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考研经验与心得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复习资料:讲义,命题人1000题,考前四套卷对于政治, 7月份跟着班开始熟悉知识点,但最有效果的还是从9月份开始对知识点进行熟悉理解背诵,这大概持续到10.15号。同时也不要忘了选择题,9-10月份主要做单选题,11月份做多选题,至少来两遍。到了11.15号,我又开始背诵冲刺班讲义,这里不仅包括选择题,也要开始准备分析题了,到了考前两周又背了背点题班讲义,在12月份,在做四套卷时,可以拿着分析题练练手,不一定把答案一字不漏的写下了,列出提纲,表明知识点即可。就这样,我就上了考场。(但说实话,自己近五年选择题真题没有做,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合理安排时间,不要出现我这种情况,做做选择题真题还是挺有必要的)
考研数学方面:
通过解答数学问题来验证自己的学习成效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常见的数学练习资料,例如李永乐的基础660题、张宇的1000题以及汤家凤的1800题,都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然而,这些习题集通常被认为具有相当的挑战性,尤其是张宇的1000题,其C类题目常让人感到无从下手。对于那些确实无法解决的问题,最佳的做法是记录下来,然后对照答案找出思维受阻的部分,并亲手重新计算以确保理解和掌握。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学习资料包括《单词红宝书》、张剑的基础阅读集150篇、官方真题黄皮书、《写作160篇》以及王江涛的《高分写作》。考研英语侧重于理解能力,因此词汇量是关键。我在初期阶段只专注于背单词,这个习惯一直持续到十月份,直到我对单词有了深入的理解为止。大约在五月,我开始通过阅读理解来寻找语感,选择了张剑的基础阅读集,虽然这本书与真实试题存在差异,但我并未过于纠结这个问题。八月起,我转而投入真题的训练,特别是阅读部分,需要反复操练并深入剖析每篇文章。对于完形填空和新题型,我没有进行专门的训练,只是完成了真题中的相应部分。十月份,我开始准备作文,主要以背诵范文为主,几乎没有实际写作。起初,我使用王江涛的教材,后来发现其大作文的风格并不适合我,于是改用了一本较为少见的《写作160篇》来准备大作文,而小作文仍沿用王江涛的书籍。近年来,客观题的难度有所降低,并且我个人在阅读理解方面有一定优势,这使得我在考试的前期客观题部分表现良好。
考研专业课方面:
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涵盖了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四个主要部分。每一部分都有其独特的重要性,需投入相应的时间和精力去深入理解和掌握。
对数据结构,重点在于理解各种数据结构(如链表、树、图、堆栈、队列等)的特性以及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熟练掌握排序和查找算法是必备技能,比如快速排序、归并排序、二分查找等。编程能力在这里也非常重要,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代码实现是检验理解程度的关键。
计算机组成原理主要涉及CPU的结构、指令系统、存储器层次结构等,这部分需理解硬件的工作原理,尤其是计算过程和数据传输路径。理解ALU、寄存器、内存、I/O设备之间的交互是核心。
操作系统则涵盖了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管理和设备管理等内容。理解并发和同步、虚拟内存、磁盘调度等概念,并能运用到具体场景中,是这部分的重点。
计算机网络需掌握TCP/IP五层模型,理解每层的主要协议和服务,例如IP、TCP、UDP、HTTP等,要了解网络的传输机制和错误检测纠正策略。
我的学习方法主要是结合教材和参考资料进行深度阅读,配合做题加深理解。我会定期做模拟试题,以此来检查自有的学习进度和理解程度。我还利用在线资源,如LeetCode、Coursera等平台进行实践操作和深化理解。遇到困难时,我会积极寻求老师或同学的帮助,凭讨论来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