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界面新闻编辑 | 楼婍沁
5月8日,天然钻石开采商和零售商戴比尔斯集团(De Beers Group)发布公告称,计划关闭旗下培育钻石珠宝品牌Lightbox。在此过程中,戴比尔斯集团正就出售包括库存在内的相关资产与潜在买家进行讨论。
戴比尔斯集团独家回应界面新闻称,预计在2025年夏天结束所有面向消费者的Lightbox品牌活动,并在2025年底以前关停Lightbox品牌的所有营运。在此期间,Lightbox品牌的销售活动还将继续。而在与潜在买家讨论后,最终剩下的Lightbox 产品库存将一同出售。
2024年6月,戴比尔斯集团就已经宣布停止为Lightbox品牌生产实验室培育钻,聚焦到价格更高的天然钻石业务上。
资深钻石行业分析师朱光宇告诉界面新闻:“其实去年6月它停产用于珠宝首饰的培育钻石的消息出来之后,业内就传说它迟早会关停这个牌子。因为这跟戴比尔斯集团本身在天然钻石行业的地位,以及它的整体战略相悖。”
2025年2月,戴比尔斯集团已宣告在2025年5月底会启动一项全新的“源头战略”(“Origins Strategy”),旨在通过四大举措间接减少集团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的开销。
这包括专注回报率更高的项目、提升企业中台的交付效率、激活“品类营销”和专注天然钻高级珠宝的业务等,以及旗下人造金刚石制造商Element Six将专注合成钻石在工业场景当中的应用和解决方案。
必须提到的是,英美资源集团自2024年以来正在采取行动拆分出售戴比尔斯公司,因为与钻石相关的业务已经不是前者的战略重点。2024年9月底,英美资源集团方面在伦敦公开表示,出售戴比尔斯公司的计划没有反转的可能。但基于戴比尔斯公司这两年疲软的业绩表现,市场也有消息称,英美资源集团的另一做法是让戴比尔斯业务拆分后单独上市。
戴比尔斯集团告诉界面新闻,“基于商业保密原则,我们无法披露潜在买家的信息。但是我们正处在一个全面而审慎的进程中,确保给戴比尔斯集团一个最好的结果。”
朱光宇认为,无论戴比尔斯集团是被出售,还是拆分后单独上市,“它都需要聚焦在某一个业务上,而不能在天然钻(珠宝)和培育钻(珠宝)两边来回跨,这是它(关闭Lightbox 业务)的核心原因。”
当前培育钻石消费市场现状已经令戴比尔斯集团无利可图。
戴比尔斯集团于2018年成立Lightbox品牌,当时以透明线性定价策略为每克拉培育钻石制定了800美元(约合5794.64元人民币)的价格。在过去七年间,中国河南、印度的人造钻石产量剧增,促使一克拉培育钻石的批发价格不断下滑。
戴比尔斯集团告诉界面新闻,培育钻如今的批发价跌幅已经达到了90%。而其目前定价已经“逐步趋近于成本加成模式(cost-plus model),与天然钻石价格脱钩。”
所谓“成本加成定价模式”,即单位成本加上一定比例的利润制定产品价格的方法。简单来说,这种定价策略的特点是市场上统一商品的价格会比较稳定,但它会忽略需求弹性的变化。
更为重要的是,戴比尔斯集团终止并计划出售培育钻石珠宝品牌Lightbox,很大程度上有助于终止过去几年令消费者困惑的天然钻和培育钻珠宝混战。
培育钻石珠宝近年来的规模化量产和快速进入零售市场已经对天然钻石珠宝零售市场造成了冲击。而天然钻石头部企业介入培育钻石终端消费的游戏当中,又近一步混淆了公众过去对钻石稀缺性的认知,并对钻石价值产生了质疑。
叠加宏观环境、中国市场消费需求疲软等因素的影响,截至2024年12月,国际天然钻石均价在一年内下跌了24%。而且尽管戴比尔斯在中美等重视要市场为天然钻石展开营销活动,戴比尔斯的天然钻石库存在2024年底达到16年来的最高位。
值得提到的是,包括周大福珠宝、周生生在内的国内黄金珠宝首饰头部企业在推广培育钻石的态度上也相当谨慎。这些品牌既是上游的戴比尔斯等天然钻石开采商的常年合作伙伴,在终端市场又面对着大量长期积累的天然钻石珠宝的消费人群。
而随着天然钻石行业巨头重新明确了自身的战略定位,将终端零售业务收缩回天然钻石品类,这实际上也有益于培育钻石珠宝行业的发展。培育钻石珠宝首饰的产品内在价值和应用场景都会更加清晰。
朱光宇认为,未来钻石市场关于天然钻和培育钻的推广营销不应该再聚焦于孰优孰劣上,而应该注重不同人群和不同需求的满足。
按照当前公开信息,戴比尔斯集团仍然保留了旗下实验室培育钻石生产商“元素六(Element Six)”公司的业务。但该公司将不涉及消费者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