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应用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复习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起步最晚的是政治复习,原因在于这门科目的投资回报率极高,每一单位的努力都能换来丰厚的收获。只需集中精力阅读几本权威教材。由于我个人习惯临时抱佛脚,总是打算到最后阶段再背诵政治,导致原定计划未能全部完成。如果你们提前开始,我推荐以下书籍。首选是《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解析》,又称政治红宝书,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官方编写,权威性毋庸置疑,历年真题几乎直接或间接源自此书,其修订方向也是考研政治的重要风向标,绝对不可或缺。接下来是杨杰主编的《冲刺背诵核心考点》,它与肖老的《知识点精讲精练》内容相近,但更精简,关键考点以特殊标记突出,条理清晰。鉴于我的时间紧迫,我选择了更为浓缩的《核心考点》。肖老的书籍我也购买了四本,包括《命题人1000题》(含解答)、《冲刺8套卷》和《终极预测4套卷》,这些全是模拟题,且与真实试题极其接近,具有预测性质。我做了两遍《1000题》,自行批改并用红笔改正,同时针对错误题目多次复习相关考点。《8套卷》我只做了选择题,马原部分的大题则仔细查看了答案;《4套卷》我不仅完成选择题,还牢记所有大题答案,直至走进考场的最后一刻还在反复背诵。实践证明这个策略有效,《4套卷》准确命中了四道大题,因此务必重视。至于时政,我搜集了一些可能考到的热点,如果对此不踏实,可以考虑购买《形式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其中包含最新时政要点。
考研数学方面:
自大三上学期起,我开始阅读书籍,首选的是同济大学出版的第三版高等数学,尽管推荐版本为第六版。我认为第三版已充分满足需求,内容更为精简,因为某些知识点并不在考试范围内,无需全面覆盖。我个人认为第三版的版面布局更清晰,而第六版的小字体密密麻麻,看起来令人头疼。因此,我选择了前者作为学习资料。初次通读时,我主要完成了书中的例题和部分课后习题(通常是挑选奇数或偶数题,因为它们往往属于同一类),旨在大致掌握知识框架,让自己心中有数。
考研英语方面:
作文:这是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很多人认为背一两个万能模板就万事大吉了,这是万万要不得的。作文一定要练,我是到十月份后才开始练的,要写作文,首先是要模仿,而模仿的前提是背诵。160里的经典必备20篇还可以,有毅力的可以选择背一下,遇到好的句子要标出,背下来。这个没有捷径,必须要背。其实背到最后你会形成自己的模板,同时也要练习。刚开始可以一个星期写一篇,到后来熟练了就三天,到后期冲刺时,我基本是一天一篇。有时并不是全都写完整,而是把重要的思路写出来。而且不同的题材大家要懂得平衡,各个方面都要练习到。以上说的是大作文,小作文也是如此,不过小作文我更多的就是背诵。一共就那么几种,抛出已经考过的,其实没有几个。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基础概念至关重要。西方经济学的核心在于供求理论、市场均衡、消费者行为分析以及厂商决策等基本概念。每一个概念都如同大厦的基石,必须牢固掌握。例如,需求的价格弹性、边际效用递减法则、机会成本等,这些都是常考点,理解和记忆这些概念需深度思考,不仅仅是死记硬背。
深入理解并能灵活运用模型。如AD-AS模型、IS-LM模型、菲利普斯曲线等,这些都是宏观经济学的重要工具,需熟练掌握其运行机制,并能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中进行应用。微观经济学中的生产函数、成本曲线、市场结构模型(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也是考试的重点,务必透彻理解。
再者,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并非脱离实际的抽象知识,是对现实经济现象的科学解释。关注国内外经济新闻,尝试用所学理论去解析实际问题,这不仅能增强理解力,也能提升你在论述题中的答题能力。
做题和复习同样重要。凭历年真题和模拟试题,你了解考试的出题风格和难度,找出自有的弱点,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定期回顾知识点,形成知识网络,避免遗忘。
持续的学习动力和好的心态是成功的保障。考研路上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但只要保持积极的态度,坚持不懈,你就一定能克服。