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电子信息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今年的政治考试成绩让我颇为失望,尽管我一直认为自己在这方面颇有优势。这门学科的确需要巧妙的策略,而且往往付出的努力与收获并不成正比。我的学习方法可能并不适用于所有人,因为我在很早就开始了准备,并依赖强大的记忆力背诵了教材和所有习题。然而,今年的实际考题却与以往大相径庭,灵活且富有挑战性,仅仅依靠基础知识的掌握或是偶然的猜测并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这不是在鼓励你等到10月份才开始复习政治。你应该明白,专业课程和英语之间的分数差距不会太大。假设明年的政治考试更侧重基础,那么政治就可能会成为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因此,在整体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务必对政治复习给予足够的重视。
考研数学方面:
《复习全书》要脑子想,用笔算,做题前分析题目的考点是什么。高数的历年真题在网上都能找到,打印下来,反复模拟。虽然大部分同学认为题目简单,可是还是要予以重视的,毕竟140分的人还是少数,说明它并不是那么简单。把每一道题的解题思路都弄清楚,等到全部做完后就会发现每年出题是有一定套路的。有心的话,可以把每一套题中相同相近的题目归整一下,思路会更加清晰。
考研英语方面:
我从未尝试过模拟或针对性训练阅读,原因是我觉得这种方式可能不够准确,况且我连真题都没时间全部完成。大约五月份时,我从1997年的英语题目开始做起,此前主要专注于背单词和学习语法规则。起初,我每天解决一篇文章,用的是黄皮参考书。我会标记出所有不熟悉的词汇,包括那些记忆模糊的,然后逐字逐句对照原文翻译,错误的单词会抄录在笔记本上,同时也会记录不懂的短语,因为这些短语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可能会有很大差异。这样的流程通常需要耗费两个半小时左右。我一直做到二十年前的题目,那时已经到了九月开学的时候。
接下来,我把每篇文章抄写在笔记本上,并逐一对照翻译,再与原文翻译对比,这个过程中,我会发现许多未察觉到的问题。这一轮结束后,我感觉到自己的进步。于是,我又回头从2007年的题目做起,这次每次做两篇,因为之前的练习让我对这些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当然,仍然会出现我不认识的单词,我会继续标注,完成后再在我的笔记中标注重点词汇。我会分析错误的原因,如果是翻译错误,就重译那段内容;如果是因为受到干扰项的影响,我会研究它是如何设陷并使我忽视正确答案的。此时大概是十一月初。
之后,我专注于近两年的题目,同样是一边做一边写下翻译,以确保不错过任何单词。我采取的方法是第一天下午做一篇阅读,第二天处理翻译和写作,两者交替进行。这样持续到接近十一月底。由于英语的新题型相对简单且数量不多,我都完整地做了几遍就没有再重复。
在整个过程中,我始终注重基础的巩固和理解的深化,以此提高我的阅读能力。
考研专业课方面:
“电子技术”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两大部分。模拟电路部分主要涉及到电阻、电容、电感等基本元件的理解及应用,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和分析,滤波器的设计等。数字电路则侧重于逻辑门、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的学习,以及数字信号处理的基础知识。
对模拟电路,理解电路的基本定律如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至关重要。掌握运算放大器的工作模式和应用场景,比如负反馈放大器、比较器、积分器等,也是必须要做到的。在滤波器设计中,理解和运用频率响应理论是关键。
在数字电路方面,你需深入理解二进制系统、布尔代数和逻辑函数的关系,熟练掌握各种门电路的功能和特性,并能灵活运用这些基础知识设计和分析组合逻辑电路。对时序逻辑电路,掌握状态机的概念,理解寄存器和计数器的作用,以及它们在实际电路中的应用。
在学习过程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动手实践。凭搭建电路模型,直观地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增强对理论知识的记忆。利用电路仿真软件如Multisim或LTSpice进行虚拟实验,检验设计方案是否正确,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做题和复习同样重要。大量的习题练习帮助你巩固知识点,定期回顾所学内容则避免遗忘。我推荐使用经典的教材如"电子技术基础"配合习题集进行深度学习,利用网络资源,如Coursera、Khan Academy等平台的在线课程,也补充学习,提升理解。
保持好的心态是成功的关键。学习电子技术需耐心和毅力,遇到困难时,别忘了寻求导师或同学的帮助,共同探讨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