同兴养老园”。黄献琼组织当地志愿者参与共建,通过养鸡养猪、利用闲置土地种菜等方式降低运营成本,为村里老人提供进院休息、日托和长托等服务,既照顾了当地空巢失能老人,解决了外出打工子女的后顾之忧,也实现了协会的可持续发展。

“大同兴养老园”现服务着50多名高龄老人和残疾人。黄献琼告诉记者,她计划今年联合湖南省怀化市、邵阳市和浙江省杭州市的社会组织,复制该模式。

“要真正实现乡村振兴,仅仅依靠某个基地、某些公益项目的示范作用是不够的,需要引导更多县域社会组织扎根乡村并依托公益项目来解决乡村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也找到适合自己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周功武说。

聚焦扶幼助老壮青年,打造乡村公益项目集群 

花开岭在探索中形成了“扶幼”“助老”“壮青年”三个业务模块,持续打造乡村公益项目集群,并通过培训、交流、合作等形式,将相关经验模式辐射至全国各地的县域社会组织。“扶幼”“助老”两个模块聚焦解决乡村“一老一小”问题;“壮青年”模块则通过开办“梧桐强壮班”、举办“农创营”培训等形式,赋能年轻的县域社会组织从业者、家庭农场经营者、民宿经营者等。

“扶幼”模块以免费午餐项目为基础,辐射、链接越来越多的乡村儿童公益项目。免费午餐项目于2011年4月正式启动,截至2025年3月,该项目共筹集善款近13亿元,直接受益的乡村儿童达50多万名。入驻花开岭后,杭州免午公益服务中心把项目执行多年积累的上千所乡村学校信息对全国其他社会组织开放,帮助其在开展公益项目时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带动更多社会组织到乡村学校提供服务。

“扶幼”模块还包括免费午餐项目相关人员联合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发起的暖流计划、联合无锡灵山慈善基金会设立的儿童安全基金、联合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发起的中国乡村儿童大病医保项目、联合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等发起的拾穗行动等儿童类公益项目(基金),这些公益项目(基金)的内容分别是为乡村儿童提供生活和学习用品、帮助乡村儿童提升自我保护能力、确保乡村儿童病有所医、为乡村单亲无依儿童发放生活补助等。这些项目(基金)既各自独立,又互通资源、协同开展活动,为解决乡村儿童多样化、个性化问题提供“加速度”的公益支持。

此外,花开岭联合中华慈善总会设立“寻子馆”,为寻找失踪孩子的家长提供临时住宿和心理支持,并给予一定的补贴。

2025社会组织创新大比武活动现场,一位活动参加者在花开岭慈善基地演唱自创歌曲《我爱花开岭》。供图/花开岭慈善基地

“助老”模块则采取以点带面的形式赋能县域社会组织。

2024年年初,了解到山东省东平县一些乡村老人存在就餐困难等情况后,浙江省青螺公益服务中心联合杭州青荷公益基金会发起了“长辈食堂”项目。该项目在当地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将该县斑鸠店镇东堂子村闲置的学校改造为老人食堂,培训和支持本地县域社会组织进村实施项目,并引导这些社会组织联合当地民政部门、村委会、老人和家属,同作同食、共担共治。在运作方面,项目通过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免费就餐、其他老人缴费就餐的“半公益+半市场”模式,实现可持续运作。针对老人们的陪伴需求和社交需求等,项目执行方开设了“长辈俱乐部”和“长辈菜园”,为老人提供交流娱乐、适宜的体力劳动等,提升老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长辈食堂”项目获得了东平县民政局的大力支持,也收到了东堂子村一位乡贤的2万元捐款,目前正在东平县另外两个乡镇推广复制。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提供了100万元的资金支持,委托浙江省青螺公益服务中心今年培训250家县域社会组织,重点学习、推广东平县县域社会组织低成本、自驱动进村养护老人的经验模式。

记者了解到,“大同兴养老园”和“长辈食堂”两个项目目前已完成运作模式和经验总结工作,今年准备联动山东、湖南两省的县域社会组织,在多个乡村试点复制,有序推进。

“随着中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乡村老人的照料问题日益严峻,社会组织要迅速行动起来,一天都不能等。”邓飞说。(本报记者 王冰洁)

花开岭启示

詹成付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东坞山村西侧的一个小山谷,自2018年一群公益慈善人士到来并为其取名“花开岭”后,以社会组织为对象的培训、交流、联谊等活动接连不断,各方人员纷至沓来,公益慈善的底色日益浓厚,为诞生“杭州六小龙”这一新质生产力样板的杭城又增添了一块彰显社会活力的亮眼品牌。从名不见经传,到如今在公益慈善界声名鹊起、赢得广泛赞誉,其中的经验值得深入思考。

近几年,笔者对花开岭慈善基地(以下简称花开岭)的实践有所耳闻。不久前,笔者因参加在花开岭举行的2025社会组织创新大比武活动,有了实地观察、了解的机会。总的来看,花开岭的从业者们走的是一条艰辛而正确的道路,他们的探索为进一步做好社会组织工作提供了宝贵启示。

启示一是,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应是我国社会组织的基本价值所在。众所周知,每一家社会组织虽然都有自己独特的章程规定、宗旨任务、活动范围,但它们都是党和国家宏伟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做到“顶天立地”。“顶天”,就是要着眼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动;“立地”,就是要立足章程职责、立足所服务所联系的会员或群众,寻找工作的结合点和着力点,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提供支持,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行业。只有这样,社会组织才能健康持久,其事业才能不断壮大;反之,若自弹自唱、自娱自乐、封闭运行,社会组织只会江河日下、不断萎缩、名不副实。当前,我们党的中心任务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各级各类社会组织都应对标对表这一中心任务,统筹把握各自的章程宗旨、业务范围、服务对象、会员情况、实施项目等,进一步找准在经济建设主战场、文化发展大舞台、社会建设新领域、科技创新最前沿、生态保护第一线等专业服务中的切入点和发力点,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花开岭成功的奥秘并不玄奥,但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说不玄奥,是因为对于响应党的号召、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在大局中找到发挥作用的舞台,这样的大道理大家都懂。难能可贵之处在于,花开岭的从业者们不仅从思想上懂得这个道理,更在行动中坚守这个道理,用实干支撑这个道理,让事实说明这个道理。他们坚持眼睛向下,把根扎在群众的需求之中、扎在现代化建设的火热实践之中。比如,经过反复调查研究,他们培育的“扶幼”“助老”“壮青年”等业务模块,满带人间烟火味,既能发挥社会组织作用,更能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提升群众生活品质。这样的定力和作为,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只有向下扎根,才能向上生长,把社会组织的公益使命自觉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中,体现出社会组织的时代价值。花开岭实践中满满的家国情怀,正是其魅力所在。

启示二是,由社会组织赋能社会组织是一条值得肯定的新途径。以往,社会组织的培训赋能多由党政机关主导,而花开岭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条由社会组织来对社会组织进行培训赋能的新模式。比如,在针对县域社会组织的培训中,花开岭注重传授如何与当地政府部门、村“两委”、村民紧密合作,如何通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开展公益筹款等方式实现“造血式”发展的经验做法;花开岭开展的“乡村养老”“污水处理”“家庭农场”等培训活动,将地点设在村落家庭、田间地头,让参加培训的人员更接地气,现场感十足;花开岭邀请以往接受过培训的学员担任授课老师或“回笼”再学习、再提高,形成良性循环。这种模式针对性强、贴近实际,受到学员广泛好评。花开岭的实践表明,赋能社会组织这一工作,党政机关能做,社会组织也能做,由社会组织来开展,往往更能贴近社会组织的实际需求,值得进一步推广。

启示三是,县域社会组织是一座值得深入开发利用的宝库。目前,我国近90万家社会组织中,由县(市)级登记管理的社会组织占90%以上。在全国2800多个县级行政单位中,平均每一个县级行政单位有近300家社会组织。虽然县域社会组织单个体量较小,所拥有的资源较少,相关服务能力较弱,但它们拥有层级更高、体量更大的社会组织所不具有的优势:县域社会组织接近基层群众、熟悉县域内的风俗人情、了解基层社情民意、开展服务成本低。特别是全国县域社会组织中的大多数是教科文卫体领域的社会服务机构(民办非企业单位),这些以服务为宗旨的社会组织,是解决群众民生领域急难愁盼问题的生力军,是党和政府可以依靠的重要帮手,只要加以引导和帮助,这些社会组织就能快速提供相关服务,有效发挥作用。目前,我国农村低收入人口、城市困难群众、进城务工人员、农村留守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加起来还有几亿人,这些都是特别需要关爱的群体。在地理空间上,县域社会组织离这些群体最近最方便,在服务这些群体上应当更好地发挥作用。以往我们对大型社会组织,如全国性、全省性的社会组织关注较多,今后应更加重视县域社会组织、社区社会组织的作用。花开岭的实践不仅弥补了这方面的弱项,而且用事实证明,县域社会组织是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的,只要把全国县域社会组织这座宝库深入开发利用起来,县域范围内的各种服务特别是公益服务就能得到提升,基层群众生活的便利程度就能得到改善。

行文至此,笔者还想就以公益慈善事业为底色的花开岭之所以能够成功落户杭州作一点体会式解读。这次大比武活动虽然以社会组织自己举办为主,但浙江省的各级部门,既不越俎代庖、包办代办,更不只当看客、不管不问,而是秉持“平时不打扰,有求就必应”的原则,在设备安装、交通疏导、防火巡查等方面提供了周到支持。这种人人都当志愿者、事事都往办成的方向去努力的导向,体现在方方面面。通过对点点滴滴事情的感悟,笔者和其他参加活动的人员也进一步明白了代表着新质生产力的“杭州六小龙”为什么能够诞生在杭州的深层逻辑。花开岭这一慈善基地落户杭州进一步给出了答案,这就是杭州有着优良的营商环境。优良的营商环境是当今社会宝贵、稀缺的资源,它不是等来、要来、喊来的,而是在党的统一领导下,依靠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共同创建而来的。笔者认为,这个经验也是花开岭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更广层面、更深层次带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作者系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理事长)

转载请注明来自研顺网,本文标题:《透视社会组织创新实践中的花开岭现象:与乡村发展的融合共进》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