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荣昌出圈背后:把网络流量变成经济发展的增量

重庆荣昌出圈背后:把网络流量变成经济发展的增量

2025-05-10 动态更新

本文图均为 央视新闻 图

小城故事多。

2025年春天,“荣昌卤鹅哥”的五城“投喂”行动,让荣昌——这座远离重庆主城的西南小城,走进大家的视线。

这个五一,出圈后的首个假期,60多万常住人口的荣昌迎接了超200万的游客;荣昌开放机关食堂,五一首日,米饭蒸了半吨;志愿者通过微信群建立联系,自发组成了一支免费接送乘客的队伍;甚至不少家庭,将卧室收拾出来,为没订到酒店的游客提供暂时住所。此外,荣昌卤鹅销售量达290150只,同比增长752.53%;消费市场也迎来历史性突破,实现零售额20亿元,同比增长258%……

站在风口上的荣昌,扛住了“流量”大考。

五一前,我们来到这里,当地文旅景点夏布小镇正进行一场直播推介活动,“荣昌卤鹅哥”现场助阵。

到处是举起的手机、充电宝和散热板,曾经“投喂”的人,成了被“投喂”的;曾经“蹭流量”的,如今被“反蹭”。那晚,小城里的人们难掩热切,期待着几‍‍‍‍‍‍‍‍天后“吃鹅大军”的涌入。

晚上10点,“荣昌卤鹅哥”林江走下舞台,结束直播

一只卤鹅带来的小城裂变

“我的右手臂抬不起来了。”黄二姐卤鹅店老板娘于平结束了这天的工作。她估计,一只鹅得剁40刀,现在一天卖1000多只鹅,这么算下来,这一天,她剁了4万多刀。

“外地游客愿意来,是喜欢我们这个城市,喜欢我们的美食。”于平心里美。这晚,她和丈夫打算在加工厂熬个通宵,订单量大,必须加班加点处理第二天的卤鹅。

除去成本,一天收入2万元左右,“要是长期这么干下去,有干头啊!”于平沙哑着嗓音,“你想不想来干,过来跟我们一起干啊。”

深夜11点,快递员们还在打包发往外地的卤鹅。“荣昌卤鹅这个单品现在一天2万单以上,原来一天就1000单左右。”快递员何纪说,这放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

4月30日23:00,快递员正将荣昌卤鹅装车发出

此刻荣昌,一鹅难求。当地市民在政府号召下,把卤鹅让给外地游客。即使这样,卤鹅还是不够,“有的游客早上6点多钟就开始排队,买卤鹅、寄外地,到下午2点钟,很多店就没有鹅了。”何纪说,“不是说商家不卖了,卤鹅师傅真‘卤不赢,卤不赢’!”

不光是鹅,鹅毛也开始搅动这座城市。

通过社交平台,江苏一家体育用品公司老板陈啸虎看到了重庆市荣昌区高洪波书记的公开喊话。视频里,高洪波说,“我找到屠宰鹅的企业,我说你鹅毛到哪里去了?我们可以招商羽毛球企业啊,邀请企业过来建厂。荣昌要重构全产业体系。”这话让羽毛球厂老板陈啸虎心动了——这与他们今年的战略不谋而合,在产鹅毛的中西部布局。

一是,降低物流成本;二是,从屠宰场直接收货处理,鹅毛损耗率低;三是,没有中间商,鹅毛价格能降下来。

陈啸虎直接拨打荣昌区招商引资电话,表达建厂投资意向。

拨出电话的第三天,高洪波带着团队来到江苏。

这个速度,陈啸虎没想到。

“要以数据流量换经济增量”,高洪波分析,“荣昌卤鹅产业起来了,养殖业起来了,鹅毛就多了。一定要利用鹅毛优势,把羽毛球产业带动起来。”

说回荣昌卤鹅,它是客家文化与巴蜀文化交融形成的非遗美食,有300多年历史。荣昌有“中国卤鹅之乡”的头衔,但过去这些年,没有摆脱规模小、布局散、效益低等传统产业弊病。

自4月10日以来,荣昌卤鹅屠宰量增长10倍,卤鹅销量增长10倍,快递单量增长超20倍,全区重点商贸企业日均直接拉动消费超1亿元。

“有了爆款之后,把卤鹅产业链拉长,从养殖端到销售端,做全产业的思路。”高洪波说。从饲料到兽药,从养殖基地到中央厨房,从羽绒服加工到品牌塑造,从线下门店到电商直播,从20余家配套企业签约入驻卤鹅产业园到3条冷链物流专线即将开通……这一次,这座西南小城想做深做透荣昌卤鹅“土特产”文章,从“爆红”走向“长红”。

打造网红城市是“蓄谋已久”

“如果没有卤鹅哥,荣昌激活不了,我也找不到突破口。现在找到这个突破口,区委区政府抓住机会,双向奔赴,相互赋能。”五一前的卤鹅非遗美食消费季动员部署会上,高洪波说。

“荣昌没有名胜古迹、名山大川,老天爷没有给我们留下世界自然遗产,荣昌常住人口也就60来万人,我们的老百姓勤奋,想增收致富,但从哪里去突破?”这个问题困扰着高洪波。

2023年,重庆荣昌区启动“网络达人培养计划”,高洪波提出“将街头摊贩、非遗匠人等草根群体纳入城市形象传播体系”战略。

“要善用互联网,引导新媒体或者自媒体人士宣传家乡。我们请网络达人给他们培训,让他有内容。他的粉丝会越来越多,他会越来越爱家乡。”

“江哥一直参加我们的活动和培训,去年我们就评江哥为荣昌文旅推荐官、荣昌美食推荐官、荣昌好物推荐官。”高洪波谈起江哥,“但你知道我是什么时候关注到江哥的?2022年重庆山火,他去扑火。”

也许你很熟悉跨越五城“投喂”Speed、穿着大花袄的“荣昌卤鹅哥”。下面,讲讲你不熟悉的江哥。

“荣昌卤鹅哥”本名林江,49岁。爆火前,做了五年助农主播,在荣昌的大街小巷、田间地头,你总能看到他。他直播赶大集“吸粉”,给滞销的小商户、缺劳力的老人带货,“我觉得自己没有做网红的潜质,没有才艺、不会打PK。所以说,想做一个助农带货的主播,既有正能量,又能帮助农民,还能帮网友买到他想要的土货农货。”林江坦言。

过去五年的林江

再往前,毕业后,林江开启一个人的创业路,干过楼盘代理、陪驾、送过快递、搞过装修、商圈投放过机器,也开过餐馆、做过客户端、卖过床垫……

“我就是觉得先做了再说,不要考虑太多。”林江这样解释自己作为创业者的“执着”。

“我一直在思考,一直在努力,一直在等一个爆点。”

4月份的“爆点”到来之前,这座小城里很多人已经认识林江——那个还没火起来的“荣昌江哥”。

正在吃火锅的一桌年轻人里,一个小伙说他们相识在2022年重庆山火,“他比年轻人还猛,眼睛都干出血丝了。我们到后面真的搞不动,下山了,江哥还在,和村民一起,用背篼背物资,身上都勒红了”。

在一家卤鹅店,和江哥相识18年的老板说,“他去投喂Speed的那只鹅就是从我这儿拿的。”老板继续说,在荣昌,找不到的人、卖不出去的菜,都找江哥。火之前,江哥做助农主播,但总倒贴钱帮老人卖鱼卖藕。“坚韧是江哥最好的品质。我的小孩今年就要中考,我跟小孩说,我们是客家人,我们的祖先千辛万苦从关中、安徽移民到沿海,再迁徙到这里,就是要百折不挠。”

夏布小镇上做餐饮的大哥说,他这个人太轴了,以前做直播,想有人气,背一个背篼,发棒棒糖、冰糕给小朋友,边发边说“我叫荣昌江哥,关注我”。大哥记得当时身边很多人是用另一种眼光看待江哥的,不赚钱,不知道他图啥。

有一天,林江讲起父亲曾对自己说“你是‘扶不起的阿斗’”。

“你想得到父亲的认可吗?”

“任何小孩都希望成为父亲的骄傲。”林江说。

骄傲,对林江而言,是陌生的词。“这两年,荣昌大大小小的活动,我都拍视频、做直播,也没什么收入支撑,基本上就是吃老本。五城‘投喂’前,我的贷款断了,信用卡也没还。所以,当我看到Speed来了,我知道我有机会了——我推荐我家乡的美食,就看这一次能不能像淄博烧烤和天水麻辣烫一样火起来”。

火了,真的火了。林江形容这种感觉是“真实也不真实”——真实的是,这么多年的境遇在这两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真实的是,像做梦一样,也怕流失得快。

“要重新定义‘蹭流量’,‘网红’也不是贬义词。”高洪波提高了音量,流量来了,要接得住、接得好,把网络流量变成经济发展的增量。

在荣昌找机会的人

爆火之后,林江身边多了一些人——赵斌,1996年出生于贵州毕节的小伙,西南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毕业后,从事互联网运营工作。他加入了林江团队,“说实话,我之前接受不了,我觉得他在扮小丑。”赵斌直言,“但为什么愿意来做他这个事,确实后来看到了他的信念感,要做一只打不死的小强。我不如他。”

坐在城市楼宇下,赵斌说:“我是一个农村出生的孩子,家里给不了我任何托举。这时候有个风口,我要接住。就像江哥他之前做助农主播一样,2025年终于有结果了,我相信我也会。”

林江的亲弟弟林星宇,上海一家建筑设计公司的合伙人,决定放下手头工作,来帮哥哥。“一方面帮他,希望他好;另一方面,也是看到一个机会吧。”林星宇停顿片刻,“他过去穷怕了,总一个人干,不知道放权,现在团队管理太混乱。昨晚大吵了一架,这回说好了,以后他管台前,我管幕后。”

连续20多天了,林江的土特产店门口集聚了各路自媒体博主,他们把镜头对准林江,如同过去林江举起手机,去往淄博烧烤、天水麻辣烫、开封“王婆”一样。

如今,“江哥”成了他们的“景观”。盯紧屏幕,期待左下角挂出的卤鹅链接,再多卖出一只;直播间里的“粉丝”,再多涨一个。

凌晨2:00,自媒体“战地记者”仍在等待江哥

对了,还有来找林江拍“避免买到假卤鹅”反诈视频的,穿上“战袍”大花袄,林江高喊“假鹅,退!退!退!”。拍摄最后,对方提出希望和林江合唱一首《海阔天空》。

演唱前,林江脱下大花袄,练习了三次。

【写在最后】

重庆荣昌,位于四川盆地川中丘陵与川东平行岭谷区交接处,背靠川东岭谷,面向川西平原,南通泸叙,远达云贵。勃兴于清初前期的“湖广填四川”移民浪潮,将无数外省移民卷进四川,荣昌成为了外来人口的聚居地、中转站和集散地。这里的人们,自古以来,坚韧、勇敢、开放。

这个地图上小小一隅的城市,突然站上“C”位,他们唯恐辜负。这个五一,不只是政府推出“三免”政策:免费停车、免费坐公交车、免费游景点;市民也自发组织爱心车队,深夜11点志愿者在高铁站门口等待最晚一趟高铁,看到拎着行李箱的,他们一个箭步上前“去哪里?免费接送”——呼应着高书记那句“遇到说普通话的,我们多给个笑脸啊”。

想起来,几乎我们采访的每一个人,结束时,都会说一句——感谢为我们的家乡宣传。

(原标题:《荣昌出圈背后》)

转载请注明来自研顺网,本文标题:《重庆荣昌出圈背后:把网络流量变成经济发展的增量》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