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核技术及应用考研经验与备考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我实际上在接近十月份时才着手准备政治科目,这似乎源于某种莫名的胆量(也不知道哪里来的)。之后,我每日投入1至2个小时的学习时间,偶尔还会任性地因未完成计划而忽略它。我推荐尽早启动复习,暑假就可以先浏览一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部分,特别是其中的哲学内容,我个人认为这部分相当需要领会。除此之外,反复背诵、多做选择题训练以及归纳多项选择题中的常见误区是十分必要的。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的学习可以参考《复习全书》的李永乐和李正元版本,这是一本出色的辅导书籍,擅长将复杂的数学概念系统化。我曾投入两个月的时间仔细研读了两遍,第二次阅读时我对数学的整体构架有了更深的认识。重要的是要深入理解而非匆匆浏览以求进度,质的提升远胜于量的追求。暑假期间是数学复习的理想时段,开学后很难找到如此集中的学习时间。这两个月对数学的掌握至关重要,否则后期可能会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弥补。数学在考研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赢得数学就等于赢得了全局。在十一月至考试前夕,应重新审视错题本,并利用《模拟题精点》进行练习,每周安排两次模拟测试。
考研英语方面:
考研英语的特点在于考察对单词掌握的深度,即一词多义,核心词汇在5500左右,真题超纲词占到试卷总单词量的5%。考研英语的学习是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滴水石穿,每天保持对单词的复习,每天做2篇阅读(正确率不是关键,关键在于通过反复练习,熟悉自己的解题思维,保证能快速找到题目对应考察点,总结出全文主题,而不被浩茫茫的从句、修饰词所干扰)。给大家分享我突破速度的经验:在于视域。就是说,以前慢的时候,一句话基本是一个单词一个单词翻过来,然后消化是什么意思。快起来的时候,直接找到句子的主、谓、宾语,眼睛是一扫一句话的。还有熟悉了英语的段落分布以后,一些不重要的句子扫一眼就过去了。我也没有什么语法基础,就是做多了,就有经验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普通物理”是物理学的基础,涵盖了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原子物理学等多个领域。对每一部分,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至关重要。例如,在力学中,牛顿三定律、动量守恒、能量守恒等原理需深入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在电磁学中,电场、磁场的概念,以及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理解和应用是核心;光学则涉及到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干涉、衍射、偏振等现象的理解;原子物理学中,氢原子模型、量子数、波动力学等知识是基础。
学习这些内容时,我建议大家先从教科书入手,逐章阅读,理解每个概念的物理意义。做大量的习题来加深理解,因理论知识只有凭实践真正内化为自有的能力。我通常会挑选一些经典的教材如费因曼的《物理学讲义》,或者霍金的《时间简史》作为辅助阅读,它们用更生动的方式解释了一些复杂的物理现象。
复习过程中,我会定期进行自我检测,比如每周做一套模拟试题,以此检查我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并对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的复习。我也积极参与在线论坛或学习小组的讨论,凭他人的视角和解题思路,我能发现自有的盲点,拓宽思考角度。
对一些抽象难懂的概念,我会尝试用图示法、类比法来帮助记忆和理解。例如,用电磁铁比喻电场和磁场的关系,用弹簧模型理解弹性势能等。
我认为,保持对物理的好奇心和热爱是最有效的学习动力。当你对自然界的奥秘充满好奇,你就会主动去探索,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