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信息硕士考研经验与心得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的学习是从十月份之后启动的。我研读了一遍重要文献,并同时完成了肖秀荣的1000道选择题集。选择题在政治科目中占据了关键地位,特别是多项选择题,常常成为区分成绩的关键。我仔细阅读了《风中劲草》的核心要点,并且完成了肖秀荣关于时事的小册子。接着,我进入了真题练习阶段,但之前学过的内容总是遗忘。我浏览了肖秀荣的知识点提要,主要是为了理解整体框架,同时也逐步背诵了一些考点预测,然而任务量巨大,最后只能全力以赴地做好并记住了肖4的题目。令人惊讶的是,考试中有不少题目与肖4的答案相符,这真是出乎意料。因此,对于政治学习,我希望你们能更用心一些。不能完全照搬我这种敷衍的态度,毕竟政治是一门至关重要的科目,它直接影响到总分。
考研数学方面:
对于初阶学习,我推荐使用李永乐的复习全书,同时660题也是个好选择,建议在完成一至两轮全书后开始,时间不宜迟于10月。我个人非常推崇海量刷题的方法,但这并不等于无脑做题,关键在于不断归纳总结,而且不要直接写在教材上,而是记在笔记本里。到了备考后期,你的笔记将成为主要的复习材料,毕竟面对厚厚的几百页书,你无法快速查阅。
考研英语方面:
我对英语写作颇有信心,我认为备考时必须动手实践,光有构思是不够的。有些考生倾向于在复习后期依赖背诵范文,这因个人习惯而异,我自己去年也曾尝试过,但并未取得显著成效。自9月份起,我每周大约撰写5篇文章,到了12月会花几天时间将这些作品按照主题归类整理,这样就能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写作框架,多练多熟,单纯模仿他人的范文并不能真正提升自我。之前我使用过《考研1号英语写作160篇》,但发现其推荐的范文质量不高,之后转向了王江涛的《考研英语高分写作》,感觉更为实用。此外,英语模拟考试是必不可少的,像曾鸣、张剑的《考研英语最后预测5套题》就是不错的选择。模拟考试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掌握时间管理,因为实际考试中时间非常紧张,也是为了探索最适合自己的答题顺序,既能节省时间,也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论力学的学习并不简单,它涵盖了牛顿力学、拉格朗日力学和哈密顿力学等多个领域。牛顿力学是入门的基础,理解和掌握三大力学定律是关键。你需理解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如何凭这些定律解析物体的运动状态。对复杂系统,如多体问题,要学会运用质心坐标系和相对运动的概念。
接下来,拉格朗日力学提供了从能量角度解决问题的新视角。学习这个部分,你要理解拉格朗日方程的形成过程,学会如何从广义坐标描述物理系统的运动,并能解决约束条件下的动力学问题。这部分需较强的数学功底,特别是多元函数微积分的知识。
,哈密顿力学是对拉格朗日力学的进一步推广,引入了相空间的概念,使能够更全面地理解物理系统的动态行为。哈密顿正则变换和经典力学中的守恒量等内容,是理解和应用哈密顿力学的关键。
在学习理论力学的过程中,我个人认为实践是最重要的。解题训练必不可少,但更重要的是理解每个公式背后的物理意义,不是单纯的记忆。结合实际的天文或电子设备案例,更好地理解理论力学的应用。
参与讨论和小组学习也很有帮助。和其他同学一起探讨难题,从不同的角度理解问题,也能提高自有的思考和表达能力。教师的指导也至关重要,他们的经验和见解往往能引导找到正确的学习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