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考研经验与心得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在高中专注于理科,对政治领域了解甚少,因此从暑假开始,我每天都投入1到2小时来研习政治。这个学科包括五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及时事政治。其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我来说最具挑战性,建议有理科背景的同学优先攻克。近代史和毛中特有很多共通之处,可以结合学习。关于参考资料,我强烈推荐Xiao*Xiu*Rong和Jiang*Zhong*Ting的材料,跟紧他们的讲解会很有帮助。我购买了精讲精练套装、20天20题、小草笔记、考试大纲、肖秀荣的时政热点、冲刺8套卷、最后四套卷以及蒋中挺的最后5套卷。逐步完成这些资料,有助于稳步前进,避免到最后手忙脚乱。政治知识不必耗费大量时间死记硬背,有个大致的印象就足够,后期多翻阅知识点摘要,最后半个月集中精力背诵预测题,这样就绰绰有余了。毕竟,政治科目分数差异不大,过分投入并不划算。
考研英语方面:
在一战期间,我对英语作文的投入不足,但在二战时,我深感其重要性,于是提早开始每日研读汪江涛的高分写作,并积累了大约15篇大作文和20篇小作文的背诵材料。同时,我也动手练习了几篇文章,避免依赖万能模板,而是自备了一些句子结构、框架和精彩语句。考试时,我能保持冷静,将所学自如运用。我认为,大量背诵是必要的,关键是要熟悉并能灵活应用,这样无论面对何种主题,都能游刃有余。
对于阅读部分,连续两年我都坚持使用丁晓钟的超精解,二战期间也参考了何凯文的方法,但我仍然认为丁晓钟的解析最为深刻,有助于构建思维模式,强调理解的重要性。我反复研习英语真题至少六遍,没有涉及任何模拟题,全心全意挖掘真题的精髓,到最后甚至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考试时我并未感到紧张,反而十分从容地完成了所有题目。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个科目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主要内容。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关键。我建议大家首先要精读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如《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这是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础。要关注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这能帮助更深入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内涵。做笔记是非常重要的,将重要概念、理论框架整理出来,有助于记忆和理解。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部分主要研究的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这部分需结合中国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国情去学习。阅读历次党代会的报告,了解各个时期党的理论创新,是理解这一科目的重要途径。也要关注中国的社会经济实践,理解马克思主义是如何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和应用比死记硬背更重要。尝试用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去分析社会现象,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实际思考中。定期进行自我测试,凭模拟试题来检验自有的掌握程度。讨论和交流也是提升理解的好方式,找同学一起讨论,或者参加学术研讨会,从他人的观点中获取新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