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业大学草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初次阶段,从7月底延续至10月初,首先通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四本书,特别关注前两者,投入更多时间去深入理解书中的核心概念,梳理出知识框架后再进行记忆。在繁重的考研复习期间,阅读政治书籍也能带来一丝趣味。当感到疲惫时,不妨抽出两个小时专心研读,对于后两门课程,则可加快速度,重点记牢目录内容。进入第二阶段,从10月中旬到11月底,主要任务是完成风中劲草的选择题训练。最后冲刺阶段,即12月初至12月底,集中精力做肖四等预测卷,并且熟记大题答案。或许你会觉得难以理解,但在这四科中,政治往往被低估,实际上它提升分数的空间最大。政治学习的重点在于选择题,而做好选择题则依赖于对教材基本概念和原则的深刻理解。
考研数学方面:
首度复习时,我采用了李正元的《复习全书》(粉色封面,经典且有一定难度,适合追求高分者)配合张宇的教学视频来学习高等数学。对于线性代数,我选择了李永乐的《线性代数辅导讲义》及相应的视频课程,这两门课都是边观看视频边阅读教材。对于概率论,我则研读了李王合作的《复习全书》大红色版本。在做讲义练习时,我坚持独立思考,即使需要参考答案,也会按照解题步骤自己重新计算,不允许自己偷懒,并在边上记录解题方法和关键点。如果条件允许,我会将全书完整地复习两遍。我的数学学习时间并不长,大约每天五小时左右。
第一轮复习后,早期内容容易忘记,所以在第二轮,我借助660题来重温知识、巩固提高。在做题前,我会先总结章节的关键知识点,这对深化基本概念的理解非常有益。最后一个月,我每天早上都会完成一套数学试卷,真实试题与模拟试题交替进行,以适应各种题型。熟悉真题有助于掌握重要考点,但可能会遗漏一些边缘知识,这时模拟题的预测价值就显现出来了。我挑选了张宇的8套卷和合工大的预测卷共10套来做,其中的微分方程题目我在之前的预测题中已多次练习,因此答题格外流畅。级数部分我一直感到薄弱,却心存侥幸未加弥补,导致考试时遇到大题只能凭空想象,十分困难。后期,我的真题成绩稳定在135分以上,模拟题则保持在120分以上。一旦发现遗忘的知识点,我会抽出时间专门复习,面对模拟题的挫折也很正常,通常我会用一天时间来填补学习的空白。如果有更多的时间,我会多做一些模拟题,因为明显感觉到自己的熟练程度还有待提高,所以考研准备越早开始越好。
考研英语方面:
由于我的翻译基础不好,暑假开始我就坚持每天一句。给自己每道题限时三分钟,无论多难都要让自己写出中文译文,哪怕自己都读不下去,然后配合讲解或者是拆分与组合一书,进行修改,学习一些翻译技巧。个人感觉翻译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反复的练习和修改中不断提高。
考研专业课方面:
“草学基础”是一门涵盖生物学、生态学、土壤科学、植物生理学等多个领域的综合学科。它主要研究草地生态系统中草类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种群动态、群落结构以及草地管理和利用等知识。扎实的生物学基础知识是必不可少的。我会建议你从理解植物的基本构造和功能开始,深入到草本植物的特殊性,如根系形态、光合作用等方面。
对生态学部分,你需掌握草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动态变化。这部分需理解和记忆的内容较多,凭构建思维导图或者进行案例分析来加深理解。要关注全球气候变化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这是的研究热点。
再者,土壤科学也是重要的一部分,特别是土壤肥力、水分状况对草类生长的影响。理解土壤-植物相互作用的机制,能帮助你在实际问题中灵活应用理论知识。
植物生理学的知识点,如光合、呼吸、营养吸收等,是理解草类生长发育的基础。这些知识点不仅要在理论上理解透彻,还要能够联系实际,比如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如何调整草地管理措施以优化草类生长。
实践操作能力和实验技能同样重要。草学基础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积累,更需凭实验和实地考察来验证和深化理解。你尝试参与一些草地调查或管理项目,这样既能提升实践能力,也能使理论知识更加生动。
学习过程中,我推荐定期复习和自我检测,制作笔记,整理重点难点,多做历年真题和模拟试题,熟悉考试的题型和难度。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向老师教或与同学讨论,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